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家居生活

gagman什么意思(而立之年的中浪们)

云基奔 2024-03-04 12:57:17

摘要:在很多人眼中,明星这个职业好像是“光鲜亮丽”“万众瞩目”的。但在一档叫《认真的嘎嘎们》的综艺里,陈伟霆却被选手泰维一段“中浪危机”的演讲彻底击中,甚至感慨自己就是“中
而立之年的中浪们,应该如何自处?

在很多人眼中,明星这个职业好像是“光鲜亮丽”“万众瞩目”的。

但在一档叫《认真的嘎嘎们》的综艺里,陈伟霆却被选手泰维一段“中浪危机”的演讲彻底击中,甚至感慨自己就是“中浪”。

“嘎嘎们”是GAGMAN的音译,在英语里是“笑料作者”的意思,也就是我们俗称的“综艺咖”。

这段夹杂诙谐与忧伤的演讲来自喜剧演员泰维,入行10年,起初是个英俊的青涩小伙,后来却成了真实版的“致我们终将发胖的青春”,连大张伟都感叹:“岁月对你这么狠啊”!

站在《认真的嘎嘎们》舞台上已经被“后浪”所包围,“中浪危机”就这样悄无声息地来了。

蹉跎10年,变了样的远不止外形。泰维将他“逐梦演艺圈”的忧伤苦楚都融进了这短短的演讲中,“是否到了三十而立的尴尬年纪,自己真的一无是处?”泰维反复思考过这样的问题。

但这段演讲却用了诙谐幽默的表达,令不少人在爆笑的同时眼角泛起泪花。

其中就有陈伟霆,已经是很多人眼中的流量代表,但他依旧表示非常共鸣,“在娱乐圈里面有很多前辈,你很想去他的位置、得到他们的成绩,就一直往上爬,但是我看到下面所有的后浪就一直往上涌,我夹在中间,觉得找不到出口”。

普通人的“中浪危机”

其实,大多数普通人也面临着自己的“中浪危机”,那些行走在成功路上的徘徊迷茫、那些而立之年的进退两难、那些无可奈何“转型阵痛”……我们采访了一些正经历着“中浪危机”的人们,他们当中大部分继续在迷茫中迷茫,而有一些比陈伟霆还幸运的人,似乎找到了自己的“出口”。

@茄子

毕业之后满怀热情去了北京打拼,到今年已经第八个年头。

从一开始的跑腿销售做到了主管的位置,离再升一级似乎又太遥远。

没有结婚,没有买车,自己一个人住在租的房子里,手里也没有存到很多钱。作为最早的一批九零后,有时候感觉人生卡在了这里。

但我也知道,其实压力往往来自于外界,多数时候我还是辛苦并快乐着。

30岁到40岁,是被社会要求最多的时候,你要事业有成、结婚生子、孝敬父母;也是最被社会忽视的阶段,往前够不着被大家尊敬仰慕的“老干部”,往后又有一群活力无限、改变世界的“年轻人”在“虎视眈眈”。

@Fang

我曾经在某互联网大厂干了六年的产品经理,有一天突然发现,互联网公司里,35岁以上的女员工集体消失了。其实这也不难理解,互联网公司需要的是996,是源源不断的热情和创新。

我和公司年轻同事聊天时,我已经听不懂他们聊的网络流行语了,而且现在面向年轻人的APP实在太多了,我失去了那种代入感,这让我变得很焦虑。

但我没有强迫自己去代入年轻人的视角,而是转头做了一个面向中老年人的产品,我相信任何年龄的受众都有它的需求,年纪大也要赶自己的“时髦”。

作为“中浪”,每次的抉择格外重要,每个决定都需要斟酌再三、权衡利弊,他们已经不再像年轻人一样“想干就干”、“说走就走”。但这并不是缺乏勇气,相反凭借着自己多年累积锻炼的经验和直觉,很多“中浪”们往往一击即中。

@苯:

在老家银行工作,大家都说体制内工作很轻松。

但我感觉这里的人际关系很复杂,拉帮结派的比比皆是,很容易消耗掉以前的工作热情。

每个月夫妻两挣的工资还了房贷也不剩多少,每天下班之后就开始刷各种短视频,我也知道这样挺颓废的,但是打不起精神。还有身材也慢慢的走样了,这是令我最苦恼的。

不过我还是幸运的,有个理解我的妻子,还有两个可爱的孩子。

就算不是为了自己,为了家庭也得努力撑下去,这是男人该承担的责任。

对于那些在老家工作,早早成家的“中浪”来说,他们有了很多人羡慕的房子与车子,家庭与孩子。但生活与工作的重担却未曾减轻,没还完的贷款,不上不下的工作,嗷嗷待哺的孩子……压力和重担并没有束缚他们的手脚,反而用自己的踏实,为家人遮蔽起更多的风浪。

@云

我今年35岁,二十几岁的时候在大城市奋斗了几年,觉得没有背景没有学历很难立足,正好有一年父亲生病需要照看,我就回到了家乡小镇。

现在开了一家餐馆,每天进货买菜,开门营业,到点关门。

现在镇上的孩子们大都外出读书工作,他们的父母来吃饭时都会说“孩子不愿意回来,即使在大城市很累也比这里看得到未来”。

每次听到这种话都会一阵阵心酸,偶尔也会想象如果当初坚持下来了,又会是怎样呢。但更多时候还是知足的,想着怎么给妻子和女儿更快乐、更幸福的生活。

“中浪危机”不仅局限于工作或者生活上的压力,也可能是来自内心的热爱。走过了横冲直撞的后浪,“中浪”们不再寄望于掀起什么风浪,不再生龙活虎,但他们说“我们也能找到属于我们的生活乐趣”。

@美丽

我在37岁生日那天辞掉了公司高管的工作,原因是我的身体已经亮了红灯。

年轻时拼命想要在工作中实现自我价值,从第一份工作开始,我一直都是全力以赴,熬夜加班甚至通宵是家常便饭,工作时间几乎没有在餐点吃一顿正经的饭。

但这两年,明显感觉身体条件大不如前,直到有一次爬完两层的楼梯,感觉自己的心跳加速到极限才发现自己可能需要去一趟医院。

那一次我突然明白生活中不应该只有工作,自己的身体也不仅仅属于自己。

我在辞职后梳理了那些年没完成的“人生KPI”,第二年学习了钢琴,书法,之后也去了自己以前想去却没有时间去的拉萨。

不是“中浪”不再毫无顾忌地去拼搏,而是他们更加知道自己的内心真正想要什么。不是“中浪”不再乘风破浪地去挑战,而是他们在处世的过程中学会了乐观与达观。就像泰维会因给弟弟妹妹们当助演而开心,毕竟“做人呢,最重要的就是开心”!

认真的“嘎嘎精神”

除了泰维,《认真的嘎嘎》里还有其他“中浪嘎嘎”们:勇于尝试各种发展可能的前女团训练生锤娜丽莎、韩国出道发展后回到国内从头开始的曹璐、华东理工“有点轴”的高材生许天奇……虽然嘎嘎们都有截然不同的背景,但都是认真搞笑的人。在他们创造的快乐中,曾经在生活里经历的困难和苦痛,也变成了自我消解的一部分。

他们有创造快乐的能力,有变丧为梗的超能力,有对特立独行的坚持,有不怕尴尬的韧劲,面对生活的“一地鸡毛”也能自我解嘲变为“一地锦绣”。

与其说他们是“认真的嘎嘎们”,不如说,他们都是认真生活的人啊。

即使这一刻的生活不那么尽如人意,他们也能用不失自信的方式自我调侃,让自己的遭遇变成逗笑大家的养料。

所谓的“嘎嘎精神”,与你是哪一波“浪”没有关系,和年龄也没很大的关系。

知道快乐很难也要创造快乐,知道生活很苦也能用笑容化解。

而生活里的“中浪”,那些在写字楼里奔波忙碌的人,在柴米油盐中消磨的人,日复一日在妥协和坚持中踱步的人,又何尝不需要“嘎嘎精神”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一些“小愉悦”呢?毕竟,人们不是因为看到了希望才坚持到底,而是坚持到底才看到了希望。

你会觉得自己有“中浪危机”吗?

(0)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