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女人的史诗结局(归于平凡的爱情读一个女人的史诗)
云基奔 • 2024-03-04 01:31:46 • 次

很多人认识严歌苓,是从影视节目开始,像早些年的《金陵十三钗》《归来》,还有前两年大热的《芳华》。很多人从这些改编自严歌苓作品的影视剧中感受到了她作品的那一份厚重和深沉,但少有人真正沉下心来读严歌苓的文字作品。
你可能从电影《归来》中看到了冯婉瑜和陆焉识那相隔很近却又相隔很远的爱情;也看到了电影《芳华》中不公平而又无可奈何的结局;也看到了电视剧《一个女人的史诗》的结尾欧阳萸和田苏菲选择相濡以沫、共度余生。但你一定没有从电影《归来》中看到陆焉识前半生的放荡不羁与才华横溢;也没有看到《芳华》中刘峰与何小萍(何小曼)最终的结局;更没有看到《一个女人的史诗》中欧阳萸与田苏菲只是在动荡的时势结束后逐渐地安定……

电影《归来》
严歌苓笔下的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和厚重的时代背景绝非是影视作品能够完全表现出来的,毕竟影视作品中展现的仅仅是严歌苓作品中的某一方面。严歌苓的文字中有大量的心理活动描写和回忆部分,这是很多影视作品限于篇幅而不能展开的地方。
相比于影视作品,严歌苓的小说更值得去读!
今天我们来一起品味严歌苓的《一个女人的史诗》,这本书围绕欧阳萸和田苏菲两位主人公塑造了众多成功的人物形象。
1、 从突如其来的革命开始
小说开头写了田苏菲将自己的毛衣借给了不认识的同学穿之后,发现被骗,回家又不敢和自己的母亲说。因为田苏菲小时候就被人骗过,把自己的棉袄给弄丢了。田苏菲的母亲是一个好面子而又有些刻薄的女人,一斤豆芽吃三顿,却要让自己的女儿穿得体体面面——田苏菲丢的一件毛衣在那个时代属于极为珍稀的东西。

赵薇在电视剧《一个女人的史诗》中饰演田苏菲
严歌苓笔下的母亲形象大多尖酸刻薄,在语言上极尽挖苦,在行动上让自己的女儿丢尽脸面。《陆犯焉识》中的恩娘就总是以刻薄的语言让冯婉喻备受煎熬、敢怒而不敢言,但恩娘的心却并不坏,常常是刀子嘴豆腐心。《一个女人的史诗》中母亲的形象也大致如此:母亲总是挖苦讽刺田苏菲(田苏菲父亲生前也受到如此对待),一言不合就开始言语攻击,更有甚者就拿着笤帚苗子追着田苏菲打,邻里都嘲笑田苏菲每次被打时到处跑着喊“救命”。在田苏菲十六岁,去革命之前,依旧没少被母亲的笤帚苗子摧残。
所以当田苏菲发现自己的毛衣再也拿不回来的时候,她不想在被母亲的笤帚苗子摧残,选择和同学伍善贞一起去革命。
这突如其来的革命是田苏菲与欧阳萸相识的开始,是田苏菲后半生起伏的开始,也是一个不知事的少女变成一个敢爱敢恨、敢和全世界对抗的开始。
2、 一段一见钟情的爱情
世界上少有人因为一见钟情就选择奋不顾身,也少有人因为爱情敢于和全世界对抗,但她田苏菲就为了一个人定下了后半生。
田苏菲在新兵训练结束后进入了文工团,因为她“上来就疯、能哭能笑、完全忘我”,很快就在文工团找到了一席之地,但田苏菲真正的红火、受人肯定,还得从都汉看了田苏菲演的《白毛女》开始。都汉赞赏田苏菲演戏的风格,认为她的表现活灵活现,“几日不看就想的慌”。都汉在后半生只要有田苏菲的戏就一定去看,即便他们之间没有走到一起。就连话剧社濒临倒闭的时候,田苏菲请求都汉带些人捧捧场,都汉就带了两个营的人前来“学习观赏”,尽管此时都汉已经是弥留之际、即将驾鹤西去了。
都汉一辈子都爱着田苏菲,但真正让田苏菲奋不顾身的还是欧阳萸。她见到欧阳萸时,勾勒出这样的外貌:头发多、身材高挑、眉毛整齐、眼睛多情,这正符合田苏菲对美男子的要求。再加上欧阳萸写的一手好字又极具才情,不由得被欧阳萸吸引。

刘烨在电视剧《一个女人的史诗》中饰演欧阳萸
可是欧阳萸的才情与他的生活能力极不相符,他满腹经纶但是在生活上完全没有照顾自己的能力,于是田苏菲借此接近欧阳萸。她时常找她借书,她还书在书里夹着“我想嫁给你”的纸条,但欧阳萸在书归还后从未打开过;她偷偷为欧阳萸拆洗被套,但外面下雨他都不知道去收;他看到欧阳萸生活一团糟,她不由得心疼……
从欧阳萸的出场开始,欧阳萸的身边就不缺少女人,这些女人都被欧阳萸的魅力吸引,甚至不乏因此一辈子爱着欧阳萸的人,“他集狷狂、柔软、放荡不羁、细致入微于一身,总让女性对他措手不及,激起最大程度的性兴奋和征服欲”。在田苏菲回乡后,她与欧阳萸之间渐渐产生感情。就在田苏菲在书本中夹着“我想嫁给你”的纸条、决定后半生追随欧阳萸后不久,母亲在给田苏菲洗澡时发现田苏菲怀有身孕,于是那个刻薄的母亲又再次出现。
这时都汉已经和母亲谈妥,几乎要将田苏菲的婚事定下。但由于都汉又要开始远征,怕死在外面耽误了田苏菲,就没有娶了她,可都汉没想到这一次错过就是终身的错过,他为她考虑也只是徒做嫁衣。
田苏菲还没告诉欧阳萸自己怀有身孕的时候,欧阳萸抢先告诉田苏菲她爱上了另一个女人。那个人的家庭背景、兴趣爱好都与他相近,他与她有许多话可谈,这与田苏菲不相同——他们之间很少能够有触及灵魂的深入交流。这是田苏菲第一次感觉到欧阳萸的出轨,尽管后来她对这样的事情已经习以为常。
田苏菲告诉欧阳萸他们已经有了孩子了,欧阳萸痛苦地对田苏菲说“对不起”。但欧阳萸还是打了结婚报告,尽管他们会因行为不端会受到处分,在这件事上,欧阳萸表现了他最有担当精神的一次。
这是田苏菲和欧阳萸后半生生活的开始,他们此后将度过一段“痛苦”的婚姻,这期间田苏菲不断奉献,为丈夫献出所有;欧阳萸则在这段婚姻中抑郁寡欢,他理想中的伴侣绝非是田苏菲这样的女人。
3、 那些极富魅力的人物
虽然小说中的主人公是田苏菲和欧阳萸,但严歌苓有一种魔力,她笔下的次要人物塑造得一点都不比主要人物差,如本书中的田苏菲母亲、都汉、方大姐、伍善贞一家,但最为出彩的还是田苏菲的母亲。
田苏菲母亲与《陆犯焉识》中的恩娘有诸多相似之处:
首先就是她们都是刀子嘴豆腐心。她们都是对自己的晚辈在言语上刻薄,即便一些小事都能够闹得人尽皆知、让人下不来台。但同时他们又对晚辈倾注了毕生的爱,这种差异性对比更能表现他们的形象;
其次是她们都心灵手巧、会过日子。在这一点上她们两人如出一辙,恩娘在陆家败落的时候,用尽千般办法维持着家里的生计,尤其是对陆焉识,绝对不让他受苦;而田苏菲母亲亦是如此,在饥荒及大革命期间,她依旧保持着一日三餐,即便欧阳萸的朋友们前来也不会让他们空肚子回去;
最后就是她们都培养了一个和自己一样的后代。恩娘把冯婉喻变成了和她一样坚强的女人,在饥荒时敢和男人们争抢、敢和众多泼妇一样的女子对骂;田苏菲也从母亲身上学会了持家之道,该强硬的时候强硬到底,决计不吃一点亏。
田苏菲母亲在整本小说中极为出彩,尽管有时候寥寥数语,也依旧生动传神。
母亲中意的女婿并不是欧阳萸,而是都汉,以她刻薄的性格,按理说应该会对欧阳萸处处不满意。但她从未表现过对女婿不满,而是在田苏菲与欧阳萸结婚后百般维护欧阳萸,给他无微不至的照顾。
即便田母多次嘲讽田苏菲,但在她们结婚时候还是出场了一下,并给了一卷钞票,给的时候由于田苏菲不要她还顺带展现了下刻薄的本性。在田苏菲快生的时候,欧阳萸因为没有经验紧张到六神无主。这时田苏菲那刻薄的母亲再次出现,因苏联医生不让田苏菲吃母亲带来的“不干净”的东西而再次展开舌战。此时的母亲不再是一个刻薄的母亲,而是女婿的主心骨,一个为女儿战斗的战士。
田苏菲月子过了之后,母亲依旧每天给他们做大鱼大肉,田苏菲说不用再补了,田母是这么回答的:“你美什么?我这不是补你小菲,我这是在补我女婿。肺病是一辈子的病,不补就犯。”
母亲极为照顾外孙女欧阳雪,任何的错误都只会怪到田苏菲身上,欧阳雪有错误那也是田苏菲的错误,怒到极处依旧会拿笤帚苗子打田苏菲,尽管她是已经三十多岁的国内知名女演员。她对待欧阳萸也大抵与欧阳雪差不多,她更像是欧阳萸是亲生母亲、田苏菲的婆婆。
在大饥荒期间母亲千方百计地每天做着不同花样的菜,蛤蟆、烂西瓜皮这样的的东西也能在母亲的手下化腐朽为神奇,成为一道美味。尽管是在饥荒时间,欧阳萸也不懂节制,不仅花光了自己的工资,还榨干了田苏菲与母亲的积蓄。即便在这样的情况下,欧阳萸依旧经常请人吃饭,但母亲从未让欧阳萸失望过,“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样的情形似乎不会出现在母亲身上。
转眼到了文革时期,欧阳萸没了工资,家里的生活日渐艰难。但欧阳萸依旧和以前别无二致,和友人畅谈、畅饮、吃饭,母亲依旧像变戏法似的变出一日三餐,甚至时不时出现荤腥。这是田苏菲不能理解的,她不知道母亲哪儿来的钱,母亲也不告诉她,甚至因为她的询问还骂了她一顿。
这是一个刻薄的母亲。
母亲死在了为女婿和他的朋友们做饭的炉灶旁,就连去世都是在劳碌中去世,没有丝毫准备、没有丝毫预示。而就在母亲死后田苏菲才知道为什么欧阳萸都停薪了母亲还有余钱时常置办那一桌子菜——她将她的两件红木家具和房子抵给了伍善贞的母亲。母亲与伍善贞的母亲向来暗中较劲,再加上她天上好强,田苏菲想象不到母亲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开口要了那几百块钱,那维持了一家温饱的钱。
世家至爱,莫过于母爱
4、 很笨地爱着,一辈子爱着
欧阳萸与田苏菲的爱情是不平等的,欧阳萸所付出的与田苏菲付出的也不相等。在结婚之后,不管是欧阳萸身居高位还是被迫下乡、蜚声学界还是被批斗,欧阳萸总是在不断地出轨。他的身边总是少不了女人,而他也总是能在那一堆女人里找到一个自己喜欢的、能聊得来的女人。
田苏菲也会吃醋,也会生气,但她同时也有一点自豪,因为只有欧阳萸能够吸引那么多人,而欧阳萸至少在名义上还是属于她的。她宁愿欧阳萸每天呆在家里,自己供着他,也不愿欧阳萸整体在外面花天酒地。他以为得到了欧阳萸就能够得到欧阳萸的心,但对于欧阳萸来说,她们的婚姻只是被迫结合的悲剧。
田苏菲为欧阳萸倾注了所有的爱,而欧阳萸把自己的爱分为了很多分,把分量最重的那份爱给了女儿欧阳雪。当田苏菲看到欧阳萸对欧阳雪那浓烈的情感时,他知道欧阳萸这辈子没有给她那么浓烈的爱、那么持久的耐心。
欧阳萸知道自己身边总是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女人,从他年轻的时候一直到他中年,他也享受着这样的情形。他从来不知道自己对田苏菲的情感是不是爱,直到文化大革命的来临。
书中有这样一段描写:欧阳萸在批斗后将被流放下乡,田苏菲买了一些东西给他带着。欧阳萸突然哭了,就连在批斗的时候他都没有哭过。那个时候欧阳萸知道,那可能是永别,他不知道以后是否还有机会见面,他怕这就是他们的最后一面。
在经历过文坛的失落、地位的下降后,欧阳萸的身边再没有了其他女人,而此时她们也将年过半百。田苏菲乐得欧阳萸身边没有其他女人,她终于战胜了其他人,成了唯一一个留在欧阳萸身边的人。
田苏菲的女儿欧阳雪和她说过:“妈妈,你爱得太笨了。”
因为她是田苏菲,所以她爱得笨。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