主页 > 珠宝首饰

羊上树什么意思(梦萦乌拉盖11练了瞄准)

云基奔 2024-01-15 01:41:15

摘要:我们连改为战勤连之后,随即开始了紧张的军事训练,颇有秣马厉兵的感觉。训练是从学习枪支知识开始的,上的是全连战士都参加的大课。课堂设在连部前面的操场上。我们以班为单位纵

我们连改为战勤连之后,随即开始了紧张的军事训练,颇有秣马厉兵的感觉。

训练是从学习枪支知识开始的,上的是全连战士都参加的大课。

课堂设在连部前面的操场上。我们以班为单位纵向排列,坐在新发的马扎上,肩头就靠着新发的762步枪。

我们的前方放着一张桌子,桌子上放着要讲解的枪支。

战友孙运国。所持步枪即53式步骑枪。

连干部最先讲解的是762步枪。据连干部介绍,这种枪因其口径为7.62毫米而得名。是单发,打一发后,需要拉枪机退壳、送弹,才能打下一发。一次可装入5发子弹。是我国生产的仿苏制式步枪。我印象中说它是53式。

连干部说,我们这批枪是正规部队淘汰下来的武器。其实,连干部不讲,我也早就看出它是旧枪。虽然金属零件还都很亮,但木制枪体的油漆已有多处的划损。

连干部还拆解了桌子上的步枪,指着拆解下的部件给我们讲解它名称和功用。印象中,762步枪大体由枪刺、枪管、准星、瞄准器、枪机、扳机、枪托等部件构成。

连干部还细讲了枪机各部位的名称。为验证学习的效果,连干部随机叫起女生排的一个战士,问她枪机的后部部位叫什么,她用浓重的天津口音,响亮地回答:“机尾!”

这一声,把我们这些非天津籍知青都逗乐了。有的人还当场就学她,也来了一句:“机尾!”,人们笑得更欢了。后来,我们非天津籍的男生,便不再叫她的名字,而叫她“机尾”。

老外在用762瞄准、试射。来自网络视频。

之后,连干部还给我们讲了“三点一线”的射击原理,做了装卸子弹和瞄准的示范。

最后又给我们讲解了枪支保养的知识。

来自兵团战友资料室。可见所发子弹带。

我们除发了枪,还发了10发子弹和子弹袋,子弹袋当然也是旧的。子弹袋里就装着盛有擦枪油的油壶和拧枪上螺丝的枪起子(钢板的螺丝刀)。还有一个擦枪膛的专用工具叫枪探——一根头上带眼儿的细长钢棍,好像它是放在了枪身的什么部位。把布条穿到枪探的眼里,再蘸点擦枪油,就可以擦枪膛了。

后来,我们打枪的机会极少,但擦枪却是日常工作。

讲完步枪,连干部又讲解了冲锋枪和机枪。

战友余康。所持枪支即53式冲锋枪。

我们发的冲锋枪好像也是53式,就是志愿军用的那种枪托可以折叠在枪的上部,枪管外套上有好多圆孔的冲锋枪。它打的是手枪子弹。

战友李树昆、李建喜。他们所持即我连配备的机枪。

我们连配备的机枪是那种前边两条腿,上面一个大弹盘的轻机枪。

副连长尚玉英。连干部配发的是手枪。

由于我不使用这两种枪,讲解时听得不太认真,相关知识没有记住多少。

接下来,我们开始了射击训练。

来自网络

先由连干部给我们做卧姿射击的示范。连干部边做边讲,把持枪、跑动、卧倒、装子弹、瞄准、退子弹、起立等分解动作讲得一清二楚。由于射击的关键环节是瞄准,连干部还详细讲解了持枪的姿势、瞄准和击发的要领等(击发要用手指的合力)。之后,由各排长组织各排进行练习。

我们在趴在连队附近空旷的草地上,一练就是半天。开始还感觉新鲜,但很快就感觉乏味了。

后来,连里组织我们进行了跪姿和立姿射击的训练。但训练次数最多的还是卧姿。

我们排长杨立桐是老兵,军事素养不错。他带我们训练时,一个人一个人地指导,纠正我们的错误。经过几天训练,我感觉自己已经掌握了射击的要领,就盼着实弹射击了。

谁知射击训练完了之后,是没完没了的刺杀训练。

刺杀训练可比射击训练复杂多了,光“准备刺”的动作就一练半天。先是“预备用枪”后是“枪放下”,接着是“前进”、“后退” “向后转”。看着动作挺简单,做得达标了还挺不容易。

来自网络

刺杀的核心动作应该是“刺杀”,因为只有刺杀了敌人,才算达到了目的,可这个环节反复练习的就一个动作,叫“突刺”。口令是“突刺——刺”。好像后来加了个动作叫“垫步刺”,是距敌稍远时上一小步再突刺的一招。

防守反击的动作教得最多,有“防左刺”、“防右刺”、“防下刺”。还教给了我们防守后用枪托和弹仓击打敌头部的招数。

在军事训练中,我们还进行了战斗队形训练。

战斗队形训练的原则,是“三三制”原则。据连干部讲,这一原则是林彪总结出来的。林彪虽然强调在战略上要集中兵力,但在实施攻击时却反对密集出击,要求采取“三三制”的战斗队形,以避免人员过于密集造成不必要的伤亡。

三三制战斗小组。来自网络

“三三制”战斗队形,要求每个班编为三个战斗小组,每个组有三个成员,由正副班长和战斗小组长分别担任组长。实施攻击时,小组成员之间采用三角战斗队形,战斗小组之间也采用三角战斗队形,交替掩护进攻。

连里分班宣布职务时,我第一次听到有“战斗小组长”这么个古怪的职务,当时不知道是它个什么官。直到我们进行战斗队形训练时,我才知道它是为适应“三三制”战术而特意设立的这么一个职务。它一般由忠实可靠,又有战斗经验的战士担任。

战斗队形训练,我们是又跑又冲,还常常匍匐前进,总弄得一身土一身泥的。

战勤连的军事练习时,一般以排为单位,各练各的。由于我们都在一个操场训练,各排间可以看到对方练习的情况。

“防左-刺!”

“防右-刺!”

“突刺-刺!”

我们排长是个争强好胜的人,在这种各排竞争的场合,他喊起口令来就更为卖力,他那尖厉的叫声总比别的排长更有穿透力。

女生排就在我们前方训练,有人练着练着就走了神,偷看起女生来。

“大友!你斜楞着眼子看哪呢?”排长对这一现象不能容忍,当即发作,点了我们班大友的名。

他这一喊不要紧,不仅我们排的人把目光都投向大友,其它排的也都停止训练,朝我们看过来。

当人们知道大友是因为偷看女生而被点名后,都笑起来。大友一下子成了名人,人们再见他往往就冒出一句:“你斜楞眼子看哪呢?”

来自网络

排长批评人,那是决不客气,往往都尖酸刻薄。我们排有个保定农专的中专生,叫老仁,是农村出来的学生。他拼刺时有个习惯动作,就是刺完后枪尖总要向下压一个。排长是越看越不顺眼,又是当着全连四个排的面,大声吆喝:“老仁!你耪地呢?”

老仁年纪比我们要大,又老实巴交,本来大家都挺尊重他,这下子可好,也成了大家取笑的对象,人们见了他,往往也会来句:“你耪地呢?”

由于我们排长要求严格,批评不讲情面,训练时我们都打起十二分的精神,不敢有丝毫松懈,表现得确实比别的排更为突出。

虽然如此,但杨排长似乎并不满意,每天进行全排点评时都是批评多,表扬少。

来自网络

当过兵的人讲起话来,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爱用歇后语和俗语。我们排长在这方面更为突出,他点评时,那是全靠这种话连接。他的口头禅是“我就不信你羊上树”。意思是不信那些调皮捣蛋的人能翻了天。

他挖苦人时特别损。大友好显摆自己多么能耐,排长点评时就说他“你从小卖白菜,你什么都明白。”

九班的战斗小组长老杰,几次和班里其他人发生冲突,排长就批评他“你这个战斗小组长,是整天战斗!”

(0)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