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参的边塞诗(边塞诗人岑参)
云基奔 • 2024-01-10 01:46:14 • 次
边塞诗是众多唐诗题材的一种,我们熟悉的边塞诗人有岑参,高适、王之涣、王昌龄等人,边塞诗人是指古代在边疆一带生活为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而去写作的诗人,边塞诗人多以诗歌描写边关的山川景物、风土人情,在内容上主要反映塞上战争和军旅生活。
边塞诗人岑参的代表作《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堪称是边塞诗中的佳作,它字数居多,描绘的景物丰富,细节刻画突出,再加之边塞的景物本就比内地的要更加绮丽函件,所以这首诗也被众所皆知。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此诗是一首咏雪送人之作。天宝十三载,诗人岑参再度出塞,在前去充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判官之际,告别朋友的时候,写下此诗。有人说这首诗处处透露着一个“奇”字,那么,它到底奇特在哪里呢?
一、开篇就透露出“奇”
此诗开篇就奇突,塞外苦寒,北风一吹就会吹来大雪纷飞。边塞居于北方,而偏北的地方一般在冬天风就非常的大,诗中说“北风卷地白草折”。风力之大,足以能够把草木都给吹断了,这里的八月天气,就已经早早地飘起了雪花,由此可以得出边塞的环境是非常恶劣的。
第二句采用比喻的手法,来描写边塞的雪异常之大,其中“忽如”这两个字用得甚妙,不仅写出了“胡天”变幻无常,大雪来得急,而且再次传出了诗人惊喜好奇的神情。冬天的熟知本来是光秃秃的,但是因为下大雪的缘故,让这些树枝上都覆盖了一层厚厚的雪,作者又把这些被覆盖了的树枝比作梨花盛开,让雪多了一份温暖。
二、作者充满奇思妙想
全诗融合着强烈的主观感受,在歌咏自然风光的同时还表现了雪中送人的真挚情谊。诗情内涵丰富,意境鲜明独特,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诗的语言明朗优美,又利用换韵与场景画面交替的配合,形成跌宕生姿的节奏旋律。
此诗主要的特色也很能反映诗人创作个性,充满奇情妙思得想法。采用用敏锐的观察力和感受力捕捉边塞奇观,笔力矫健,有大笔挥酒,有细节勾勒,如“风掣红旗冻不翻”,有真实生动的摹写,也有浪漫奇妙的想象,如“忽如”二句,再现了边地瑰丽的自然风光,充满浓郁的边地生活气息。
纵观全诗,诗中风狂雪猛画面配合,继而音韵轻柔舒缓,随即出现“春暖花开”的美景;以下又转沉滞紧涩,出现军中苦寒情事;到了末四句渐入徐缓,画面上出现渐行渐远的马蹄印迹,使人低回不已。
全诗的景与情配合极其巧妙,会让人想象出一幅雪景送别图的画面。
(本期编辑:王宁 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