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结号是什么意思(集结号对生命和人性的思考)
云基奔 • 2024-03-26 00:44:02 • 次
《集结号》可以说让观众对冯小刚刮目相看,他的电影又上升了一个层次。冯小刚开启了新英雄主义的表现形式,他将视角放在了那些从灵魂到肉体都非常可爱的普通战士身上,突破了以往战争片的主旋律模式。(北京电影学院教授陈山评)
冯小刚拍摄《集结号》的初衷,是他认为每个男人的心中都有强烈的英雄主义情结,但是这并非廉价的英雄主义,而是发自内心的感动。该片并非为了探讨牺牲的价值和意义这种形而上的主题,在他的心目中,这就是一个在漫长的岁月中不被人理解的“英雄受了委屈的故事。同时,也拉开了与以往中国传统战争片差异化的序幕,不再是战争胜利的书写和讴歌,也不再是"英雄成长"的展现,而是将战争片赋予了新的内涵
电影是如何通过色调来完成时空的转换的?
影片前半部分采用了黑白等冷色调的色彩来描写战火纷飞、硝烟弥漫的战争场面。而在影片后半部分战后寻找烈士的故事中, 导演采用了完全不同于前半部分的色调与颜色。采用了以绿、黄、红为主的暖色调色彩。在这里, 到处充满了阳光与希望, 给人以温暖的感觉。不同时代利用色彩形成鲜明的对比, 营造出了不同的氛围, 给人们的视觉带来了强烈的审美愉悦与心灵震撼。
如何对战争场面的刻画?
在黑白的战争场面中到处充满了恐怖与死亡。从而使观众对战争感到了一种残酷与恐惧, 观众的心理也感到十分的压制。连里的战士一个接一个被撂倒, 指导员被炸成两半, 血肉横飞, 尸体遍野……到处都是白色雪地与窑场黑色的土地。白色本来代表着一种纯洁与和平, 但在这里, 白色却代表着一种悲哀。黑色最明显的感情特征是恐怖, 一看到黑色, 人们自然就会联想到茫茫的黑夜, 联想到隐蔽着无数可怕的恐怖源的黑暗。黑色还有悲哀与绝望的感情特征, 这主要是因为黑色的亮度最低, 眼睛一看到黑色, 神经系统就立刻产生抑制作用, 使情绪降落到最低点。
因此, 在这里, 白色与黑色混合使用, 给观众心理上的感觉就是到处是恐怖、死亡的战场, 战争什么时候结束?人们的心理已经被压抑到了一种极限。再加上战士们都穿着灰色的衣服, 也传达出战士们内心的抑郁, 恐慌及绝望。这一切都统一在那灰白冷色调中, 使影片整部画面显得那么的压抑, 沉重, 到处都是死亡的阴影。
作为战争符号的”集结号“其蕴含的多种含义
(1)字面意义上的集结号
谷子地与团长约定以集结号作为撤退的号令,如果集结号不吹响,全连必须坚持到最后一刻。在国产战争类题材的影片中,“集结号”更多的是以“冲锋号”的形式出现在荧幕上,后者代表更多的是一种进取,是进攻、是即将取得的胜利和不畏惧牺牲的勇往直前,而在本片中却代表的是撤退,即使这是战略上的安排。但在中国观众的固有印象中还是产生了转变。
(2)对九连来说,集结号代表的是——生与死
本就减员严重的九连,在面对数倍于己和有着坦克等重武器的敌人时。战场上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是九连的战士们在用自己的生命在完成着任务。而他们的牺牲都是为了等待集结号的吹响,集结号一响,就意味着他们能够有活下去的可能了。但事实上,他们一直没等到集结号吹响,直至除连长谷子地外全员阵亡。这里也体现出作为战争类型电影中不可避免地涉及到军队中军令如山的概念。而影片为了使观众能更直观的感受到生命的消逝,不止一次地出现对牺牲战士的统计。
(3)对连长谷子地来说集结号是一份未知答案,也是为牺牲的战友找回荣誉的关键
作为阻击战后唯一幸存下来的谷子地,他不知道集结号到底吹没吹响。他同样怀疑是不是因为自己一己之见,而让九连本应该有活命的机会却全体阵亡,他是心怀不安和愧疚,也是他必须寻找的答案。而当他知道集结号根本没有吹过的时候在团长刘泽水的墓前失声痛哭。影片下一个焦点就转移到了为烈士正名的过程上,因为他不明白死守的47个尸体就躺在那为什么会消失不见, 他不明白明明壮烈牺牲的兄弟却成了失踪的战士。恢复弟兄们的名誉成为了谷子地后半生的支柱, 而他生命的意义也与这牺牲的47个弟兄息息相关。无疑, 已经身处于和平年代的谷子地是为了找寻一个答案而活。为了证明这一切, 带着给47个死去的弟兄恢复名誉的信念, 他执着地挣扎着,因为别人质疑他与九连的弟兄而破口大骂摔凳子; 即使被煤矿工人看做是疯子, 即使一个人住在煤矿工地的小屋里没日没夜地挖, 即使在兄弟们牺牲的地方永远地守着他们, 他都无怨无悔, 从未放弃, 这种兄弟情凝聚到了极致。
新英雄主义下对传统战争英雄形象的转变
(1)有血有肉的真实塑造和坚毅、勇敢、忠诚的形象品性
影片中, 谷子地可以同兄弟们上战场不要命地往前冲, 也可以因为惨死的指导员而愤怒地违反军纪杀了俘虏;他可以因为没有听到组织的集结号而一直坚守阵地直到剩下他自己一人, 也可以因为别人质疑他与九连的弟兄而破口大骂摔凳子;他能够为了一场胜利而用自己的手按住即将引爆的炸弹来换取团长的性命, 也能为找出47个弟兄的遗骸而不顾别人阻挠和冷眼挖煤窑, 从不放弃自己为九连弟兄证明的信念。
“真实”成为了这位核心人物形象刻画的关键词。电影走出了传统革命战争题材将英雄形象“神化”“模式化”的怪圈。谷子地这个新英雄人物形象具有着两面性, 而正是因为这亦正亦邪的两面性使其人物形象丰满立体,从而唤起观众的共鸣。电影中, 谷子地兼并了责任、勇敢、忠诚的传统英雄主义的基质, 他有着执着的个性, 却也有着粗糙的脾性。也正是因为其摆脱了“英雄模型”, 才塑造了一个真正有血有肉的真心英雄。
(2)身份失落的无奈和生命传奇的悲情
影片中谷子地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英雄, 但是, 他与以往所塑造的英雄形象的基调不同的是, 这个英雄形象带有着太多的悲情与无奈。他的命运融合了英雄硬汉的坚毅与普通退伍军人的悲情。
影片中和平年代的叙事追寻着谷子地为战友恢复名誉的行踪轨迹, 并在画面上一次次呈现着战争硝烟散尽时无处话凄凉的惆怅意境。他有苦不能言, 他不知道那天的集结号到底有没有吹响, 他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他自己一个人没听到集结号而导致战友们全部牺牲, 他不明白死守的47个尸体就躺在那为什么会消失不见, 他不明白明明壮烈牺牲的兄弟却成了失踪的战士。这种悲痛和无奈纠结在这位英雄心中。他愤怒, 所以他会向煤矿工人怒吼,责骂他们用战士戴在脑袋上用来保命的钢盔接尿, 所以当他知道集结号根本没有吹过的时候在团长刘泽水的墓前失声痛哭。
谷子地这一英雄形象的塑造带有着太多的悲情色彩, 而其生命历程和命运曲线也是跳脱出战争传奇的叙事轨迹。正是这场惨烈的战争, 和其悲情的命运, 让观众为之动容, 引起了观众的情感共鸣。
《集结号》中的英雄形象是一种标志, 他标志着中国传统战争风格的改变, 标志着英雄人物塑造的突破。除了谷子地这一共产党员形象以外, 影片还塑造了王金存、姜茂才、焦大棚等一系列九连的铁血兄弟, 他们个个又有肉, 个个铁血丹心。而这些人物形象不仅具有着英雄的特质, 对于唤起现代人们内心的感动与英雄情结有着重要的作用。《集结号》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残酷中的美的生命形态与坚强的心灵的震撼, 通过塑造谷子地这一生动形象、集中鲜明的人物形象引发了观众的共鸣, 是一首人性的赞歌, 引发了观众对于战争、人性的思考。在人物形象塑造上可谓是具有真实感和感染力, 是一种突破也是一种成功。
《集结号》最感人的一幕当属谷子地在知道刘团长没有下达吹响集结号命令,拎着酒瓶子扑向刘团长墓碑的那场戏,这也许就是冯小刚想让观众看到一个简单故事,“英雄受了委屈”。影片没有讨论战争有没有意义,没有讨论牺牲有没有价值,它讨论的还是老百姓心里都存在的一个朴素的道理:好人应当有好报,英雄不能流血之后再流泪。《集结号》能引起共鸣,很大程度上是迎合了观众的这一心理。《集结号》的颠覆性不仅体现在它技术手段的提升和对战争的另类书写,它对国产电影最大的贡献在于,如何利用好商业元素,制作一部老百姓能看得懂且看了之后有收获的电影——这是以往中国大电影一直努力而没达到的 。(《深圳商报》评)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