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颇怎么死的(廉颇之死)
云基奔 • 2024-03-31 13:57:53 • 次
战国四大名将之中,廉颇之死,属于自然死,虽然死得有点"郁闷"--客死异乡,有家不能回。
根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生卒年不详,赵之良将也。
廉颇的籍贯,一说为山东德州陵县刘泮乡(出陵县县城,东行十五华里左右)廉家寨村,据此地《廉氏家谱》记载,廉家寨村原有廉颇墓;另一说为山西平遥廉庄。
赵惠文王初,东方六国以齐最为强盛,齐与秦各为东西方强国。秦围欲东出扩大势力,赵国当其冲要。为扫除障碍,秦王曾多次派兵进攻赵国。
廉颇统领赵军屡败秦军,迫使秦改变策略,实行合纵,公元前285年(赵惠文王五十四年)前在中阳(今山西中阳县西)与赵相会讲和。以联合韩、燕、魏、赵五国之师共同讨伐齐国,大败齐军。
公元前283(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带赵军伐齐,长驱深入齐境,攻取阳晋(今河南郸城县西,本为卫国领地,后属齐),威旗诸侯,而赵国也随之越居六国之首。
廉颇班师回朝,拜为上卿(上卿为当时最高级的文官,相当于后来的宰相),秦国虎视赵国,但又不敢贸然进攻,正是慑于廉颇的威力。
此后,廉颇率军征战,守必固,攻必取,几乎百战百胜,威震列国。
公元前278年(赵惠文王二十年),廉颇向东攻打齐国,破其一军。
公元前276年(赵惠文王二十二年),廉颇再次带兵伐齐,攻陷九城。
公元前275年(赵惠文王二十三年),廉颇攻魏,陷防陵(今河南安阳南二十里),安阳城(今河南安阳县西南四十三里)。
在此后的10几年,因为公元前279年廉颇的"负荆请罪",换来了赵国内部的"将相和",再加上赵奢的阏与之战,使得秦国一直未敢进攻赵国。
但到了公元前260年(此时,赵孝成王已继位六年),名将赵奢已死,蔺相如病重,于是,秦国发动了长平之战。
根据《史记·白起王翦列传》的记载,秦国派王龁攻赵,赵派廉颇出兵,结果出师不利,廉颇采取了"坚壁以待秦",使得秦国无计可施。秦相应侯笵雎又通过赵王宠臣郭开使反间计,赵王本来就"怒廉颇军多失亡,军数败,又反坚壁不敢战,而又闻秦反间之言,因使赵括代廉颇将以击秦"。
长平之战,赵国之所以临阵换将,秦国的反间计只是一个导火索,更大的诱因,则是因为廉颇初战的失利,还有无限期的"防守"策略,让"赵王既怒廉颇军多失亡,军数败,又反坚壁不敢战",因为当时赵国的国力还无法长久支撑45万部队的消耗,赵国需要速战速决。
廉颇虽然善战,但其谨慎,或保守在长平之战之前就有表现。
公元前269年(赵惠文王二十九年),秦派白起培养起来的胡阳攻打韩国的阏与,考虑到"存亡齿寒",惠文王召廉颇而问曰:"可救不?"对曰:"道远险狭,难救。"
于是惠文王又召问赵奢,奢对曰:"其道远险狭,譬之犹两鼠斗于穴中,将勇者胜。"
于是惠文王乃令赵奢将,救之。结果赵奢不但大胜秦军,还射杀了胡阳。
长平之战,不但使赵国损失了45万士兵,还使赵国国力大大削弱,从而不但受到秦国的不断进犯,而且还受到其它诸侯国的不断骚扰。
公元前251年(赵孝成王十五年),燕国以丞相栗腹为将,针对赵国"壮者尽于长平,其孤未壮"的状况,举兵60万攻赵。
长平之战的失利,虽然让赵国元气大伤,但却让廉颇的威望得到了大大的提升,面对燕国的挑衅,赵孝成王又启用了廉颇。
史载,廉颇大破燕军於鄗,杀燕将栗腹,燕割五城请和。
赵孝成王大喜,以至于称廉颇为"德圣"、"武神"、"国之栋梁",封廉颇为信平君,代理相国。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公元前233年,赵王迁因为李牧大败秦军而大喜,称"李牧是寡人的白起",封李牧为武安君。
廉颇任相国前后约六七年,多次击退入侵敌军,并伺机出击。
公元前245年,又带兵攻取了魏地繁阳(今河南内黄县西北),而这一年赵孝成王卒,其子赵偃继位,称为悼襄王。
悼襄王继续重用郭开,而郭开早就想置廉颇于死地,就趁机说尽了廉颇的坏话,悼襄王本来就对德高望重的三世老臣廉颇怀有戒心,就派乐乘到繁阳代替廉颇职务。
廉颇因受排挤而不悦,就带兵打跑了乐乘,而自己也逃离赵国,投奔到了魏国,魏王虽然收留了廉颇,却并不信任和重用他。
赵国因为多次被秦军围困,"国乱思良将",悼襄王也想再任用廉颇,就使使者视廉颇尚可用否。廉颇之仇郭开多与使者金,令毁之。廉颇见使者,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可用。使者还报曰:"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赵王以为老,遂不召。
自从使者离开后,廉颇一直盼着悼襄王能继续任用他,可他一直没再等到这个机会。
楚国听说廉颇在魏国,就暗中派人迎接他入楚。廉颇担任楚将后,没有建立什么功劳。因为他还想继续效力赵国。
但赵国终究未能重新启用他,致使这位为赵国做出过重大贡献的一代名将,一直抑郁不乐,最终死在了楚国的寿春(今安徽省寿县)。
公元前228年,赵国灭亡。
司马光在其《资治通鉴》中评价廉颇:廉颇一身用与不用,实为赵国存亡所系。此真可以为后代用人殷鉴矣。
廉颇虽然很倔,但也是一个很可爱的老头,其性格有点像小孩,无论是起初与蔺相如的"交恶",还是后来的攻打乐乘,但廉颇却没有任何野心,只要给他继续带兵报国的机会,他依旧可以继续驰骋沙场,即使死在沙场也无怨无悔!
可由于廉颇的这种性格,只是醉心于做事,却懒得与上下沟通,致使自己落得个空有报国之心,却至死没能回到自己的国家。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