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体育健身

性教育的意思(性教育)

云基奔 2024-01-14 12:29:59

摘要:给孩子做性教育,有两个问题是一定要讲的,一个是教孩子认识自己的生理性别,也就是生殖器官的男女差别;还有一个是给孩子讲出生,下面就来重点说说这两个问题。怎么教孩子认识生理性

给孩子做性教育,有两个问题是一定要讲的,一个是教孩子认识自己的生理性别,也就是生殖器官的男女差别;还有一个是给孩子讲出生,下面就来重点说说这两个问题。

怎么教孩子认识生理性别

很多家长都想给孩子做性教育,但不知道教什么,怎么教。

第一步可以从教孩子认识自己的生殖器官开始。而且时间越早越好,出生第一天,就可以开始了。

教的时候可以和孩子的其他身体器官一起讲,比如洗澡时,告诉孩子:“宝贝,这是你的眼睛,这是你的鼻子。”同时,不要跳过生殖器官:“这是你的阴茎/阴部。”还要告诉他功能:“这是小便的地方,我帮你洗干净哦。”除了洗澡,换纸尿裤、擦屁股时,也都可以教。

孩子大一点,可以用绘本来讲,比如按绘本《我的身体》的顺序,先从其他器官讲起,再讲生殖器官,你会更容易开口。

有的家长会说,学名太难说出口了,我还是比较习惯说“小鸡鸡”这样的俗称,怎么办呢?

这个问题,《国际性教育技术指导纲要》建议给孩子科学准确的信息。

但是如果用俗称,比如把男孩的外生殖器官说成“小鸡鸡”,这到底是在说阴茎还是阴囊呢?而且不同地方的人用的俗称也不一样,这就不科学准确了。

所以,用生殖器官的学名是最好的。实在接受不了,我更建议用“大小名”的方式教孩子。比如和孩子说:阴茎是它的大名,平时我们更习惯叫它的小名“小鸡鸡”。

告诉孩子性器官的名称是必须要做的,不管大名还是小名,只要它适合自己家庭、能沟通,不会造成误会就可以。

孩子好奇生殖器官,怎么办

当婴儿的手可以自由活动后,他有时会摸自己的生殖器官,这时很多家长就会担心,这是不是不正常呀?

不用担心,这和咬手指头没有差别,是孩子在探索自己的身体,和成人摸自己的生殖器官完全不同,它没有性意味,也不是早熟。

你可以把它当成帮孩子认识性器官的机会,不用干涉,让孩子继续探索。如果担心孩子把自己弄伤,可以用玩具、游戏来转移他的注意力。

不管是哪种,都不要简单否定、斥责,或用粗暴的动作强行制止,这样只会让孩子觉得羞辱、不知所措。

还有些家长担心孩子在公共场所摸生殖器官,让大家觉得很尴尬。

其实,一两岁的孩子还理解不了什么是隐私,所以不用过多解释,只要明确告诉他:“宝贝,不要在公共场所摸,别人看了会不舒服,在卧室、卫生间是可以的。”

孩子大一点。你可以提醒着问问他:“哪里是私密的空间呢?”让他明白,抚摸生殖器是一种隐私行为,不能被别人看到。

3~6岁,随着孩子好奇心不断增加,他不只会探索自己的身体,还会好奇别人,尤其是异性的身体。

比如常有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的老师问我,有的小朋友会盯着别的小朋友上厕所,怎么办呢?

还是不要用成人的标准来评价孩子的行为。孩子这么做,只是进入生殖器敏感期的一个信号,是在告诉家长或老师:“我好想知道别人的生殖器官长什么样子啊,快给我讲讲吧!”所以,你要抓住这个时机,趁着孩子感兴趣,给他讲清楚。

就算孩子没发出这样的信号,你也最好在他进入幼儿园这个小社会前,通过绘本或游戏教他认识异性的生殖器官。

每个孩子不同,有的没有生殖器敏感期的表现,有的小学才出现。有一天,如果孩子想看你洗澡,而你作为异性家长,该怎么办呢?

有些感觉和经历确实同性别的家长最清楚。比如爸爸给男孩讲遗精,妈妈给女孩讲月经。

但性教育,异性家长的参与也很重要。异性家长可以在自己接受的范围内,给孩子展示身体的不同。比如孩子小时候,通过亲子共浴的方式,让他了解异性成人的生殖器官,这样他的好奇心就会在家里、在安全的环境中得到满足。

如果你接受不了这么做,也不用太勉强。可以选合适的书,比如《人体城市》,对着图片给孩子讲清楚异性的生殖器官。书上怎么写,你就怎么读。这不仅是在教孩子性知识,更是在帮他打破性羞耻感和性别禁忌。

除了亲子阅读,还可以玩一个游戏,叫做“一样不一样”。

比如,爸爸对女儿说:“我爱读书。”女儿回答:“我也一样。”“我爱吃辣椒。”“我不一样。

玩着玩着就过渡到身体上,“我有一个鼻子。”“我也一样。”“我有胡子。”“我不一样。”“我有睾丸。”“睾丸是什么啊?”

用这个游戏认识异性的生殖器官,孩子会很开心,你可以试试。

还有一种可能,就是你已经尽力尝试,却还是觉得别扭,没办法面对面给孩子讲清楚。那至少可以做两件事:选本合适的书和亲手写封信。

这样能确保孩子学到的是科学的性知识;也是在告诉他,你在关心他。当他有疑问,又不好直接开口问,可以给你写信,在你这得到帮助。

怎么回答孩子的出生问题

孩子5、6岁能理解时,还可以用绘本教内生殖器官的知识。

比如,你可以拿着绘本《人体城市》里的图片给他讲:“这是卵巢,这是睾丸。”然后再告诉他:“内生殖器官很重要哦,可以帮助我们生宝宝。”

生宝宝是很多孩子都感兴趣的话题,很多孩子在更小的时候就开始好奇了。孩子问“我从哪里来”时,你该怎么回答?

这个问题,大原则是孩子问就要回答,问多少答多少。

比如孩子问:“妈妈,我是从哪里来的?”你要告诉他:“你是从妈妈肚子里生出来的。”如果孩子对这个答案满意,就不用继续讲了,以免他产生更多困惑。

如果孩子继续追问:“我是怎么从你肚子里生出来的?”你要告诉他:“你是从妈妈的阴道口生出来的。”然后给孩子看看图片,让他知道阴道口在哪里。

还要告诉他,阴道口是生宝宝的专用出口,大小便都有其他出口。这是因为很多孩子虽然知道自己是妈妈生出来的,但不知道到底是从哪里生出来的,不说清楚,有的孩子甚至会以为“她是妈妈拉大便拉出来的”。

如果是刨宫产的妈妈,可以给孩子看看伤口,告诉他:“你是从妈妈肚皮上割开一个小口,取出来的。”

知道自己怎么生出来之后,孩子可能还会问:“我在你肚子里时长什么样子呀?”这时,你可以把孕期拍的B超、各种产检记录给他看,然后讲讲你怀孕时的故事,他会很有兴趣。

随着孩子长大,他可能还会问你:“我是怎么进到你肚子里的?”你可以结合内生殖器官的知识,告诉他:“妈妈卵巢里有卵细胞,爸爸睾丸里有精子。当精子进入妈妈肚子里,和卵细胞相遇的时候,就可以孕育小宝宝了。”

终极考验来了,孩子会问你最头疼的问题:“精子是怎么进入妈妈肚子里的?”那你也要坦率地告诉他:“爸爸的阴茎放入妈妈的阴道,很多精子从阴茎出来,其中最幸运的一个遇到了妈妈的卵细胞,结合在一起就变成了你。”

如果这样说不出口,我推荐你带孩子看一部印度的性教育片——《父与子的性教尬聊》。

片子里,爸爸把阴茎比作数据线,把阴道比作USB接口,把授精过程说成像“把文档从手机传输到笔记本里一样”。整个过程更让人称赞的是爸爸坦然的态度,没有扭扭捏捏,也不会含糊不清。不但满足孩子的好奇心,还传递了一个重要信息——性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这样,关于出生的疑问,就全部给孩子讲清楚了。

孩子不问出生问题,怎么办

不问不代表孩子不好奇。为了避免同伴的错误信息,上小学前,就算孩子不问,你也要主动给他讲。

怎么找合适的时机呢?还是要用好身边的“可教时刻”。

比如,看到有人怀孕,在电视、动物园里看到动物交配、生产,都可以问问孩子:“你知道妈妈肚里为什么会有小宝宝吗?小宝宝是怎么生出来的呢?”然后,根据孩子的回答和理解能力,把前面的知识告诉他。

绘本也是不错的工具。说到绘本,很多家长可能不知道怎么挑选。

有两个特别注意的点:

一是别把简单的问题讲复杂了。

很多绘本为了增加故事性,用各种比喻代替精子、卵细胞、子宫这些专有名词。成年人因为知道是什么,读起来可能觉得可爱。但对孩子来说却很难理解,甚至完全不知道这些比喻在说什么。所以,讲清楚出生的知识,选择真实、科学的绘本很重要。

另外,选绘本时,还要把孩子的问题讲清楚。

因为如果绘本没有把精子、卵子如何相遇的过程画出来,你又很难用语言描述,孩子想象出来的画面可能是千奇百怪的。这里,我推荐绘本《我从哪里来》。

你们还可以一起看纪录片《子宫日记》,里面有一些孕育生命的细节:“企鹅妈妈用囊袋保护企鹅蛋”“就算小袋鼠藏在妈妈的子宫袋里,也时常会遭遇危险”“人类的妈妈怀孕三周,胎儿开始心跳,每分钟75次”, 当孩子看到这些,孩子会了解更多孕育的知识,对生命有所敬畏。

如果孩子年龄小,理解不了,可以选其中的一些片段。如果孩子已经上小学,你还没讲过“出生”,正好可以用这个纪录片“补课”。

(0)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