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珠宝首饰

《东风第一枝》无名氏(一首无名氏的诗)

云基奔 2024-01-13 13:12:43

摘要:《古诗十九首》到底有多好,看看这首就知道了,尤其最后一句,引发后人无数争议。《古诗十九首》是一个五言古诗的选辑,由南朝梁国昭明太子萧统选编的。收录了东汉末年十九首无名氏

《古诗十九首》到底有多好,看看这首就知道了,尤其最后一句,引发后人无数争议。

《古诗十九首》是一个五言古诗的选辑,由南朝梁国昭明太子萧统选编的。收录了东汉末年十九首无名氏的作品。《古诗十九首》是继《诗经》、《楚辞》后,我国又一部重要的诗歌作品集,它既脱离了《诗经》的四言,亦摆脱了《楚辞》的骚体和楚歌体,由此,中国诗歌进入五言体式。时至今日,我们写古诗也都以五言和七言为主。

《古诗十九首》在谋篇、遣词、表情和达意上,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著名文学批评家刘勰称为"五言之冠冕",对我国旧体诗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今天我们就来赏析《古诗十九首》中著名的一篇哲理诗《回车驾言迈》。

《回车驾言迈》佚名

回车驾言迈,悠悠涉长道。四顾何茫茫,东风摇百草。

所欲无故物,焉得不速老。盛衰各有时,立身苦不早。

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奄忽随物化,荣名以为宝。

调转车头驶向远方,路途遥远,长行跋涉,不知何时才能到达。

举目环顾四野茫茫,广阔无边,春风摇动着无际的青草。

一路上看到的是熟悉却又陌生的旧物,人又何尝不是很快的老去呢。

人和草木一样兴盛、衰老都是有时限的,既如此,真恨自己没有及时把握,没有早点建立功业。

人不如金石坚固,生命是脆弱的,谁能长命百岁或长生不死。

生命很快就会急剧衰老死亡,还是努力进取把声名和荣禄当做珍宝吧。

这首诗是写一个人,应该是一个仕宦驾车回乡,看到自然的荣枯更替,联想到人生的思考,最后得出的感悟——"荣名以为宝"的自励自警。

全诗共十二句,前六句由叙事写景引出对人生的联想和感慨;后六句抒发感慨的同时得出参悟。

"回"是转的意思,"言"是语气助词,没有实际意义,好"迈"即远行。诗题的意思是"掉转车去远行",至于去哪里远行,这句没有交代,只是说路途很是遥远。放眼四望,天地茫茫,风吹野草。综合全诗分析,诗中应该是个虽未功成名就,但也应是小有建树的宦游之人。

"迈,悠悠,茫茫,摇"叠词与单字交替,音声利落,很有美感。同时也渲染一种苍茫凄清的气氛。由一个点的"车"到一条线的"路",再到整个面四顾的"旷野",就像一个镜头在逐渐拉长,然后再由大的面"旷野"转入特写镜头"草",层次分明,错落有致。"摇"现风动百草的形与神,也蕴含着诗人深思摇曳之心。

曾经熟悉的人或物早已变了模样。岁月更替,新陈代谢,人怎么能不老呢?"故"说明曾经走过这条路,加之上面的"回",可推断应该是回乡的路。这两句是全诗的纽带,承接上面叙事写景发出的联想和感慨,又开启后面的议论及感慨。

诗人独自驾车在茫茫旷野间,春风浩荡,青草萋萋,一个"何"隐见他的心情并不很明朗,见草木荣衰,联想慨叹人生年华易逝。

叙事写景到联想感慨,这是前六句的脉络。

接下来由草木的时限联想到人生的时限,然后进一步联想到自身。看盛衰的物变,诗人亦有人生短暂之感。一个"苦",道出懊悔之意,为什么不早点建立功名。是一种"岁月不待人"的无奈。

"金"为坚,"石"为固,人不能像金石一样坚固,生命是脆弱的,也是有尽头的,更会倏忽衰老死亡,所以,就应该以"荣名"为珍宝。

后人历来对这个"荣名"充满争议。一种解释为美名。既然人生易尽,就当留下美名,名声才是永恒的东西,这个境界很"高尚"。

一种解释为声名和荣禄,:是说人生如此之短,不如早取功名利禄,建功立业,这个似乎就显得"庸俗",显得还没有脱离了"低级趣味"。

其实试想,封建社会的知识分子,他们都把博取功名,建树事业为人生的最高目标,把"声名和荣禄"为宝,是情理之中的,是无可厚非的。真正能超凡脱俗、摒弃功名利禄的人又能有几个。更何况在东汉末年那样一个:割据混战,权力横行,秩序错乱,信仰崩塌的年代,诗人对生命真谛的这种思索,对人生目标的这种追求,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

这首诗语言质朴,比兴自然,情文并茂,耐人寻味。虽是哲理诗,却通过最常见的景物现象,感悟出深刻的经验和道理,很有情韵而无枯索之感,是一篇不可多得的佳篇。

(0)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