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历史杂谈

每天学点经济学(看懂金融数据完整版)

云基奔 2023-07-28 08:18:52

摘要:之前曾陆续写过五篇关于金融数据分析的内容,本篇打算将上述内容综合在一起,形成一篇较为完整的内容。声明:内容主要参考奇霖宏观,欢迎大家查看原文。此外,还有很多其他经济数据的

之前曾陆续写过五篇关于金融数据分析的内容,本篇打算将上述内容综合在一起,形成一篇较为完整的内容。

声明:内容主要参考奇霖宏观,欢迎大家查看原文。

此外,还有很多其他经济数据的分析手册,后面将陆续学习并整理,欢迎大家一起讨论。

1、发布时间:金融数据在每月的10-15日由央行发布,这个数据很重要,是投资者关注的焦点。金融数据领先经济增长有一、两个季度。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实体要好起来,钱先得给到位。

2、主要内容:按照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来划分:

一是资产端。可以理解为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的钱,反映的实体经济的融资需求和金融机构的放贷意愿。

二是负债端。可以理解为金融机构“钱”的来源,比如M0M1M2,人民币存款等。

3、社融数据

1、一般是看社融的新增值。当月的新增社融能很快地揭示实体融资需求和金融扩表意愿,一般是拿本月的新增值和上个月的环比、去年同期的数据去做分析。

2、社融见顶的说法是说的社融存量同比。

3、社融非常容易受到季节性因素的影响,比如季末就会明显冲量,所以在分析社融时,不仅要和上个月比,更要和去年同期比。一般来说,1月是社融新增最高的时候。

4、社融分项

主要分为四个大类,大类下面还有小分项。

1、表内信贷:人民币贷款、外币贷款;

2、表外融资: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信托贷款、委托贷款;

3、直接融资: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企业债券融资;

4、其他:保险公司赔偿、投资性房地产、小额贷款合同、贷款公司贷款、存款性金融机构资产支持证券(2018年7月纳入)、贷款核销(2018年7月纳入)、政府债券(含地方专项债券、地方一般债券、国债)。

在这十二项中,人民币贷款、委托贷款、信托贷款、未贴现承兑汇票、债券融资和政府债券六项是单项占比较高、影响较大的类别。

大家经常听到的非标,就是指的表外融资即委托贷款、信托贷款、未贴现承兑汇票三项。

5、社融分项之人民币贷款

谁会和银行贷款?企业、居民和非银机构。社融口径下的人民币贷款,指的是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的支持,所以不包括非银贷款,只需要关注企业部门和居民部门就可以。

企业部门的贷款有三类:短期贷款、票据融资以及中长期贷款。

1、短期贷款和票据融资

两者都是期限较短,功能基本相似,都用来补充营运资金、偿还到期负债或结算等,和企业部门的现金流关联密切。

但是票据融资一般都是大企业,核心企业,有啥信用背书的企业等。

2、中长期贷款

相比于企业短期贷款和票据融资,企业中长期贷款更能体现实体的扩大投资的需求。一般来说,企业中长期贷款多用来购置设备和建设工程,如果企业中长期贷款高增长,一般对应基建、地产投资和制造业投资。

小结:当票据融资大幅增长时,一般是实体经济的融资需求比较差,银行等机构的风险偏好也很低,但监管层又给银行下达了支持实体经济发放信贷的要求,所以银行就会倾向于发短期的票据融资来冲量。只有看到企业的中长期贷款恢复,才是真正的经济复苏。

居民部门的贷款分为短期贷款和中长期贷款。

短期贷款一般是信用卡消费、汽车消费等大件消费、个人经营贷。

长期贷款一般是住房按揭。

当前的情况,两种贷款很明显都不好………(2023年)

外币贷款主要是用于进口商品付汇或资本账户下的对外投资。考虑到国内资本账户仍然存在较强的管制,对外投资的规模要远小于进口。因此很多时候,外币贷款更多是用于进口商品的付汇。

6、社融分项之非标

非标部分或者说表外业务,是由信托贷款、委托贷款、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三个分项组成。

信托贷款

过去很长时间,信托贷款是地产和地方基建的重要融资来源。

随着18年去杠杆,金融部门加强监管措施,约束影子银行,禁止多重嵌套、打破信托刚兑,信托贷款持续低迷。

委托贷款

委托不同于信托,委托贷款就是你来提供资金,由你来确定贷款对象,然后商业银行来帮你放款。其中,银行不承担信用风险。

不过,过去银行经常参与其中,给委托贷款提供信用担保。

但随着18年委托新规出台,由银行提供担保的“假委贷、真非标”模式,就此终结。

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

这是三项表外业务中最为神秘的一项。可以去了解下前几年某大行的票据大案,这里不再赘述。

7、社融分项之直接融资

贷款是你把钱存银行,银行再把钱贷出去,你不用承担任何风险,当然银行会赚息差。

直接融资就是,你直接把钱借给企业,企业发债你买债,没有中间商赚差价但也没有中间商承担风险。

直接融资有两种,债券融资和股票融资。

债权融资中,具体券种包括非金融企业发行的企业债、超短期融资券、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中小企业集合票据、非公开定向融资工具、资产支持票据、公司债、可转债、可分离可转债和中小企业私募债等。

股票融资指非金融企业通过境内正规金融市场进行的股票融资,具体包括IPO、定向增发等方式,受监管政策和股票市场行情影响较大。

8、社融分项之其他—政府债券

其他分项有很多,这里重点说一下政府债券。

原本银行可以把资金用于支持实体,但现在拿去配置了政府债券,由政府去做基建或其他项目来代替非金融企业部门来支持实体经济了,也可以看做金融体系对实体经济的支持,满足社融的统计原则。

政府债券会给社融带来较大的扰动。集中的逆周期调节措施出台,导致社融口径下的政府债券融资出现明显的上升。但,经济好转时,政府债券发行就会减少,会拖累社融。但这并不就意味着信用环境真的就出现了快速收缩。

9、货币供应量之M0M1M2

社会上到底有多少钱?

如果只算现金的话,M0就代表了流通中的现金,包括银行的库存现金和社会公众的现金。

如果再算上活期存款的话,在M0的基础上再加上各方的活期存款,就构成了M1。

如果定期存款也能算上的话,在M1的基础上再加上储蓄存款、单位定期存款、其他存款。

影响货币供应量的因素有哪些?

首先是季节性因素,季末年末银行会有考核指标,增长规模肯定会大些,但同比增速就会剔除季节性因素。

其次是财政存款,财政存款虽不在M2的统计口径中,但会影响实体经济的钱。企业把钱上交给国家,自然手里的钱就少了。财政存款增长会拖累M1和 M2;财政存款的下降会提升M1和M2。

再次,如果货币流通速度高,货币乘数大,信用派生能力强,存款增速自然也会更高。

不过,当前的存款增速高,更多的是预期转弱下,企业和居民把各种理财转化成了定期存款。

10、需要关注的两个差值

一是M1-M2的增速,俗称剪刀差。

M1=活期存款+现金,M2=定期存款+M1

当居民和企业对未来预期不好时,不会扩大投资,会把钱存成定期,M1会向M2转化,M2就会远大于M1。(M2-M1)大,(M1-M2)越小,剪刀差收窄。

当居民和企业对未来很乐观,随时准备投资时,会持有更多的活期存款,M2不会远大于M1,(M2-M1)越小,(M1-M2)越大,剪刀差会扩大。

总之,剪刀差越大,表明对未来预期越好;剪刀差越小,表面对未来预期不好。

二是社融-M2的增速。

社融和M2之差主要想表达的是非银机构和表外业务的扩张情况。

当社融同比增速-M2同比增速的差值走阔,表外资产规模扩张时,说明实体融资需求较强,在耗完了银行体系的融资额度后,还有较多尚未得到满足的融资需求要靠非银来补充。

以上是关于金融数据的一些基本内容,欢迎大家补充讨论。

感兴趣可以继续关注,后续还会陆续学习其他相关数据。

(0)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