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体育健身

华为智慧养猪解决方案(华为推出智慧养猪解决方案)

云基奔 2024-01-15 06:58:08

摘要:在任正非透露南泥湾计划不久后,华为机器视觉领域总裁段爱国又传来了一则新消息,公开在其个人平台展现了华为机器视觉推出的智慧养猪方案。并不是说华为要进军农业自己去养猪,而

在任正非透露南泥湾计划不久后,华为机器视觉领域总裁段爱国又传来了一则新消息,公开在其个人平台展现了华为机器视觉推出的智慧养猪方案。并不是说华为要进军农业自己去养猪,而是推出了智慧养猪的技术解决方案。这个解决方案本身融合了AI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各种先进的技术。

如华为自己介绍,的智慧养猪主要应用了其机器视觉技术,即通过机器视觉判定猪的行为特征,再通过AI来决策对猪进行怎样的操作,这将会成为一种全新的养猪方式。在大数据不断发展的时代,数据分析变得越来越重要,因此,未来数据也将会成为现代养猪的核心要素和养猪智能升级的核心驱动力,用数据管理猪场可以更好地实现养猪的标准化和程序化。

今天就谈下对该事情后续逻辑的一些理解和认识。

智慧城市解决方案进一步落地

智慧城市-》智慧农业-》智慧养猪

首先不要觉得华为推出的智慧养猪解决方案很突兀,该解决方案仅仅是华为智慧城市整体解决方案的垂直延伸。就智慧城市来说涉及到民生,政务,产业三大块,本身又包括了政务,交通物流,旅游,产业制造,农业,教育各个方面。而智慧养猪简单来说即是智慧城市大解决方案中智慧农业垂直细分领域进一步的技术细分和落地。

能做智慧城市整体集成的往往都是头部大企业。

这么多年下来你可以看到主要是电信三大运营商,华为和中兴,东软,浪潮,神州数码这些大企业,这些才是整体集成解决方案提供商。而对应细分领域提供产品和技术的厂商往往很难做这个事情,类似海康大华,智能安防和监控解决方案,但是实际很少看到这些头部企业去做智慧城市大集成项目。

简单来说就是类似智慧城市这种大集成项目,需要协调的各种合作伙伴和资源,需要进行的产品和技术集成,需要完成的交钥匙工程,这种大项目复杂度考验的不是单个产品技术能力,而是大项目管控,整体项目交付和实施能力。

做集成感觉没有技术含量,但是真正把集成做好相当不容易。

你如果既具备大集成的整体项目群管理和统筹能力,本身又还提供底层核心技术支撑能力,那么你的整体竞争优势更大。所以最近几年你可以看到类似华为在整个智慧城市领域推得相对不错,承接了很多大的智慧城市平台建设项目。

从鲲鹏处理器到鲲鹏云生态

没有核心技术,必将受困于人。面对国外的技术封锁,加强IT国产化,自主研发和自主可控已经成为国家战略。仅拿IT行业来说,也涉及到从芯片,操作系统,中间件,数据库,应用等完整的产业链和产业生态。

在18年7月,华为鲲鹏计算产业发展峰会的召开,标志着以鲲鹏和昇腾处理器为核心、贯穿整个IT基础设施及行业应用,包括PC、服务器、存储、操作系统、中间件、虚拟化、数据库、云服务及行业应用等在内的“鲲鹏生态”雏形已现。鲲鹏生态将引领多样性计算时代的发展,为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边缘计算等提供强大的算力支撑。

鲲鹏生态的一个核心支撑点或者说起点就是鲲鹏处理器,在19年华为就推出了鲲鹏920,基于ARM架构的7nm处理器。以它为中心向外扩展并形成丰富的产品和行业应用矩阵。华为与服务器、存储等硬件厂商,以及各行业的ISV共同孵化解决方案,充分发挥鲲鹏处理器的多核、高并发优势,并针对大数据、分布式存储、数据库、原生应用和云服务等优势场景进行深度优化。

当前可以看到类似大量的外围中间件,数据库,应用,集成等IT厂商均加入了鲲鹏云生态体系,将自己的IT产品和应用进行了基于鲲鹏服务器的兼容适配改造。

虽然鲲鹏云生态是华为发起的,但是当前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规划。

只有整体IT生态体系做大做强,你才能够提供端到端完整的自主研发可控解决方案,包括在前面一篇文章我谈到的国家大量发展的信创产业链也是同样的道理。

作为鲲鹏生态的主要成员,华为计划在未来五年内投资30亿元,以推动鲲鹏生态的发展。如今,在线鲲鹏社区已上线,它提供了加速库、编译器、工具链、开源操作系统等,可以全面支撑客户、合作伙伴和开发者,围绕鲲鹏技术体系开发有竞争力的计算产品和行业解决方案。

华为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与实践,在2018年推出了AI芯片昇腾310和昇腾910、基于昇腾芯片的Atlas人工智能计算平台;2019年推出了7nm的服务器处理器鲲鹏920、基于鲲鹏处理器的TaiShan服务器。

这些鲲鹏芯片和鲲鹏服务器的推出,可以看到两个点,一个是基于AI和人工智能芯片,一个就是对传统基于Intel或AMD芯片的X86服务器的替代。芯片层实现自主研发可控,可以将是整个IT自主可控的一个关键。发展信创产业和鲲鹏云生态,是实现关键技术自主创新之必然,更是推动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之最大助力。

华为云-云原生2.0时代

在今年9月的华为云峰会,也进一步提出云原生基础设施解决方案,正式开启 Cloud Native 2.0 时代。同时提出了一个概念,即云原生从ON到IN的过程转变。

简单来说就是希望企业应用完成从长到云上到生在云上的转变,企业从开始由构建IT应用想法开始,云平台就提供完整的从需求,设计,开发,测试,集成交付,运维的完整生命周期管理能力。

对于华为的云原生技术全栈架构参考如下:

华为本身是CNCF基金会的金牌成员,在大力地推进云原生整个开源生态的发展。可以看华为在CNCF开源生态里面贡献了相当多的开源组件,从ServiceComb微服务开发框架,到华为云原生技术平台中两个核心组件Volcano和KubeEdge开源,,并贡献给云原生计算基金会CNCF,成为社区首个容器智能边缘项目和容器批量计算项目。包括最近华为开源的openGauss数据库。

云网协同和云边协同

对于主流的公有云服务厂商,主要份额基本已经被阿里云,腾讯云和华为云占据。在云服务或云平台的推广中,可以看到两个趋势,即云网协同和云边协同。

云网协同当前推得最多的就是三大电信云服务商,可以看到各自的公有云服务商都会谈到云网协同能力。简单来说就是你云端数据中心提供的弹性计算和存储能力足够强了,但是你没有网络的配合,那么这个云服务能力没法快速实时的传递到边缘端。

从传统的互联网网络到当前的5G网络,就是核心的网络服务能力。

在用户端应用,原来太依靠有线网络,但是整个趋势一定是被5G网络替代,而且5G网络后续的带宽,可靠性,传输性能等并不比有线网络差。随着5G网络能力的不断发展,可以看到整个云服务和云应用的触达能力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特别是对于很多传统的边远山区等铺设有线网络不便的区域。

由于网络这个管道资源在运营商里面,是运营商的优势,因此电信运营商推云网融合这个差异化竞争关键点是完全正确的。

但是企业和传统应用上云本身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就是说企业本身的私有云或边缘端仍然需要存在。而边缘端本身发展趋势也是从传统比较重的私有云数据中心逐步发展为边缘计算服务器,而边缘计算服务器本身完全可以采用类似前面谈到的物联网平台思路,鲲鹏云服务器来完成构建。

在手机领域受限后,物联网领域是华为重点发展突破的一个领域。

实际上华为本身就是全球物联网产业发展主要推动者,也是AIoT产业联盟的发起单位,在产业标准、行业规范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华为借助自身技术实力在物联网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推动物联网产业快速发展。

在物联网领域华为提供从通信芯片(Boudica)、物联网终端操作系统(LiteOS)、移动物联网网络到物联网平台(OceanConnect)及生态建设的一系列解决方案。包括:开源物联网操作系统Huawei LiteOS,IoT通信模组和芯片,eLTE/NB-IoT/5G无线接入网络,企业物联及智慧家庭网关,IoT连接管理平台,IoT网络集成服务等。2019年11月,2019世界物联网大会在中国北京召开,隆重发布2019世界物联网排行榜500强,华为位于排行榜榜首。

如果将华为云平台服务和华为物联网,鲲鹏自研处理器几个优势结合。那么基于物联网和华为云的云边协同解决方案将形成巨大的差异化竞争优势。

可以看到当前能够提供端到端云边协同解决方案的,几乎没有。

也就是说对于公有云服务商一定要想清楚你的云平台和云服务能力如何推广?类似阿里,腾讯更多面对的本身就是互联网应用企业或轻资产运作企业,上云本身顺理成章。但是另外一个待开发的机会一定在于传统行业,传统企业的IT应用建设和上云。

你要做这点,一个关键点就是你的技术产品,你的解决方案要下沉,要落地到边缘端,形成云边协同能力,这样你的云服务能力的触角才能够真正延申下去。

机器视角-万物互联和AI人工智能

这次提出华为智慧养猪解决方案的是机器视角领域,而不是专门的华为智慧城市,华为云或政企服务等相关部门。所以先看下百度百科上对机器视角的概念。

机器视觉是人工智能正在快速发展的一个分支。简单说来,机器视觉就是用机器代替人眼来做测量和判断。机器视觉系统是通过机器视觉产品(即图像摄取装置,分CMOS和CCD两种)将被摄取目标转换成图像信号,传送给专用的图像处理系统,得到被摄目标的形态信息,根据像素分布和亮度、颜色等信息,转变成数字化信号;图像系统对这些信号进行各种运算来抽取目标的特征,进而根据判别的结果来控制现场的设备动作。

机器视觉是一项综合技术,包括图像处理、机械工程技术、控制、电光源照明、光学成像、传感器、模拟与数字视频技术、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图像增强和分析算法、图像卡、 I/O卡等)。一个典型的机器视觉应用系统包括图像捕捉、光源系统、图像数字化模块、数字图像处理模块、智能判断决策模块和机械控制执行模块。

机器视觉系统最基本的特点就是提高生产的灵活性和自动化程度。在一些不适于人工作业的危险工作环境或者人工视觉难以满足要求的场合,常用机器视觉来替代人工视觉。同时,在大批量重复性工业生产过程中,用机器视觉检测方法可以大大提高生产的效率和自动化程度。

如果从技术上总结就是两点:

其一是用机器代替人实现完全意义上自动化。其二就是AI人工智能,包括人工智能芯片,边缘计算,人工智能算法和大数据分析处理。

什么是智慧养猪?

简单来说不是替代人工,自动化养猪就是智慧。而是基于数据驱动和大数据分析思维,不断的通过养猪过程中对猪吃喝拉撒的实时监控和数据采集,不断的调整类似饲料配比,喂养时间,健康检测等工作。

而实现最终业务目标,花最少的钱,最短的时间养最肥的猪

算法本身绝对不是固定的,而是通过数据采集分析,不断地优化调整,给出最佳的解决方案,这个才是人工智能和自适应能力。正如AlphaGo下围棋击败人类大脑是一个道理,强大的存储,强大的算力,始终都会给出最佳的行动计划和路线。

如果将规模化养殖,那么这个解决方案可以说是对传统规模化养殖企业的降维打击,传统养殖企业注定重新洗牌。当重新思考华为智慧养猪解决方案的时候,可以看到实际上是以下三点的一个完整融合。

物联网平台生态《= 云边协同能力 =》华为云原生2.0生态

这个可以说是华为深耕智慧城市领域,在智慧农业细分领域的一次核心技术能力和平台生态构建能力的一次完整整合。

华为没有去养猪,但是推出了完整的智慧养猪解决方案,依靠的是底层核心技术和云服务能力的支撑。华为没有去造车,但是推出了激光雷达,并和传统车企合作推出智慧驾驶解决方案,这完全也是一个道理。

技术生态到产业生态

对于生态我前面给过一个定义,即生态本身是通过对整个产业链上下游,外围辅助服务提供商的链接而形成的一种相互依存并共同获利的体系。个体不能单独存在,而必须围绕整个生态获利,同时只有完整生态体系才能够为用户提供最大价值交付。

这些链接可以是资源,也可以是服务,也可以是资源+服务的整合,但是最终都必须通过信息流实现贯穿。信息的贯穿和整合往往提升了整个生态体系价值和可达性。一个好的生态体系一定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可自我调整的,这个生态体系可以通过外在需求的变化及时进行内部链接和信息重构。

前面讲到的云原生2.0,鲲鹏云生态,物联网平台生态等,这些都是依托华为强大的技术领导力,对关键技术产品和技术厂商进行资源整合,形成完整的技术解决方案能力。

也就是说这些都偏技术生态。

并不是说技术生态不好,但是技术生态本身在整个生态体系架构中就是最底层,很难说在站在整个生态食物链的顶端。

市场驱动研发,业务驱动技术,在商业世界的法则里面,只有业务生态构建者往往才能够成为一个引领者。比如你开始可能是一个技术生态构建者,但是后面你增加了内容和数据整合能力,整合了外围业务服务能力,那么你就可能转向业务生态引领者。技术平台搭建一次就完事,但是技术平台的上层的内容和服务却可以持续不简单的更新优化,并产生相关的业务价值。

包括我最终在谈物联网平台和生态的时候就谈到。

物联网本身是一个大生态或者说是一个泛生态体系,其次物联网本身的繁荣会随着配套大数据,人工智能,互联网技术的日趋成熟而大发展。生态体系中各组成部分相互依存并获利,这是基本原则。

物联网生态一定不再是单纯的硬件生态或软件生态,而是两者高度融合并协同的大生态。物联网首先解决是智慧硬件的链接问题,其次解决的是服务和应用层面的问题。其中硬件链接是硬件生态,应用是软件生态,而服务本身则兼顾了硬件和软件两方面的属性能力。

基于上面再做展开可以看到,硬件链接本身没有价值,而实际价值在于:

第1点:数据资产和服务价值,通过硬件链接后我们可以做到非人工干预的实时,连续的,相互关联的数据信息,这些数据信息经过正好加工后演变为数据资产和服务形成价值,这个是从底朝上的层面;

第2点:业务协同和需求满足价值,根据实际的业务场景驱动,会发现为了满足我们的业务需求和目标,我们将实现分解到垂直应用-》服务-》硬件驱动控制而真正落地下去,形成了硬件之间基于链接能力的联动和协同,这本身产生了极大的业务价值。

在业务生态构建上实际包括两个层面。

其一是面向C端消费互联生态,其二是面向B的产业互联生态。

华为在很早就推出了智慧家庭的完整体系架构和生态构建方案,但是当前实际情况是应用的并不太好。智慧家庭生态有一个重要的引流入口,就是手机,特别是在华为手机研发生产受限后,等于是直接影响到基础的生态构建逻辑。

就电信运营商来说,本身又是提供云网融合能力为主,包括运营商自己都希望构建自己的智慧家庭生态,所以走运营商这条路本身也不通。

当面向C端消费互联生态行不通的时候,那么转型面向B端的产业互联生态是一个好思路。

再回来说智慧养猪技术解决方案,刚开始的关注点可能是在自动化喂养,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等。但是智慧养猪本身只是入口,基于智慧养猪完全可以构建一个产业互联的大生态体系。这个生态体系可以实现生猪本身从育种,养肥,交易完整产业链管理和追溯,同时还可以实现类似供应链金融等各种多元化生态整合能力。

从消费互联走向产业互联,实现产业中业务端到端的全链接能力,同时依托技术平台构建上层的业务生态平台,并通过生态平台的持续运营产生价值。这就是业务生态体系构建的重要意义和价值。

简单来说,个人理解华为希望做的是类似上面谈到的产业互联网生态能力整合者,而不是单纯的技术方案提供者。要的不仅仅是技术方案和产品的购买费用,而是需要的是内容和数据运营带来的价值。

讲了这么多,还是想说明华为养猪绝对不能做为一个简单事件来看待,虽然我个人理解不一定正确,但是还是应该去分析任何事件后面的本质逻辑和原因。

(0)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