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历史杂谈

有关诸葛亮和黄月英的故事(诸葛亮明明是大帅哥)

云基奔 2024-03-04 04:49:29

摘要:《诸葛亮与黄月英的婚姻背后的智慧抉择》裴松之在注释《三国志·诸葛亮传》时,曾引用了荆州地区一句流传甚广的俚谚:“莫作孔明择妇,止得阿承丑女。”这句话是告诫荆州地区的年

《诸葛亮与黄月英的婚姻背后的智慧抉择》

裴松之在注释《三国志·诸葛亮传》时,曾引用了荆州地区一句流传甚广的俚谚:“莫作孔明择妇,止得阿承丑女。”这句话是告诫荆州地区的年轻男儿,娶媳妇千万不要像诸葛亮这样,选择黄阿承的丑女儿黄月英。

诸葛亮是个大帅哥,这点是公认的事实,“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陈寿在《进诸葛亮集表》中也说诸葛亮英军无比,“亮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容貌甚伟、时人异焉。”可想而知,像诸葛亮这样的男神,一般情况下应该选择娶个大美女作为妻子。

然而,黄月英自身条件一般,让许多人疑惑,为何诸葛亮娶了她,还要放弃更优秀的选择。要解答这个问题,我们不得不先了解黄月英的背景。

黄月英的父亲黄承彦是沔阳名士,与庞德公、司马徽等名士关系不错,甚至是南郡大士蔡讽的女婿,地位不可小觑。这样的背景使得黄月英具备了独特的家世优势。所以,我们可以做几个假设来思考:如果黄月英确实很丑,诸葛亮会娶她吗?很显然,不会。如果黄月英不是很丑,但她父亲不是黄阿承,诸葛亮会娶她吗?纠结,但不会娶。但是,如果黄月英很丑,但她父亲权威名远扬,诸葛亮会娶她吗?动心,深思后决定把握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何况当时男子可以三妻四妾。

实际上,当黄阿承向诸葛亮提亲时,诸葛亮很快就答应了这门亲事。《三国志·诸葛亮传》裴松之注所引《褒阳记》记载了全过程,“黄承彦者,高爽开列,为沔南名士。谓孔明曰:‘闻君择妇,身有丑女,黄头黑色,而才堪匹配。’孔明许,即载送之。时人以为笑乐,乡里为之谚曰:‘莫作孔明择妇,正得阿承丑女。’”

诸葛亮家境贫寒,自幼丧父,年少时就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吃尽了苦头。后来,他依靠叔父诸葛玄在南昌做豫章太守谋生。然而,好景不长,17岁那年,叔父去世,诸葛亮再次陷入无助之中,不得不靠自己的能力来立足。他选择了襄阳城西20里的隆中定居,决心要建功立业。

正是因为身世艰辛,诸葛亮对于家族地位的追求愈发强烈。当黄阿承提亲时,黄月英所代表的权威和家世背景对于诸葛亮来说是一个难得的机遇。他立即决定抓住这个机会,因为婚姻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也关系到家族的荣耀和地位。

通过娶黄月英,诸葛亮得以进入荆襄士人集团,开启了自己名声的传承。他在这个圈子中的声望日益提高,逐渐在江南地区扬名立万。

可以说,诸葛亮的选择是基于他深思熟虑的智慧抉择。他从整体利益出发,不只是看重了黄月英背后的家世优势,还注重了婚姻对于他自身声望的影响。这种思维方式是诸葛亮智慧的体现,也是他能够成为三国时期一代智谋之士的重要原因之一。

总结一下,《诸葛亮与黄月英的婚姻背后的智慧抉择》这篇文章从诸葛亮与黄月英婚姻的角度出发,揭示了诸葛亮的智慧与抉择,以及背后的背景与考虑。这种通过正文内容深度分析主题,运用个人视角,体验感强的写作风格,可以带给读者更加沉浸式的阅读体验。

(0)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