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雁飞行时为什么常常排成人字形或一字形(一雁衔得全国冠)
云基奔 • 2024-01-14 04:12:50 • 次
西伯利亚大雁成品 |
陈奇亮在比赛中 |
陈奇亮 |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王名润、马俊贤 通讯员曾凡滨
图/受访者提供
顺德22岁珠宝匠人陈奇亮将代表中国出征世界!4月4日,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珠宝加工项目国赛(5进1)总决赛在北京市工业技师学院落下帷幕。周大福大师工作室工艺师、佛山市顺德区郑敬诒职校珠宝专业优秀毕业生陈奇亮以73.78分的综合成绩摘得桂冠。
这意味着,这位年轻的匠人拿到了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的“入场券”,将于今年八月在俄罗斯喀山与来自世界各地的选手一道,向金牌发起挑战!今晚,陈奇亮将抵达澳大利亚,参加全球技能挑战赛,为即将举行的世界技能大赛“热身”。
陈奇亮此次全国选拔赛中的作品《西伯利亚大雁》,寓意深刻——大雁群飞,陈奇亮和其他4名选手一起进行了长达半年的交流学习,努力过程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大雁飞翔时常常排成“人字形”或“一字形”,“尽管最终只有一人晋级,但彼此的梦想之翼合力,将一同飞向更美好的明天。”陈奇亮说。
比赛进行时
22小时,既考技能也考心态
陈奇亮即将赴俄罗斯喀山参加的比赛,被业界称为“技能奥林匹克”,每两年在世界范围举行一次,今年已是第45届。早在2013年,第42届世界技能大赛中,佛山代表、90后选手谢海波曾在数控铣项目中斩获铜牌,成为首个获得世界技能大赛奖牌的中国人。
实际上,要想拿到这场世界级比赛的“入场券”并不容易。陈奇亮在去年国赛第一阶段淘汰赛(11进5)取得第一名,进入第二阶段国赛集训名单;在此次淘汰赛(5进1)中,陈奇亮以全国第一名的成绩夺得了珠宝加工项目中唯一一个代表中国征战世界的名额。
对实操技能的精益求精,是这场比赛的“严苛”所在。以陈奇亮刚刚参加的淘汰赛(5进1)为例,比赛从3月31日持续至4月3日,每天进行一个模块的考核,每个模块的比赛时间持续5~6个小时,总共为22小时。
据介绍,本次珠宝加工项目的试题为“西伯利亚大雁”。根据比赛规则,主办方提前19天向参赛者公布了此次比赛的题目以及设计图纸,参赛者可以提前按照图纸进行练习。尽管之前陈奇亮也进行过动物方面题材的制作,但是在“西伯利亚大雁”面前,还是会“卡壳”。
与普通动物只讲究轮廓不一样,这只大雁的制作和加工更为讲究。“大雁的头部、身体以及镶口部分,涉及比较复杂的制作,需要精雕细琢,要求制作的精度和准确度较高。”陈奇亮说,这在无形中也给自己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压力。
此外,技能比赛注重的不仅仅是实操水平,还是对应试者的心理能力的考验。前两场比赛,由于把握不准,陈奇亮频频出现失误,没有发挥出理想的水平。“每一场比赛结束后,近十名评委都会进行现场打分。”这在无形之中增加了陈奇亮的压力,所幸,随队的两名老师及时帮助他调整心态,陈奇亮最终在比赛中以综合成绩73.78分(高于第二名8.5分的优势)夺得第一,晋级世界级比赛。
特殊的“对话”
从谈图纸,到做模型结束
备战经历的珍贵之处在于,对年轻匠人们能力的提升。正式比赛前一天,陈奇亮特地调好了早上6:30的闹钟。这场比赛,对他而言,就像是赴一场盛会——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全国集中阶段性考核(北京赛区),来自全国最顶尖的高手将在这里切磋技能。
在陈奇亮眼里,其实输赢并不是最重要的,而是在这里收获了一段宝贵的成长经历。陈奇亮将自己制作加工过的作品“西伯利亚大雁”用盒子装裱起来,在他眼里,“西伯利亚大雁”这个考题别有深意,“一方面,大雁结伴而行,春暖花开的时候向远方飞去;另一方面,大雁非常齐心,它们飞翔时常常排成‘人字形’或‘一字形’,凝心聚力冲破阻碍。”陈奇亮如是说。
从佛山市赛、广东省赛再到全国选拔赛,一路走来,陈奇亮并不是孤军一人,“在技能的提升和心理状态的调整上,老师、家人以及一起参赛的兄弟们,给了我莫大的支持和鼓励。”陈奇亮说,这是在比赛之外,他所得到的最大的“财富”,而这正如“大雁”团结的精神。
陈奇亮口中的“兄弟”,其实是其他四名一起竞逐世界比赛“入场券”的“对手”。据了解,这次挺进全国选拔赛的五名选手,其中三名来自广东赛区,另外两名分别由河南以及黄金协会推荐,他们之中最小的20岁,最大的22岁。“从去年底开始,我们就往返于广州、深圳、北京等地进行集训,相互之间取长补短,互相学习。”陈奇亮说,“我们之间的对话常常是从一张设计图纸开始,到一个珠宝模型成型结束。”这就是这群95后“种子选手”们的日常的“沟通方式”
最后一场全国选拔赛结束后,五人一起逛了一圈北京城。这是自3月9日他们到北京后,第一次如此自在的“旅行”。“咔嚓”一声,五个人的合影留在了深夜的北京城里。“接下来的竞逐中,尽管我们不能同台比拼,但是我们的梦想出奇一致,将凝结成一股劲,向世界级大赛发起挑战!”陈奇亮自信满满。
十年磨一剑
“偶然”结缘,坚定人生方向
这位生于1997年的年轻人,多次在省级、国家级大赛中脱颖而出。据了解,陈奇亮结缘手作珠宝纯属“偶然”。2013年,刚刚初中毕业的陈奇亮进入了四会一所中专学习珠宝玉石加工与营销专业,一年后,通过学校间的合作项目,陈奇亮来到了佛山市顺德区郑敬诒职业技术学院。
一张A4纸大小的黑白手作图纸,开启了陈奇亮手作首饰的大门。然而,面对摊在面前奇形怪状的设计图纸,陈奇亮毫无头绪,手作图纸上在载明了每个手作板块的用时,还有材料、精度、重量、效果等辅助数据,曾是他迈不过的“坎”。陈奇亮说,要想把平面的纸张化为生动的首饰实物,还需经过起版、压模、钳、锯、钝等十几道手工工序。若想捣鼓出一个首饰的大体形状,往往就要经历大半个月的苦练。
以一枚手作戒指为例,陈奇亮说,这需要从一块长方形的铜片锯出合适大小的铜片,然后在“成型-延展”这个过程里不断反复。“练到双手发麻、手指疼痛是家常便饭。”另外,由于不少手作首饰制作会用到牙针,一不小心就会戳到手指流血。至于未来,陈奇亮想法很简单,“想成为别人认可的合格的珠宝手作大师”。
参赛历程
2018年4月,陈奇亮参加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珠宝加工项目广东省选拔比赛(广州);
2018年6月,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珠宝加工项目国赛选拔赛(上海),陈奇亮以全国第一的成绩挺进国赛集训名单;
2018年12月,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珠宝加工项目中国集训队第一阶段 “11进5” 选拔赛(深圳),陈奇亮获得第一名;
2019年4月,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珠宝加工项目国赛“5进1”总决赛(北京),陈奇亮以全国第一的成绩获得世界“技能奥林匹克”“入场券”,成为珠宝加工项目唯一一名代表中国出征世界的“种子选手”。
导师点评
新匠人既要重细节 更要具有创新思维
带队参赛的指导老师吕平平介绍,在高水平的大赛上,80分即算完美,而陈奇亮能拿到这个成绩实属不易。越到这种高水平的比赛,越对珠宝制造的细节要求更为严苛,吕平平说,陈奇亮在这方面还有可以继续提升的空间,在制作流程上还可以再优化。
对于即将在俄罗斯喀山举行的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吕平平向记者透露了一些赛制的变化,“这次比赛将使用‘盲题制度’,这与我们之前比赛会提前公布题目不一样;同时还增加了设计部分的得分点,这对新时代匠人的要求不仅仅是要具有熟练的制作技能,也要有一定的创新创造思维。”
实际上,陈奇亮能代表中国出征世界级大赛,是佛山工匠精神传承的一个缩影。据了解,“佛山·大城工匠”命名大会已成功举办两届,展示了“佛山制造”独具匠心的魅力。在42届世界技能大赛数控铣项目中,佛山代表、90后选手谢海波曾斩获铜牌,成为首个获得世界技能大赛奖牌的中国人,目前他在母校佛山市南海技师学院任教,继续传承工匠精神。
延伸
已有90后小匠夺奖
据了解,世界技能大赛有“技能奥林匹克”之称,记者梳理发现,自2011年第41届大赛,中国首次派出代表团参加开始,佛山选手就开始在世界舞台上崭露头角。第41届大赛佛山有选手入围全国前十。到第42届,佛山市选手谢海波为我国在世界技能大赛先进制造项目上获得第一块奖牌,实现了零的突破。而第43和44届,佛山均有选手入选国家队。今年即将举办的第45届,陈奇亮代表佛山获得全国唯一参赛名额,是佛山制造以及工匠精神的实力展现。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佛山技能人才培育的力度的不断加强。
佛山技能人才
明年将达120万
据佛山市人社局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12月底,佛山技能人才总量达到107.62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29.40万人,占技能人才总量的比例达到27.32%。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佛山将在未来三年全力打造技能人才“2357”工程。据了解,“2357”工程是指创建2所示范性技工院校;打造3所特色技工学校;培育5家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打造7家校企合作示范企业。
此外,佛山市人社局还将建立完善劳动者终身职业培训体系和技能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再通过发挥企业、商会和行业协会技能人才培养主体作用,加大高技能人才培养力度,“力争到2020年,全市技能人才总量达到120万,高技能人才总量达到35万以上。”相关负责人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校企合作成为佛山职业教育深入发展、链接社会资源的一大亮点。记者在采访发现,以郑敬诒职校为例,该校积极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开展多层面、深层次合作,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探索出适合专业发展的校企合作新模式。比如,该校珠宝专业携手世界知名企业周大福(佛山裕顺福首饰钻石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合作组建了裕顺福“打磨订单班”等,为学生技能提升和实践经验的积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