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珠宝首饰

疮痍满目(疫情还未结束)

云基奔 2024-01-11 06:00:54

摘要:文/山叔主播/小楼 来源/不山大叔(ID:ouba798) 这段时间,我们的目光都聚焦于新冠感染人数的数字变化上。 一条被埋没的热搜,却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多名气象学家观测发现,南北
文/山叔 主播/小楼
来源/不山大叔(ID:ouba798)

这段时间,我们的目光都聚焦于新冠感染人数的数字变化上。
一条被埋没的热搜,却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 多名气象学家观测发现,南北两极同时出现极端高温天气。 并且,南极此次升温比同期历史平均气温高出近40°C。
高出40度是什么概念? 冰山坍塌,海平面上升,并对全球气候变暖带来极大影响。
不仅如此,看看近几年消息便可知,对于动物的伤害也是惨不忍睹。 因为冰川的消融,它们的栖息地越来越小。 北极熊宝宝只能害怕地蜷缩于妈妈的怀中,母子紧紧相依。 它们惶恐不安,手足无措,只能随浮冰漂泊。 为了觅食,它们需要游上几千里。 尽管擅长游泳,但中途若没有落脚地休息,也会累死在海水里。
有些北极熊走投无路,求食的速度赶不上冰川融化的速度。 只能“背井离乡”,在垃圾场里寻找些人类的残渣剩饭。
曾经代表着强大力量的北极熊,一夕之间坠落谷底成为流浪汉。 大家或许不了解,非洲对全球变暖的“贡献”最小,但受其影响最大。 去年其降雨量较往年减少了70%,干旱现象一直持续。 6只寻找水源的长颈鹿,本在期待希望,最终却渴死在“向阳”路上。
这些画面,看得我心如刀割。 而曾经天真烂漫的企鹅,现在也浑身泥污。
原本静美的两极之地,如今变得满目疮痍。 由于海冰面积不断缩小,数十万海象只能被迫挤在一片海滩。 它们也难逃厄运,甚至浴血拼搏、相互厮杀。 为了生存,它们只能受尽砾石的折磨,向悬崖上爬去。
有一些在饥饿觅食途中,跌落悬崖。
不多久,海岸边就堆满了成百上千具海象的尸体。
这一幕幕,令人触目惊心。 不仅如此,因为气候变暖,有毒藻类肆意生长。 一天之内,就有数只海豹因误食疯长的毒海藻死亡。

气候变暖带来的影响,从南极到北极,从远海到内陆。
当然,你我都明白,这些从不是意外。
一只蝴蝶尚且能够带来风暴,这是大自然的灾难,更是人类的灾难。
它们在为人类犯下的错误买单。
读者·新媒体写作训练开始报名啦
(官方《读者》杂志)100名报名立减100早下手、早收获,晒稿费,成为签约作者结识最走心最专业的指导老师
完成从小白到专业写手的写作变现蜕变

人们常常将自己周围的环境当做一种免费的商品,任意糟蹋而不知加以珍惜。 曾经美丽的海洋现在也已是“遍体鳞伤”。 许多生物躲得了极地环境的恶劣,躲不过塑料的侵袭。 它们被塑料缠身,无法自由游动,弱小无援。 另外,全球就有75%的绿海龟因为误食塑料而死亡。
除此之外,还有家园变垃圾场,误食塑料的象群。
而一头8吨抹香鲸被人打捞上来,解剖后发现,它的胃中竟有足足44斤的塑料垃圾,还有一个已成型却腐烂的胎儿。
可是,它们明明什么都没有做错。
这样,还如何叫人发出“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感叹呢?
塑料制品的使用时间或许只有几个小时甚至几分钟, 但是它们自然降解的时间却要十几甚至是上百年。

因为疫情的影响,不仅仅塑料问题,口罩污染也防不胜防。 而一些用过的口罩被人随处丢弃,它们流入大海。 对人类起到防护作用的口罩,成为海洋生物致命的“利器”。 多么讽刺又可笑啊。
但是,人类仿佛才是有着“七秒钟的记忆”的鱼。 终究将那种种保护环境的口号抛诸脑后。 可是我想说,如果不能帮助它们,至少能不能不要成为伤害它们的帮凶。 看一看,过去存于纪录片中地球的惊艳之美。 曾经亚马逊热带雨林植被茂密,绵延着无尽的绿色。 因为人类的肆无忌惮,如今疮痍满目。
曾经的珊瑚礁外表美丽,承担着重要的生态角色,因为全球暖化、污染,如今却黯然无色,宛若残骸。
曾经的南极雪唯美浪漫,如今却变为“南极血”。
自然在一次次向人类发出警告。
也许有人疑惑,这些事情与我相隔甚远,有什么关系呢。 但正如电影《流浪地球》中所言,“起初没人在意这场灾难,这不过是一场山火,一次旱灾,一个物种的灭绝,一座城市的消失,直到它和每个人息息相关。” 要知道,世上的万事万物,都同处于一片关系网中。 诚如卢梭所说: “大自然不会欺骗我们,欺骗我们的往往是我们自己。” 幸运的是,越来越多的人正在觉醒,电视媒体也开始行动,一次次呼吁。 在泰国,一则名叫《人类,你为什么不吃塑料袋》的讽刺短片,刺痛人心。 片中,服务员邀请过往路人试吃裹有塑料袋的寿司。
当发现吃进嘴中的食物竟是塑料时,人人愤怒无比地质问服务生。 并吼着:“我们是不能消化塑料袋的。”

人类清楚地知道这些,而那些生物尚不清楚塑料不可食。 我们将塑料随手一扔,动物们又是何其无辜? 于是,无数的人组成志愿组织开始行动。 在上海有这么一群年轻人,约定着每周都去拾取街头的垃圾。 许多城市的垃圾会随着风和气流,慢慢流浪到森林与海洋。 随手捡起了一片垃圾,也许就拯救了一个小生命。
无数人也自愿加入环保行动。
网友@某某某说:
“住在海南的我,去海边时总能看到海水里漂着塑料袋之类的东西,每次看到都会顺手捡起来丢垃圾桶。”
网友@你我他说:
“以前没感觉,现在挑选东西都会注重避免过度包装的,而且开始自己准备袋子,避免过多消费塑料。”
其实,所谓的环境保护,终究保护的是我们人类自己。
有时,举手之劳就能带来希望与改变: 1.环保购物,用可循环利用的布袋替代塑料袋; 2.少点外卖,不使用一次性餐具; 3.生活中减少制造垃圾,做好垃圾分类; 4.选择低碳出行,减少汽车尾气。
雨果曾说: “大自然是善良的慈母,同时也是冷酷的屠夫。” 川渝地区近来的肆虐嚣张的狂风;去年河南侵袭暴雨带来多少伤痛;美加地区的40—50°C的极端高温。 这一切,都是大自然向人类发出的危险信号。 而每一次灾难的背后,往往早已有着数次的预警。 在预示着我们,不应再对自然如此放肆。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有一句话说得好: 我们不是继承了父辈的地球,而是借用了儿孙的地球。 挑战大自然的权威,最直接的后果终将是自身的毁灭。 希望看到这的每个人点亮“在看”转发到朋友圈。 也许你不乱扔垃圾,就能保护好北极熊等动物的家园;也许你多捡起一个塑料,就能还海洋生物那片蔚蓝的海。 不要让后代只能在过去的影像记录中看见这些动物。 当气候突变,动物纷纷灭绝,下一个究竟是谁?

这个全球第一“感情骗子”,现在盯上了中国女人

真有你的《甄嬛传》,直接把我看饿了
作者:山叔,文章首发于不山大叔(ID:ouba798),未经授权不得二次转载,发送朋友、转发朋友圈请随意。值班编辑:张傲阳。
世界读书日读者影响力好书榜阅读,改变生活!

(0)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