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古玩收藏

长叹的意思(白居易秦中吟赏析三)

云基奔 2024-01-15 10:15:32

摘要:皇权专制社会的官员们贪婪无比,他们要吃山珍海味,他们要住高宅大院。不止如此,他们贪恋生活的各个方面,就连养花也要最昂贵最奢侈的。买花帝城春欲暮,喧喧车马度。共道牡丹时,相随

皇权专制社会的官员们贪婪无比,他们要吃山珍海味,他们要住高宅大院。

不止如此,他们贪恋生活的各个方面,就连养花也要最昂贵最奢侈的。

买花

帝城春欲暮,喧喧车马度。

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

贵贱无常价,酬直看花数:

灼灼百朵红,戋戋五束素。

上张幄幕庇,旁织巴篱护。

水洒复泥封,移来色如故。

家家习为俗,人人迷不悟。

有一田舍翁,偶来买花处。

低头独长叹,此叹无人喻:

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

注释:度:经过。酬直:价钱。素:白绢。幄(wò)幕:篷帐帘幕。巴篱:篱笆、护栏。喻:明白、理解。

译文:皇城里暮春时节,车马喧嚣从大街上驶过;车上人都说正是牡丹盛开的日子,相伴着去买牡丹花。

牡丹花的价钱高低不等,主要看花朵的数量;百余朵鲜艳的红牡丹花,价值五捆白绢。

花上张开帷帐遮挡阳光,周围编制篱笆保护花身;花根裹上泥巴,花朵洒上水。

家家买花,人人迷恋花,从不知悔悟;有一位乡下的老翁,偶然来到花市。

老翁低头长叹,没有人知道缘故。老翁说:你明知道么?这一丛深色牡丹花,卖价顶得上十户中产家庭的赋税!

译者的话:唐朝税制,按照户口征收赋税,分为上中下三等。

一束牡丹花的价钱,相当于十户中等人家的赋税,那得相当于多少下等人家的赋税?

“不患寡而患不均”,贫富差距是一切社会矛盾的根源,此时的唐朝社会是个什么状态,可想而知。

做官可以有这多好处,难怪那些官员们贪恋官位不肯退休。

不致仕

七十而致仕,礼法有明文。

何乃贪荣者,斯言如不闻?

可怜八九十,齿坠双眸昏。

朝露贪名利,夕阳忧子孙。

挂冠顾翠緌,悬车惜朱轮。

金章腰不胜,伛偻入君门。

谁不爱富贵?谁不恋君恩?

年高须告老,名遂合退身。

少时共嗤诮,晚岁多因循。

贤哉汉二疏,彼独是何人?

寂寞东门路,无人继去尘。

注释:致仕:官员退休。挂冠:挂起官帽,表示辞官不干。緌(ruí):古代冠带结在下巴下面的下垂部分。

悬车:吊起车子不再使用,表示辞官家居。伛(yǔ)偻(lǚ):曲背弯腰。二疏:汉宣帝时名臣疏广与侄子疏受,二人身居高位而主动辞官,高风亮节受人尊崇爱戴。

译文:礼法明文规定:官员七十岁应该辞官退休;为什么贪恋官位的人,就像没听到一样?

可怜他们八九十岁了,牙齿掉光双眼昏花;早上贪恋名利,晚上又要为子孙忧心操劳。

挂起官帽时迷恋那帽带,收起官车又舍不得那红色的车轮;虚弱的腰身已经负担不起金色的徽章,佝偻着身子出入于皇宫和府衙。

有谁不爱惜富贵?有谁不贪恋皇帝的恩宠?年纪大了就应该告老还乡,功成名就就该辞官退休。

年少时你们耻笑那些不肯退休的官员,年老时你们也做着同样的事。

想一想汉朝名臣疏广、疏受,他们是何等贤德洒脱之人!自从他们辞官以后,再无人不贪荣华不慕权位。

译者的话:官员们贪得无厌,为了保住官位丑态毕现,挂冠顾翠緌,悬车惜朱轮。金章腰不胜,伛偻入君门。

官员们不仅生前贪,死后也贪。

立碑

勋德既下衰,文章亦陵夷。

但见山中石,立作路旁碑。

铭勋悉太公,叙德皆仲尼。

复以多为贵,千言直万赀。

为问彼何人,想见下辈时。

但欲愚者悦,不思贤者嗤。

岂独贤者嗤,仍传后代疑。

古石苍苔字,安知是愧词!

我闻望江县,麹令抚惸嫠。

在官有仁政,名不闻京师。

身殁欲归葬,百姓遮路歧。

攀辕不得归,留葬此江湄。

至今道其名,男女涕皆垂。

无人立碑碣,唯有邑人知。

注释:陵夷:山陵变为平地,喻文风衰颓。麹(qū)令:麹信陵,曾任望江县令,为政清廉官声很好。

太公:姜子牙,辅佐周武王取得天下,功勋卓著。仲尼:孔子。赀(zī):钱财。

惸嫠(qióng lí):无兄弟和无丈夫的人,泛指孤苦无依之人。

译文:官员品德卑劣,文风也日益衰退;且看他们取来山中岩石,制作成墓碑。

再看墓碑上铭刻的碑文,论功绩个个都是姜太公,论品德个个都比得上孔子;并且以字数多为贵重,千字值万钱。

作者不管为何人撰文,只在乎钱,反正此生此世无法相见;只徒愚者欢心,不顾智者耻笑。

这样阿谀不实的碑文岂止会被智者耻笑,还会遭到后人的质疑;古碑上布满苍苔的字迹,全是令人羞愧的吹捧之词!

我听说望江县令麴信陵,他照顾孤苦之人;他为官时施行仁政,却不被朝廷知晓。

鞠县令时候,家人想要把他的尸身运回家乡安葬,却被百姓们拦住;百姓们攀着车辕不让走,把鞠县令安葬于望江县的江边。

直到今天提起他的名字,望江县的百姓们都哀伤垂泪;虽然无人给他立碑,可百姓们永远记着他!

译者的话:皇权专制社会的官员们就是如此贪婪,不仅活着的时候贪图利,就是死后也贪图美名。

然而,老百姓心中有杆秤,他们很清楚谁是好官谁是坏官,鞠信陵虽然没有立碑,可他永远活在百姓的心中。

官员们如此贪婪不堪,虽然疏广、疏受这样不恋权位,鞠信陵仁德爱民,可毕竟是少数。

在这些品德低劣的官员们的治理之下,社会是个什么社会?百姓又过着什么样的生活?请看下篇:白居易《新乐府》赏析。

(0)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