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家居生活

疾风知劲草的下一句(疾风知劲草)

云基奔 2024-03-31 16:14:17

摘要:导语李世民出生于公元599年1月28日,是唐高祖李渊与窦皇后的第二个儿子,陇西成纪人。公元617年,李渊在晋阳起兵反隋,李世民为统帅,率军攻占长安,立隋恭帝杨侑为傀儡皇帝,封李渊为唐

导语

李世民出生于公元599年1月28日,是唐高祖李渊与窦皇后的第二个儿子,陇西成纪人。

公元617年,李渊在晋阳起兵反隋,李世民为统帅,率军攻占长安,立隋恭帝杨侑为傀儡皇帝,封李渊为唐王,李世民为秦王。

公元618年,杨侑禅位于李渊,唐朝建立,改元武德。李世民任尚书令、右翊(yì)卫大将军、天策上将等职,统领军队平定了薛仁贵、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等割据势力,为唐朝的统一立下了赫赫战功。

公元626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被立为皇太子。同年9月4日,李渊让位于李世民,李世民登基为帝,改元贞观。

李世民即位后,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以文治天下,并开疆拓土,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明君。他虚心纳谏,在国内厉行节约,使百姓能够休养生息,终于使得社会出现了国泰民安的局面,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

公元649年7月10日,李世民因痢疾(一说是服用丹药暴病)而驾崩于终南山上的翠微宫含风殿,享年50岁,在位23年。初谥文皇帝,庙号太宗。后来又加谥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葬于昭陵。

第一首《赐萧瑀》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勇夫安识义,智者必怀仁。

“疾风知劲草”,用狂风考验草木的坚韧来比喻危难时刻考验人的意志。这句出自《后汉书·王霸传》,原为汉光武帝刘秀赞誉王霸的话。李世民借用此语,说明萧瑀在隋末唐初的动乱中,始终坚持了对李唐王朝的忠贞不渝。

“板荡识诚臣”,用乱世辨别臣子的忠诚来比喻动荡时局鉴别人的品行。这句中的“板荡”是《诗经·大雅》中两篇作品的名称,原指周厉王无道,导致政局混乱。后来用“板荡”来代指乱世。李世民用此语,表明萧瑀在政治上没有动摇,没有受到利益或威胁的影响,而是坚守了对李唐王朝的忠心。

“勇夫安识义”,用有胆量的人不懂得正义来反衬智者的仁义。这句中的“勇夫”指那些只有一时之勇,没有长远之谋,不知道为公为国为民为社稷的人。李世民用此语,暗示萧瑀(yǔ)不是那种只会冲锋陷阵,不顾大局的人,而是有着高远的目光和远大的抱负的人。

“智者必怀仁”,用有见识的人必然心怀仁爱来正面肯定智者的品德。这句中的“智者”指那些有着博学多才,明辨是非,能够知人善任,推仁天下的人。李世民用此语,赞扬萧瑀是一个有着智慧和仁德的人,能够为国为民,为君为臣。

这首诗是一首富有哲理和含蓄美的诗歌,既表达了李世民对萧瑀的赞美和信任,也揭示了“智”、“勇”、“仁”、“义”之间的辩证关系。这首诗对于读者自我完善,如何使自己成为智勇双全的有用之才方面,也具有启迪作用。

第二首《元日》

高轩暧春色,邃阁媚朝光。

彤庭飞彩旆,翠幌曜明珰。

恭己临四极,垂衣驭八荒。

霜戟列丹陛,丝竹韵长廊。

穆矣熏风茂,康哉帝道昌。

继文遵后轨,循古鉴前王。

草秀故春色,梅艳昔年妆。

巨川思欲济,终以寄舟航。

高轩暧春色,邃(suì)阁媚朝光。描述了皇宫的建筑和气氛。高轩是指高高的轩台,暧春色是指春天的色彩,邃阁是指深邃的楼阁,媚朝光是指沐浴着朝阳。这句用了两个对仗:高轩对邃阁,暧春色对媚朝光。

彤庭飞彩旆(pèi),翠幌曜明珰(dāng)。继续描绘了宫廷的景象。彤庭是指红色的宫墙内,飞彩旆是指飞舞着彩色的饰旗,翠幌是指翠玉珠帘,曜明珰是指映曜着宫女们的玉佩。这句话也用了两个对仗:彤庭对翠幌,飞彩旆对曜明珰。表现出了宫廷的富丽和繁华,也显示出了作者对自己所统治之国的富强和辉煌。

恭己临四极,垂衣驭八荒。这句转换了话题,从描写宫廷转到表达作者的政治理念。恭己是指恭谨而律己,临四极是指治理着四方,垂衣是指无为而治,驭八荒是指统率着八方。

霜戟列丹陛,丝竹韵长廊。霜戟是指冷兵器,列丹陛是指排列在红色的台阶上,丝竹是指乐器,韵长廊是指回荡在长长的走廊里。这句也用了两个对仗:霜戟对丝竹,列丹陛对韵长廊。表现出了宫廷的两面性:一面是武力和威严,一面是文化和雅致。

穆矣熏风茂,康哉帝道昌。这句扩大了视野,从宫廷转到天下。穆矣是感叹词,表示壮美之意,熏风茂是指和煦之风使万物茂盛,康哉是感叹词,表示康盛之意,帝道昌是指帝王之道运途正昌。这句用了一个对仗:熏风茂对帝道昌。表现出了作者对自己所治之天下的赞美和满足,也显示出了作者对自己所奉行之道的信心和期待。

继文遵后轨,循古鉴前王。再次转换了话题,从赞美天下转到谦虚自省。继文是指继承周文王的事业,遵后轨是指遵循他的先例,循古是指遵循古代的规范,鉴前王是指借鉴古代帝王们的经验。这句用了两个对仗:继文对循古,遵后轨对鉴前王。表现出了作者对自己的政治行为的解释和辩护,也显示出了作者对自己的政治成就的谦逊和不满足。

草秀故春色,梅艳昔年妆。草秀是指小草长得茂盛,故春色是指像以前一样沐浴在春风里,梅艳是指梅花开得艳丽,昔年妆是指像往年一样绽蕊怒放。这句用了两个对仗:草秀对梅艳,故春色对昔年妆。表现出了作者对自己所爱之景的欣赏和喜悦,也显示出了作者对自己所经之事的回忆和感慨。

巨川思欲济,终以寄舟航。这句结束了全诗,从描写春天转到表达作者的心境。巨川是指巨大的河流,思欲济是指想要渡过去到达彼岸,终以寄舟航是指最终还要靠舟船才能渡过去。

这首诗结构严谨,语言华美,意境深远。既描绘了元旦宫廷的盛况和春天的景色,又表达了作者对自己治国理政的感慨和抱负,既展示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信心,又反映了作者的政治困境和忧虑。既体现了作者作为一个帝王的威严和辉煌,又体现了作者作为一个诗人的才华和情感。

第三首《守岁》

暮景斜芳殿,年华丽绮宫。

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

阶馥舒梅素,盘花卷烛红。

共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

暮景斜芳殿,年华丽绮宫。描写了夕阳的余晖照在华丽的宫殿上,使宫廷更加美丽。暮景斜和年华丽都是使动用法,表示夕阳和岁月的作用。芳殿和绮宫都是形容宫殿的华美。

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描写了冬天的结束和春天的到来。寒辞和暖带都是拟人化的手法,表示冬寒和春暖的互相交替。去冬雪和入春风都是动词短语,表示时间的变化。

阶馥舒梅素,盘花卷烛红。描写了宫殿里的装饰和气氛。阶馥是指阶梯上散发着香气,舒梅素是指白色的梅花开放。盘花是指供品上的花朵,卷烛红是指点燃的红色蜡烛。

共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描写了皇帝和臣子们在宫中欢度除夕之夜。共欢是指共同欢乐,新故岁是指新旧年份。迎送是指迎接新年,送别旧年,一宵中是指整个夜晚。这句表现了皇帝和臣子们的亲密和忠诚,也体现了诗人对除夕之夜的珍惜和感慨。

这是一首描写皇帝在宫中欢度除夕之夜的诗,通过对宫殿、自然、装饰、气氛等方面的描写,表现了皇帝的富贵尊荣、新年愿望期待、喜庆祥和、亲密忠诚等主题,也反映了诗人对岁月流逝、时间变化、梅花赞美、除夕珍惜等情感。这首诗语言优美,结构严谨,意境深远,是一首不可多得的佳作。

总结

李世民的诗歌涵盖了抒情、记事、写景、评论等各方面,反映了他的政治理想、军事才能、文化修养和个人情感。

李世民的诗歌语言简洁明快,富有韵律和节奏感,善于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他的诗歌思想深刻,寓意隽永,体现了他的仁义智勇、文武兼备、开明包容的气度和风范。

(0)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