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仁真的是被毒死的吗(1965年毛主席接见李宗仁)
云基奔 • 2024-03-25 05:47:05 • 次
文/博览历史
编辑/博览历史
1964年10月16日,一朵蘑菇云在我国新疆罗布泊中“轰”的一声绽放。它的绽放,震惊了国家,震惊了世界。
消息传到美国后,美国政府当即乌云密布,而此时在美国的一个人却拍手叫好,乐得笑开了花,这个人便是李宗仁。
1965年7月20号,广州白云机场内,一架刚停稳的飞机缓缓打开了舱门,李宗仁站在舱门口,心情十分激动。
他忍不住的笑意满面,并摘下礼帽,不停地招手,而此时在飞机场等候他的是新中国多位重要的领导人,如周总理、彭真、贺龙等。
李宗仁与周总理握手的珍贵瞬间,可谓是世纪场面,令人振奋激动。
作为原国民党政府代总统、位列第二位的战犯李宗仁为何选择结束海外定居转而回国?他回国后的生活是怎样的,为何看到老友的结局徒有感叹?
得力战将,无奈出国
1891年8月13日,李宗仁在广西桂林市临桂出生。那时,他的父母不会想到自己的儿子将来有一天能在战场上所向披靡,闯出了一片天地,成为国民党“桂系”的首领。
生于战争年代,李宗仁的童年被深深烙印,他目标明确,不论是所学还是所用皆离不开军事教育。
1913年,22岁的李宗仁从广西陆军速成学堂毕业,终于到了大显身手的时候。实战出真知,是骡子是马终得拉出来溜溜才知道真假。
1916年5月,李宗仁担任滇军第四师第三十四团排长,终于离战场近了一大步。而后他在桂系陆荣廷部中参加了多次战役,他的军事才能逐渐显露,力量也逐渐强大起来。
1923年10月,经人介绍,李宗仁加入国民党。后因击败原部(陆荣廷部)获得了孙中山的嘉奖。出色的业务能力令他锋芒毕露,一路直升,在国民党中混得风生水起。
1926年7月,随着北伐战争愈演愈烈,自然少不了李宗仁上场作战。他率领第七军挥刀南下,辗转各地,立下了不少战功。就在北伐前,时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蒋介石刚与他结交拜把。
李宗仁、蒋介石、白崇禧
不得不说,蒋介石在收买人心方面有一套自己的方法。赶走汪精卫的他要快速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军事力量,而他瞄准的就有李宗仁和白崇禧两位大将。
一天,李宗仁照常来到总司令部,蒋介石拉着他一起喝茶。喝茶间,蒋介石突然从抽屉里拿出兰谱,要与李宗仁结为异姓兄弟。
突如其来的行为令李宗仁大为震惊,不敢相信,毕竟他只是蒋介石的一个部下而已,竟能受到如此宠幸,实属意外。
先前,蒋介石早已做好了铺垫,对李宗仁慷慨大方地送了很多军备物资和经费,放在困难时期,这是其他部下想都不敢想的待遇,同时蒋介石还命白崇禧为北伐军代总参谋长,对于桂系力量的扶持,令李宗仁大为感动,博得了些许好感。
如今,蒋介石再次大方抛出橄榄枝,李宗仁只好诚惶诚恐地接下,从此二人的关系“看似”更近了一步。
1927年4月,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四·一二”政变,李宗仁、白崇禧等国民党人士皆是他的支持者,与他一起谋划政变。
不过,李宗仁与蒋介石之间的关系并非稳如磐石,而是相当的微妙。
当外界征讨蒋介石的口号越来越响时,蒋介石头疼不已,他本想找李宗仁出面帮忙,可李宗仁却拒不出兵,这让蒋介石耿耿于怀。他若不是看重桂系突出的能力,何苦讨好。
本想靠自己力挽狂澜的蒋介石结果接连碰灰,腹背受敌的他最终只能妥协。
1927年8月15日,蒋介石正式宣告下野,李宗仁则一下子被任命为国民革命军副总司令,两人的地位可以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峰回路转,李宗仁难以驾驭,野心勃勃的蒋介石重新夺回了高位。这一下有权有势的蒋介石自然不会轻易放过李宗仁等桂系部队,将与桂系的矛盾直接登上了台面,一场撕破脸的大战即将开启。
李宗仁不仅被开除党籍,还被蒋介石大杀四方,自己只能灰溜溜地逃到广西。直到抗日战争开始后,李宗仁与蒋介石的关系才得到缓和,再次联手,而李宗仁则将全部心思放在抗日事业上。
1938年4月,在李宗仁亲自督战下,台儿庄战役全面告捷,歼灭二万余日军,沉重地打击了敌军的嚣张气焰,国军和国民的信心受到了极大的鼓舞,他的名声也因此响彻中国。
抗日战争结束后,蒋介石毅然发动内战,外面的头疼事还没解决,内部就已经又让他头疼了。
李宗仁在美国的支持下竞选中华民国副总统,蒋介石百般劝说不成,没有办法的他只能眼看着李宗仁成了副总统,两人的矛盾以及国民党内部的矛盾愈发变深。
更雪上加霜的是,国民党在内战中节节败退,蒋介石被迫下野,李宗仁成为代总统依旧无法挽回局势,在时局已定的情况下,蒋介石只能选择败逃台湾,而李宗仁则选择逃往美国。
正确的选择
被迫离开家乡是李宗仁不愿看到的结局,奈何当时他不得不做出抉择。
刚到美国,李宗仁过得极其失落,心态不稳,他放不下祖国,放不下对自己曾经的期许,对自己如今的境遇倍感心酸,他在在美国的支持下成立了一股全新的势力,想要再抗衡一下。
1964年2月12日,李宗仁的一封公开信刊登在了美国《先驱论坛报》上。信中,他态度明确地表示美国应调整对华方针,不要再在错误的道路上继续走下去了。
要知道当初若不是得到美国的支持,李宗仁就不会有十足的把握登上高位,更不会来到美国。如今他的态度巨变,实在令人惊叹。
其实,李宗仁的态度早在1955年以后就慢慢地发生了转变,从而才会那么坚定。
1955年,周总理在万隆会议上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震惊世界,令无数国家对中国刮目相看。同时,他也提到了关于“和缓台湾地区紧张局势”的相关内容。
周总理在万隆会议上
这是中国首次面向世界提出和平结局台湾问题的意愿,让中华儿女看到了国家统一的希望,让世界对中国竖起了大拇指。
李宗仁得知消息后感慨万千,对于共产党在台湾问题上的政策方针,他举双手赞成,他也是一名在外飘荡的游子,怎能不知道回家的含义呢?从这时开始,他对共产党的态度发生了变化。
远在美国的李宗仁公开表示:反对台独,美国应承认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国家趋于稳定、人民生活的幸福指数直线上升、原子弹的爆发,种种由内而外的变化肉眼可见,而且还是以极快的速度。中国又回到了以往的繁荣昌盛、自强不息,每当李宗仁通过各种途径获知一个接一个的消息后,他的民族自豪感也在提升。
1963年7月,李宗仁直言不讳地在《欧洲人报》的采访中大方承认共产党对于新中国做出的卓越贡献,还直言:“中国从来没有像现在组织得这样好”。
李宗仁在政治立场转变的态度早已被共产党注意,向他发出了诚挚的邀请,希望他能回家走走、看看。
我党发出的信号令李宗仁为之一振,但他没有贸然回国,毕竟他可是战犯的身份,是否回去真的像我党说的一样还需要他慎重地考察一番。
共产党的话向来掷地有声,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李宗仁派程思远秘密回北京打探虚实。当程思远与周总理在经过一番长谈后,心悦诚服,他赶紧回复李宗仁,讲述了在大陆时的经历,令李宗仁心中回家的盘算更热切、确切了几分。
程思远
1959年10月,程思远就像周总理说出了李宗仁期盼回国的想法,只不过这时的周总理认为时机还不成熟,有些问题还有待商榷稳妥,需要再等一等。
1965年,不论是李宗仁方面还是国家方面都已经做好准备,李宗仁的回国之旅终于从遥遥无期到期待再到变为事实。
1965年7月18日,当李宗仁看到同胞,下了飞机,踏上故土的一刻,他明白这次是真的成真的,他终于在有生之年等到了。7月20日,当李宗仁见到周总理时,心情复杂感慨的他主动上前与总理拥抱握手,忠于共产党的念头愈发强烈。
1965年7月26日,李宗仁受到毛主席的接见,携夫人一起前往中南海。一见面,毛主席随即便与李宗仁热聊起来,表示欢迎他回家,还幽默地笑他是误上了“贼船”。
回国后的李宗仁自由地畅游全国各地,看着各地巨大的变化十分感慨,他很高兴祖国的建设越来越好、越来越强大。待了一段时间,他无比确定回来的选择是多么的正确。
强烈的对比
李宗仁回国的消息在全世界铺天盖地的报道,他在政协礼堂上呼吁国民党人士及海外人士认清大势所趋,不要再在错误的道路上走下去的一番讲话历历在目。蒋介石直接被气得脸色铁青,毕竟李宗仁当时以看病为由头飞往了瑞士,谁知道他竟辗转回国了。
为防止国民党人士偷偷回大陆,蒋介石派人严加防守。首先受到波及的便是白崇禧,毕竟他与李宗仁是昔日好友,又是战场上的最佳拍档,因此蒋介石不得不着重注意他。
白崇禧与李宗仁
1950年5月1日,白崇禧不仅被剥夺了职权,还被蒋介石派特务密切监视其一举一动,境遇十分凄惨。
看到李宗仁回国后的待遇,白崇禧能不眼馋吗?当初蒋介石败逃台湾时,李宗仁曾劝他不要跟着一起去台湾,可惜他没听,结果来到台湾后举步维艰,他才体会到老友的意思。
如今,老友踏上了日夜思念的故土,而等待自己的却是严加看管,想想也是可笑。
解放战争结束前,毛主席曾争取过白崇禧。白崇禧,唯一被毛主席称为狡猾的将领,他明白白崇禧的个性,当初在与国民党方面派出的刘仲容商谈时提到:“若和谈成功,我们可以让他继续带兵,指挥30万大军”。
只可惜,白崇禧一听说解放军必须要过江,立刻不耐烦地拒绝了和谈。若他当时肯像李宗仁一样选择等等看,或许就是另一番景象了。
1966年12月2日,白崇禧的尸体被人发现,死因不明。虽然官方称其是死于心脏病,但也有人猜测他是被蒋介石给毒死了。
听闻老友身亡的消息,李宗仁难过不已。当初他刚回国受到毛主席的接见时,二人曾提到过白崇禧,毛主席还说白崇禧是留有后路的,可等来的结果却是好友突然离世的消息,实在心痛。
1969年1月30日,李宗仁因病逝世。他这辈子唯一没后悔的事,怕就是选择回国,选择相信共产党了……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