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著名作家介绍(格雷格伊根)
云基奔 • 2024-01-14 06:23:05 • 次
给大家安利一位科幻作家:格雷格·伊根。
ChatGPT是这样介绍他的:
格雷格·伊甘是一位知名的澳洲科幻作家,他的作品广泛被誉为"硬"科幻,因为他的书经常深入探讨复杂的科学和数学概念。
伊甘的作品多样化,包括小说和短篇故事,其中一些最知名的作品包括《Quarantine》(隔离区)、《Permutation City》(排列城市)和《Diaspora》(离散)。他的作品经常探索人工智能、计算机模拟、后人类主义和量子物理的概念。
伊甘的硬科幻风格意味着他的作品经常包含详细的科学解释和讨论,这使他的书成为科学和科幻爱好者的热门选择。然而,这也意味着他的作品可能对那些不熟悉或不感兴趣的科学复杂性的读者来说,可能会有些难以理解。
ChatGPT
诚如ChatGPT所言,他的作品相当硬。数学专业毕业的伊根,喜欢讨论抽象的问题。有些作品甚至可以称为“数学幻想”小说,使用非常专业的数学概念。
好消息是,即使你完全不理解其中的数学概念,仍然可以欣赏作者的奇妙想象,只需把他引用的数学当成一种设定。比如《三进数世界》,读完也不知道三进数究竟是什么,并不妨碍那个世界的描写让你捧腹大笑。
科幻小说有些是讲故事为主,科学内容只是其中的元素,你读的是情节是人物是悬念。有些则偏重对某个科幻概念的探讨,这个概念的方方面面发展会带来什么样的可能性。好的作品通常二者兼而有之。我欣赏伊根的点主要在于后者。
《祈祷之海》的宣传文案中写道:“当代科幻难以逾越的两座高峰:一座是特德·姜,另一座是格雷格·伊根!”。归功于电影《降临》,特德·姜公众知名度要高很多。而伊根从不在公共场合露面,不参与公共讨论,甚至在网上无法找到他的照片,比赌神还要神秘。
看过一部关于卓别林的工作方式的纪录片,其中讲到,如果卓别林发现某个道具好笑,他会想尽办法穷尽各种折腾它的方式,以至于后继者很难挖掘出新的笑点。一个优秀的作家往往也会在某个题材上这么做,比如特德·姜,比如伊根。
特德·姜的《软件体的生命周期》就是这样一部作品。故事大致讲述Ana被聘用为一种新的数字生命体的养育员,这些AI能以人类的方式学习和成长,并且可以与他们的所有者建立情感联系。从而引发一系列的伦理和技术问题。
在这次ChatGPT带来的AI浪潮中,特德·姜在《纽约客》发表了两篇关于AI的文章,引起很多讨论。虽然AI从业人士并不认同,但他是认真思考过AI带来的各种伦理问题的。
比如在《软件体的生命周期》中有这样一句话:
“我们可不能把会说‘操’的数码体卖出去。”
《软件体的生命周期》
我想OpenAI的人知道他们花了多少时间让ChatGPT不说“操”吧。
伊根感兴趣主题和姜略有不同。他有不少作品在探讨意识,自我,我是谁,谁是什么,我为什么是我这样的抽象问题。我想介绍一篇几乎穷尽了关于“理解”这件事情的可能性的小说《亲密》。
(以下完全剧透)
这是“恩多利宝石”故事系列中的一篇。这些故事没有什么连续性,只是共享同一个设定:恩多利宝石。
恩多利宝石是一种人造神经网络设备,在你一出生的时候就被植入到大脑中。随着人的成长,它在大脑中不断学习人脑的神经连接,直到与大脑完全同步。这时候恩多利宝石,成为一个备份的休眠的“你”。18岁了,你可以选择“切换”,即把容易损坏的生物大脑剔除掉,激活恩多利宝石,让它成为“你”。
我想看到你这里大概会思考,这样的你究竟是不是你,是不是已经死了被傀儡代替?如果是你要不要选择“切换”?《学习成为我》探讨了这个问题。
在《亲密》中,我们只需先接受,切换已经成为一种主流方式。
迈克尔被是否能真正理解他人所困扰,“如果不能,我就永远是孤独的”。但是人类的交流只能通过语言,语言的沟通是否能触及灵魂?和ChatGPT畅谈过的人可以反思一下,能用语言沟通甚至不代表对方会有灵魂。
有一天他遇到了合拍的伴侣希恩,如果是浪漫小说,那么这里大概是他终于发现原来可以和一个人的灵魂如此合拍,爱是理解的终极答案。
然而这是科幻小说。迈克尔并不能被爱的幻想说服,反而更加渴望要真正深入对方的灵魂。恩多利宝石提供了这种可能性,那就是:躯体互换。
《你的名字》的导演新海诚是伊根的读者,不知他片中躯体互换的灵感是否来源于此。恩多利宝石的设想,给这种奇想提供了基础。既然是个安进去的装置,那么自然可以互换。于是他们体验到了对方的身体感受。
但既然有了身心分离这样的灵活性,怎么能止步于此?于是他们订购了各自身体的克隆体,尝试了两个迈克尔,两个希恩的生活。终于有一天,希恩受够了,又回到了正常状态。
虽然玩了这么多组合,体验了对方的身体,感受了对方的感受,但是迈克尔仍然不满足。无论这样,他们仍然是分离的。这时候新的技术出现了,他们可以体验“融合”。
每个人会进入一具完全相同的机电身体,对方的意识会被同步过来,这样双方都体会到的是两个意识的融合,你可以知道对方的所有思绪,也许你都分不清那个是那个。
留个悬念:经历了这样体验之后,他们会怎么样呢?
这篇小说的第一句和最后一句都是:谁也不想孤独终老。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