箎和篪是一个字吗(古诗词和宫崎骏动漫里的古乐器)
云基奔 • 2024-03-09 20:06:21 • 次
从古至今代代流传的华章美句,不乏对古代中国乐器的赞叹;只是传到今天,依然没有逃脱被遗忘的宿命,这实在令人痛心。
今天,我们就来讲讲那些在历史文学中闪闪发光,几千年来陪伴人们修身养性,享受音乐的民族乐器。
“琴瑟和鸣”中的琴与瑟
如果要评选一个古代文人中普及度最高的乐器,“琴”一定会高居榜首。“琴棋书画”,琴字当头;“八音之中,惟弦为最,而琴为之首”。琴对于古代文人来说,是最常见的伴读之物。
这里的琴,就是我们今天要说的古琴。古琴最早的文字记录出现在伏羲时期,距今约3000多年。古代很多有关音乐的故事,都来自于古琴。
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琴师伯牙演奏《高山流水》,觅得子期一知音,成为千古美谈;汉朝司马相如以古琴演奏了一首《凤求凰》,夺得美人卓文君的欢心,两人因此结下姻缘;三国时嵇康以一曲《广陵散》名噪天下,后遭人陷害被判死刑,临死前用古琴弹奏最后一曲,长叹“《广陵散》绝矣”;唐朝王昭君远嫁边塞,创作古琴曲《龙朔操》表达内心复杂的感情。
广陵散_管平湖_高音质在线试听_广陵散歌词|歌曲下载_酷狗音乐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琴中古曲是幽兰,为我殷勤更弄看。”
关于古琴的文学描述里更是留下无数佳句名篇。古琴的音色古朴、圆润,有着非常广阔的艺术表现力,可以表达极为宽阔的意境,带给人无穷无尽的想象。古琴的清、淡、雅等音乐品格,也与文人凌风傲骨、超凡脱俗的处事心态不谋而合,读书弹琴,成为古代文人的标配。
因为对个人品性的要求很多,更将讲究心性的修炼,如今学习古琴成为了一件比较有门槛的事,同时找一个优秀的古琴老师也比较困难。这或许也是古琴渐渐成为了小众乐器的重要原因之一。
QQ音乐-千万正版音乐海量无损曲库新歌热歌天天畅听的高品质音乐平台!
幸运的是,一直以来都有音乐人为古琴的传承做着努力。比如许巍在自己的作品《世外桃源》中,化用了古琴名曲《酒狂》作为前奏。
QQ音乐-千万正版音乐海量无损曲库新歌热歌天天畅听的高品质音乐平台!
王菲曾经为电影《孔子》演唱的主题曲《幽兰操》中,也有古琴的配乐。他们都在用大众更能接受的方式传播着传统文化。
王菲演唱伤感歌曲《幽兰操》歌美人更美_腾讯视频
而提到古琴,大家自然也会想到“瑟”,“琴瑟和鸣”、“窈窕淑女,琴瑟友之”。瑟与琴在古代时几乎齐名,瑟的最早记录就是出自《诗经》。
春秋时期,孔子也是弹瑟高手,独成一派被称为“孔门之瑟”。《论语》中曾记载一个小故事:孺悲欲见孔子,孔子辞以疾。将命者出户,取瑟而歌,使之闻之。孺悲想拜见孔子,孔子以生病为由拒绝了。传话的人刚出门,孔子便取下瑟来边弹边唱,故意让孺悲听见。
据说最早的瑟有50弦,体积非常大,后来改善为25弦的。应用场景更多为宫廷、祭祀等,民间学习的人不多,因而到今天已经几近失传了。
“如埙如篪”中的埙和篪
埙是中国最古老的吹奏乐器之一,至今已有七千多年的历史,浙江河姆渡遗址出土的埙被认为是最早的。最初埙是民间在捕猎时用来模仿鸟兽叫声引诱猎物的,随着人类文明的进化而渐渐发展成了一种乐器。
这些原始的陶埙都只有吹孔,没有音孔。之后在先人们的努力下,埙的音孔逐渐增加,吹出的音也越来越丰富。
埙的音色同样有着非常鲜明的民族特色,哀婉、幽深,空灵绵延宛如天籁之音,非常动人。我们都知道成语“四面楚歌”,曾经有张良吹箫奏楚歌的说法,但资料记载,其实当时张良所使用的乐器并不是箫,而正是音色悲凉的埙。
1984年,著名演奏家杜次文将古埙搬上了美国洛杉矶奥运会开幕式,一首《楚歌》在洛杉矶上空奏响,这是埙乐首次登上世界舞台,震惊了世界。
QQ音乐-千万正版音乐海量无损曲库新歌热歌天天畅听的高品质音乐平台!
宫崎骏的著名动漫电影《龙猫》中,小女孩坐在树枝上吹奏的乐器,也是中国的古埙。
“天之牖民,如埙如箎。”在古文记载中,与埙一起出现的,往往还有“篪”(chí)。“篪”是一种横吹的直管乐器,类似于今天的笛子。
从周代开始,篪就常常与埙一起演奏。战国时期,它成为大型宫廷乐队中的成员,常与编钟、笙、箫、瑟一起,在宴会时演奏。宋代之后,因为篪主要用于宫廷雅乐演奏而在民间失传。如今,就连“篪”这个字,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或许都成为生僻字了。
击缶而歌的“缶”
中学的语文课上,大家应该都学过“渑池相见”的故事。战国时期,秦赵两国交恶,在渑池举办的宴会上,秦王为侮辱赵王,让赵王为他弹瑟并命令史官记录下来。之后,蔺相如回击秦王,迫使他为赵王击缶。
当然,也有很多人对“缶”的了解,来自于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2008名战士整齐划一地“击缶而歌”,恢弘的气势给全世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北京奥运会上的“缶”,其实并不是历史上真正的“缶”,而是借鉴了曾侯乙墓中“冰鉴”的外形。究其原因,是因为真正的缶放在开幕式上有点不太现实——缶就是“盛水或者酒的陶罐”,古代人一般喝酒一般敲打它,击缶而歌,于是缶渐渐成为了一种简单的乐器。
▲上海博物馆的“鎏金铜缶”
缶作为中国最早的打击乐之一,虽然没有琴瑟等那样高级的发声原理,但依然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成为国宝的“编钟”与“筑”
同样是打击乐,显然编钟比起缶要高大上很多。编钟起源于西周,盛行于春秋战国到秦汉年间,用青铜铸成,由大小不同的扁圆钟按照音调高低次序依次排列悬挂,再用木锤或木棒照谱敲打,就能演奏出美妙的音乐。
编钟音色清脆明亮,悠扬动听,奏出的旋律极为动听,又被称为“歌钟”。唐玄宗李隆基曾经作诗云:歌钟对明月,不减旧游时。
很明显,这样的大型演奏乐器,在古代也只能出现在宫廷中,每逢祭祀、朝拜等大型活动,才会进行编钟演奏。
去过湖北省博物馆的,一定对镇馆之宝“曾侯乙编钟”印象深刻。这套战国时期由64件不同大小青铜钟组成的大型乐器,上世纪八十年代被挖掘出来时依然可以演奏,是迄今为止发现数量最多、保存最好、音域最广、音色最美的一套编钟。
编钟中的每件钟都能奏出呈三度音阶的双音,全套钟十二个半音齐备。音列是现今通行的C大调,能演奏五声、六声或七声音阶乐曲。这证明了中国古代就有了完整的十二乐音体系,而不是古希腊的独创,改写了世界音乐史。
如今,人们通过对曾侯乙编钟的研究与复制,已经可以复制出音色非常接近的编钟,而利用编钟进行的音乐演奏,更是令世界耳目一新。感受一下,这才是真正的国风音乐。
DNF:大气磅礴!编钟版本风一样的勇士,这才是国乐_腾讯视频
与编钟一样成为国宝的,还有一种传统乐器——“筑”。
大家熟知的战国故事“荆轲刺秦王”中,当荆轲带着抹了毒药的匕首准备离开时,好友高渐离为他演奏离别曲,古文中的用词便是“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
而汉朝时,汉高祖刘邦平定英布反叛后回都城过程中路过家乡沛县,邀请家乡父老设宴喝酒,席间也击筑而高唱《大风歌》,因此,筑还被称为“沛筑”。
所以高渐离和刘邦所击的“筑”到底是什么?没错,筑是一种击弦乐器,一共有十三根弦,演出时,可以双手击弦,也可以左手按弦,右手击弦。
筑跟古筝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但是在音律、音色上不如古筝,南北朝时期,筑就渐渐失传了。2007年,有专门的乐器研究者根据出土的筑,将这件古老而神秘的乐器复原,时隔两千多年后,我们终于听到了沛筑所发出的音乐声。
古乐器沛筑再现《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_腾讯视频
2014年,沛筑作为国礼被外交部赠送给了比利时王后,这件失传千年的古老乐器在新时代的文化交流中获得了新生。
通过这么多古诗词与历史故事 ,我们了解到音乐在古中国人的生活中不可或缺,很多经典作品的诞生和音乐有着直接关系,擅长乐器的文人雅士也不在少数。可为什么音乐在当代中国人的生活中突然失踪了呢?或许这才是传统中国音乐文化和古代中国乐器渐渐消失的真正原因吧。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