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节晚上见鬼怎么办(今日中元节怕黑怕鬼看完这一句话)
云基奔 • 2024-01-14 04:38:09 • 次
中元节
中元节
中元节
万树凉生霜气清,中元月上九衢明。小儿竞把清荷叶,万点银花散火城。
农历七月十五是中元节,在中华传统节日中,中元节与上元节、下元节合称三元。正月十五日称上元佳节,庆元宵;七月十五称中元节,祭祀先人;十月十五日称下元节,祭祀祖先。
中元节民间有祀亡魂、放河灯、焚纸锭的习俗,与除夕、清明节、重阳节三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祖大节。文化部将香港特区申报的中元节(潮人盂兰胜会)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
中元节又称亡人节、称鬼节,民间传说该日地府放出全部鬼魂,民间普遍进行祭祀鬼魂的活动。凡有新丧的人家,例要上新坟,而一般在地方上都要祭孤魂野鬼,所以,它整个儿是以祀鬼为中心的节日,成了中国民间最大的鬼节[1]。
人为阳,鬼为阴;陆为阳,水为阴。水下神秘昏黑,使人想到传说中的幽冥地狱,鬼魂就在那里沉沦。所以上元张灯是在陆地,中元张灯是在水里,就是河灯[1]。河灯也叫“荷花灯”,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1]。
萧红《呼兰河传》描写:七月十五是个鬼节,死了的冤魂怨鬼,不得托生,缠绵在地狱里非常苦,想托生,又找不着路。大概从阴间到阳间的这一条路,非常黑,若没有灯是看不见路的。所以放灯这件事是件善事,说明人们对那已死的冤魂怨鬼还没有忘记……
说到水中的鬼,小编依时随俗,想起了小说鬼才芥川龙之介,他的罗生门、竹林中等作品都带着鬼气,特别是那篇写水中之鬼的河童:狂人误入河童国,反而在河童国找到了故乡的感觉,以至于对人类社会厌恶至极,闻到人的皮肤的气味就感到受不了。
芥川狂人说鬼,以鬼说人,以至于后来者鲁迅,在他的狂人日记、故乡等经典作品中,也或多或少倒腾出芥川的影子,或者说是精神,一蹶成之为民族之魂!
说到鲁迅,就想起鲁迅不怕鬼!民族之魂不怕鬼正常,可是普罗大众怕鬼的很多,之所以怕鬼,大多是因为心内有鬼,所以才怕鬼。
那么怎么才能做到心中无鬼呢?小编先科普怕鬼恐惧症:怕黑怕鬼也是病!
很多时候怕鬼是因为这方面的电影、电视看多了,让你产生了无限遐想[2-4]。
只要天一黑,你的心里自然而然的、第一个就想到了鬼。而且挥之不去[2-4]。
黑暗怕鬼恐惧症是一种心理疾病,主要表现为怕黑,不敢一个人独处,白天与晚上精神症状不一,情绪相差很大[2-4]。
如果自己的害怕超出了一般的恐惧心理,而且对黑暗产生了一种条件反射,只要身处这种环境这中,就会产生恐惧感,这就不属于正常的恐惧心理范畴了。从心理学角度来讲,这是一种强迫症,黑夜恐惧具体点就是思维强迫[2-4]。
怕黑怕鬼这种病既然是强迫症,那就是心理问题,是现代医药所鞭长莫及的,但只有也只有在地狱旅行之后,才能顿悟不再恐惧的真谛:
如果您认为有鬼,那么死亡就不可怕,大不了变成了鬼,有冤报愿,有仇报仇!反之,如果您认为无鬼,那怕之何来?
弄懂这句话,鬼是不会再怕了吧?
但这又捅出了一个更大的娄子:虚无的恐惧!人死如灯,灰飞烟灭!想想也够可怕的!
所以啊,小编再奉上一句,聊以自慰,也是与君共勉:
活在当下,珍惜眼前!
参考文献:
1 baike.baidu.com/item/中元节/22411?fr=aladdin
2 Ducasse D, Denis H. [Pathological nighttime fears in children: Clinical
specificities and effective therapeutics]. Encephale. 2015 Sep;41(4):323-31.
3 Lewis KM, Amatya K, Coffman MF, Ollendick TH. Treating nighttime fears in
young children with bibliotherapy: evaluating anxiety symptoms and monitoring
behavior change. J Anxiety Disord. 2015 Mar;30:103-12.
4 Kushnir J, Gothelf D, Sadeh A. Nighttime fears of preschool children: a
potential disposition marker for anxiety? Compr Psychiatry. 2014
Feb;55(2):336-41.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