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家居生活

周正宽是谁(杨万里佚文泥田周氏族谱序考实20210920总第1772期)

云基奔 2024-03-31 06:34:51

摘要:感谢杨巴金先生赐大作杨万里佚文《泥田周氏族谱序》考实文丨杨巴金作者简介:杨巴金,吉水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文联主席,江西省杨万里研究会副会长、解缙研究会副会长,省作协会

感谢杨巴金先生赐大作

杨万里佚文《泥田周氏族谱序》考实


文丨杨巴金

作者简介:杨巴金,吉水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文联主席,江西省杨万里研究会副会长、解缙研究会副会长,省作协会员,省诗词学会会员,吉安市庐陵文化研究会理事、周必大思想研究会理事,省级“非遗”杨万里故事传承人。发表学术论术12篇、庐陵文史考析文章100余篇,已出版《庐陵史事考述》《杨万里家族纪略》《江西地方珍稀文献丛刊·吉水卷》,主编《文章节义话解缙》,即将出版《家刻本<诚斋诗集>校注》。



2016年清明节前,笔者陪友人去吉水县盘谷镇作社会调查,闻得下枥陂村收藏的《泥田周氏族谱》录有一篇作者署名“杨万里”的谱序。那时我对地方文献的收集尚是起步阶段,又碍于没带相机、行程已确定等因素,所以未去该村看谱和拍照。2020年元宵节后,我有意于收集先祖诚斋先生的佚诗佚文,特意翻检四库本、四库荟要本、四部丛刊本和乾隆家刻本《诚斋集》,以及四川大学古籍研究所出版的《全宋文》,发现均未收录《泥田周氏族谱序》,于是有专程去下枥陂村看谱和拍照的想法。遗憾的是,近年泥田周氏出于保护族谱等原因,将族谱存放木箱各贴上封条,平时不得打开,每年只在晒谱时才打开一次。此事一直成为我一大憾事。


庆幸的是,2021年暑假,我从泥田村人、在抚州乐安县某高中任教的周绍常处讨得此谱序2种不同版本相片。第一种是泥田周氏于清嘉庆十一年(1806)编修的族谱残本。该谱缺页严重,内容不全,但谱首收录的杨万里《原序》保存基本完好,仅有四五个字看不清。第二种是黄桥镇周原村于民国十七年(1928)编修的《周原周氏重修族谱》。该村系泥田村周氏长房迁徙而来,其文字与湖南湘潭《周氏五修族谱》中杨氏谱序基本相同。衡阳师范学院周远成教授以湘潭光绪版之谱序为基础,撰作《<周氏五修族谱>泥田旧序——宋杨万里佚文一篇》,刊载于2016年第4期《衡阳师范学院学报》,因作者收集原始资料不多,分析较为简单,得出的结论尚难令人信服。于是,笔者通过挖掘地方文献资料,就杨万里《泥田周氏族谱序》(以下均简称“泥田杨序”)真伪问题予以考实。现将嘉庆版“泥田杨序”抄录并标点如下:


原 序

《诗》云“绵绵瓜瓞”,言周之所自也。周自后稷受封于邰,千有余年。中间叠生圣贤,积功累仁至文王昌,而圣德尤著,始授天命,开八百年之丕基。有道灵长泽流沛远,不斩于五世,莫京于八世,非周家之忠厚曷克臻此哉!后世源流而派益分,莫可殚纪。子姓繁昌,有居吉水泥田,按其图系为三国时周瑜之少子、都乡侯胤,谪官庐陵而卒,子孙遂家焉。

干硕枝荣,历晋唐而至我朝元符、崇宁间,有曰致道,生谔,字鲠臣,游太学,与杉溪先生刘尚书才卲为同舍,世称为浩斋。及其卒也,尚书公为之作哀辞、撰墓志。浩斋生尚忠,受学于予,以予谢事之暇,将谱序为请。予窃谓:“忠厚之德莫若周,孙子之绵远者亦莫若周,孰谓大德之报天不可必乎?”或曰:“圣贤之泽有时而斩,圣贤之后有时而不振,天何独私于周乎?”盖先世之种泽也远,故后世之流芳也长。若盛衰之不齐,则又顾其子孙贤不肖何如耳。苟能服膺以诗书,培植以仁义,防检以家范,敦彝伦之要,明尊卑之秩,内雍睦而外和敬,承承继继,贤其贤而亲其亲,上视祖宗,罔敢失坠,俾诗书之训与德泽同流,虽子孙千万世而弗替也。

矧今尚忠宗姓与余同仕于朝者,有若丞相必大,从容廊庙,黼黻皇猷,其文章德业焕然当时,一人而已。且予所居与泥田不远,伊迩于周,有通家好,为母党姻。而尚忠复从予游,骎骎问学,崇德象贤。周之子孙将匹休于李栖筠、王晋公,食报而兴,其有穷乎?余虽老,将复见亢宗者焉。

——嘉泰(原文为“定”字,有误)四年甲子春正月上浣日,宝谟阁直学士、通议大夫致仕、吉水开国(伯)、食邑七百户杨万里撰。


将黄桥镇周原村民国版“泥田杨序”与上文相比对,发现有部分文字不同。主要是:“莫京于八世”句的前面,周原村谱序另有“不独”2字;“按其图系为三国时”之句,周原村谱序改为“相传为吴”;“干硕枝荣”之句,周原村谱序改为“遥遥华胄”;署款“嘉泰四年甲子”句的前面,周原村谱序另有“时维宋”3字;此外,部分文字表达存在不同,如“予”与“余”字的换用,“授”与“受”字的通假,以及其它30余字不同等。由此可知,周原村光绪版谱序之异,明显是后世谱匠作出了部分臆改。尽管这2种版本文字略有不同,但整体内容是一致,并不影响对该谱序真伪问题的考实。


一、相关背景

1、泥田村周氏概况

这里有必要先对“乌东周氏”作简要介绍。吉安县油田、吉水县泥田、安福县枫田等地周氏均尊三国东吴大都督周瑜的次子周胤为始祖。周胤因言忤吴主孙权,被贬谪至庐陵郡。后因诸葛瑾、步骘等人联名上疏说情,孙权准其复官。周胤收到圣旨后非常高兴,携家人立即从郡治(今泰和县城)出发,不久后却病倒了,并在庐陵县乌东(今油田镇内)去世,于是其子孙在庐陵开基立业。明初吉水人、内阁首辅解缙应邀撰作《吉水泥田周氏族谱序》说:“庐陵乌东周氏,自吴都乡侯胤始。胤,瑜之少子,谪官而卒,因葬焉,子孙留居甚盛,千余年于此矣。”[1]唐长庆元年(821),乌东人周墀(号沂滨,与唐相周墀仅是同名)因长期在吉水县盘谷镇一带教书,于是卜居泥田村开基立业,至今有1200年历史。

自宋以降,泥田村名人辈出。南宋时如周应龙,字泽之,号磻洲,绍定年间曾中博学宏词科,刚正敢谏,入仕后曾以言忤宰。元代如周闻孙(1307—1360),字以立,参与编修宋辽金三史,因主张以宋为正统而不合众意,弃官而归,后荐为白鹭州书院山长,升调袁州府学教授,未赴。明前期如周鸣(1363—1432),字岐凤,周以立之孙,历官桐城县学训导、墨县主薄、国子监博士、南京兵部职方员外郎等。其子周叙(1392—1452),字功叙,11岁能作诗,永乐十六年(1418)中进士,历官庶吉士、翰林编修、南京翰林院侍讲学士等,曾重修《宋史》,未完工而逝。周延(1499—1566),字南乔,号崦山,《湖广通志》中列入名宦,官至广东布政使、南京兵部尚书。此外还有周京孙、周从龙、周宽、周榘、周启、周道、周迪、周蒙、周源、周同伯、周巽、周子恭、周汝员、周瑞豹等一大批文人官员。明初内阁首辅、福建人杨荣应邀撰诗序说:“距吉水邑西几二舍许,当同江之涯,有地曰泥田,周氏世居之,而‘栎阳’又其别名也。周氏自唐长庆间,由庐陵徙家于此,迨今六百余年。其间以文学科第显者,代有其人,蔚然为望族。”[2]

2、泥田村历次修谱

据《泥田周氏族谱》载,盘谷周氏先后有九次修谱,八次付梓,且历经一大批文人名士寓目。主要有:第一次是南宋嘉泰二年(1202)。按族谱载,两年后邀大诗人杨万里作序,族谱中标注为“原序”。那时尚是抄本,于淳祐八年(1248)才第一次付梓,以致于后世有人以此来评说族谱书写有误。第二次是元代大德七年癸卯(1303)。延祐三年(1316)邀名儒、抚州南城人程钜夫作序。程钜夫(1249—1318),原名程文海,因避皇帝名讳,以字代名,号雪楼,元代名臣、文学家,曾参与编修《成宗实录》、《武宗实录》,谥号文宪。此外,亳州人、翰林学士李仲渊也曾作序。第三次是明洪武七年(1374)续修,周原村周观国作序。第四次是明永乐十五年(1417)。倡修于永乐七年修成,邀请家乡人解缙作序。此后历邀泰和人梁潜、永丰人曾棨、吉水人邹缉、南昌人胡俨、新淦人金幼孜、福建人杨荣等作序(跋)。第五次是宣德七年(1432)续修,泰和人王直、泥田人周鸣、文峰人熊概作序。永乐和宣德年间所修之谱,因首事人水平较高、作序名人众多,故称作“大成谱”。第六次是嘉靖四十二年(1563)续修,盘谷人、状元罗洪先作序。第七次是清雍正十三年(1735)续修,高安人朱轼作序。第八次是嘉庆十一年(1806)续修,无新序。第九次是光绪四年(1878),此次规模较大,且曾付梓,当今仍存有不少纸质谱,却无新序。此外,泥田周氏四房曾10余次续修支房谱等。

值得说明的是,光绪版《泥田周氏族谱》中没有艺文部分。所以笔者认为,泥田周氏的家族文献应是参照谷村李氏编纂《仰承集》之做法,另外编有专门书籍,只是该书已经遗佚。

3、杨万里谱序佚文

到目前为止,学界共发现作者署名“杨万里”的谱序有5篇。因他于绍熙三年(1192)辞官回乡,在家乡闲居15年后去世,其中4篇标注撰作于那段时间。具体情况是:

其一,杨氏为自己家乡湴塘村撰作的《重修杨氏族谱序》。该文录自于乾隆版《文水南华杨氏族谱》,作序时间是庆元五年(1199)六月初一,官职署款为“孙、通奉大夫、宝谟阁待制致仕万里谨序”。因为杨万里是湴塘村人,后世一直认为此序文是真作,故学界常有人引用。

其二,杨氏为吉水盘谷镇白竹坑村撰作的《桃林罗氏族谱》。该谱由其门生、《诚斋集》校对者罗茂良首编,主纂工作是由《鹤林玉露》作者罗大经的兄长、宁波府教授罗大章完成。作序时间是嘉泰三年(1203)秋,官职署款为“宝谟阁直学士,通议大夫致仕、吉水开国伯、食邑七百户杨万里廷秀撰”。2010年浙江长征职业技术学院杨瑞副教授为之撰《杨万里佚文<桃林罗氏族谱序>考》,2019年日本学习院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王瑞来研究员为之撰《地方士人与宋元变革管窥——杨万里集外佚文<桃林罗氏族谱>考实》,他俩均认为此谱序是杨万里的真作,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

其三,杨氏为奉新县赤田镇罗塘村撰作的《罗塘许氏族谱序》。该谱是由时任宜春县令的许叔达主持编修,于是邀请那时奉新县令杨万里作序,时间是乾道六年(1170)秋,官职署款为“赐进士第、宣德郎、中大夫、焕章阁待制、宝谟阁学士、太子少保、吉水杨万里诚斋甫顿首拜撰”。2006年4月,时在北师大读博士的胡建升先生撰作《杨万里佚文考》,认为此文是杨万里一篇久佚之作。2007年,安徽池州学院纪永贵教授撰《杨万里佚文<罗塘许氏族谱序>辨伪》,认为它是一篇伪作,系谱匠挖改而成。

其四,杨氏为吉水水南镇义富村撰作的《义富萧氏族谱序》。该序文并未交待是应谁邀请而撰,作序时间是嘉泰辛酉(1201)九月十二日,官职署款为“诚斋野客杨万里书”。笔者在网上百度发现,有一位网名“萧史弄玉”的博主撰文说它是一篇伪作,且应是明成化十六年(1480)萧宽静修谱时擅自添加进去的。笔者也认为,该谱序语言浅俗,文风欠佳;此外义富谱中既有周必大《源流记》,也有杨万里谱序,此二文中竟然均未提及对方,故应是谱匠的伪作。

二、真伪考辨

对古代民间族谱中的名士序文,的确应该认真甄别,决不可轻信。学界为之考证,也常会得出截然相反的结论。那么,“泥田杨序”是否真作呢?笔者在此作简要考实。

(一)周杨的渊源

杨万里与吉水周氏的渊源,首先是有多重姻亲关系。家刻本《诚斋诗集·江湖集》卷7录有《表弟周明道工于传神,而山水亦佳。久别来访,赠以绝句》2首,仅读诗题,可知他有一位表弟叫周明道,其一诗中还有“外弟周郎两不难”之句。而“泥田杨序”中有“为母党姻”之句,母党即是指母族之人,出自《尔雅・释亲》:“先宗族,次母党,次妻党。”由此可推测,周明道应是杨万里亲生母亲毛氏或者继母罗氏娘家那边的表弟。此外,杨万里妻子罗氏的二哥叫罗上行,官东安和安仁知县等,其妻即是周氏。

其次是他与泥田周氏多有酬唱诗文。如《江湖集》卷2有《和周仲觉三首》,《江湖集》卷5有《送周仲觉来访又别》和《访周仲觉,夜宿南岭,月色灿然,晓起路湿,闻有夜雨》等。从诗题看,周仲觉应是吉水南岭人。这里要说明的是,当今“南岭”是指枫江镇花园、周家村一带,盘谷镇泥田一带隶属于“北岭”范畴。但是,周家村开基祖叫周源,是周道之子、周启之孙,官常州知府等,系泥田村长房外迁裔孙。另一方面,《诚斋集》中曾多次出现“南岭”一词,却从未出现与之相对的“北岭”,由此可推测,南宋时“南岭”应包含泥田村在内。此外杨氏与周仲容也有交游,如《江湖集》卷3录有《和周仲容<春日>二绝句》《和周仲容<春日>二律》诗4首。

再次是他常勉励周氏后学。《朝天续集》卷4有《赠周敬伯》,诗前序说:“乡里亲党周敬伯补入太学,散遣僮仆,岁晚不归,吚唔丙夜,嘉其有志,赠以长句。”另《诚斋集》卷60有《贺周敬伯以幸学恩免省启》,载:“恭惟新恩省元学士,以凡蒋邢茅之胄……即复吾州戊辰之典,再魁圣时乙丑(1205)之科。”由此可知该启文撰写于嘉泰四年(1204),“乡里亲党”即是同乡且有远亲之人,而“戊辰之典”是指绍兴十八年(1148)永丰县流坑村(后划归乐安县)人、时年53岁的董德元殿试第一,因有官降为第二,且特赐状元之典故。可见周、杨二姓历来有通家之好,杨万里与吉水周氏也确实有渊源,且湴塘与泥田村相距约10公里,故泥田周氏请他作序合乎情理。

(二)求序者其人

“泥田杨序”的求序者叫周尚忠,字遂良,号了了老人,系泥田周氏11世。其父叫周谔,字鲠臣,曾入太学读书,与庐陵县人、后官至尚书的刘才卲为好友。大家都知道,杨万里于绍兴二十一年(1151)参加进士试落榜,后拜刘才卲为老师,潜心钻研理学,三年后高中进士。关于刘才卲与周谔的交游,刘氏撰有《周鲠臣哀辞(并序)》,曰:

吾友周鲠臣,天资端重,雅有趣尚,不肯汨汨自弃。绍圣初,钱塘薛公分教郡学,以经术开警多士,因就质疑义,不曾少厌,公亦嘉其有志。逾年,公入为太学……鲠臣,讳谔,世为吉州吉水人。曾大父仕胜,大父茂□,父兴祖,皆晦迹丘园,娶李氏,生子四人:尚友、尚宾、尚志、尚忠,俱游庠序,文学为士人所交称。尚宾蚤卒,尚志以行艺优选登名贤,书未试礼部,而鲠臣往矣,二亲年逾八十而无他子,此尤可哀者。[3]


此外,四库本和四部丛刊本《诚斋集·江湖集》卷3均录有《题周鯁臣浩斋》,但是家刻本中诗题是“题刘鯁臣浩斋”。笔者为之校注时,也倾向于是“周鯁臣”,应是清初编辑者之误。[4]由此可知杨万里与周谔也有交游。关于周尚忠与杨万里的交游,解缙应邀撰作《吉水泥田周氏族谱序》说:

致道生谔,字鲠臣,元符崇宁中,在国学与安城刘云龙为同舍友,晚称浩斋,其卒也,刘公为哀辞墓志。今见才卲集中,杨文节公有《浩斋》诗。予总裁《永乐大典》,反复诵之,而知其后嗣福泽之未涯也。浩斋生尚文,举于乡,尚宾、尚志皆以三舍法升仕,其季尚忠,号了了老人,从游文节公之门。


关于周尚忠的介绍,解缙所撰谱序、刘才卲之撰文均与“泥田杨序”内容相一致,也印证了谱序中“予所居与泥田不远,伊迩于周,有通家好,为母党姻”所言属实,杨氏应邀作序就合乎情理。

(三)谱序之文风

杨氏《诚斋集》共有74篇序文,收录于卷77—82,前6卷每卷各10篇,卷83有14篇。将“泥田杨序”与这74篇序文相比对,发现写作手法上有诸多相似之处。例如,“泥田杨序”开篇即是引用《诗经》中“绵绵瓜瓞”句来开局布篇,而《诚斋集》卷77《习斋<论语讲义>序》开篇时也引用了《国风》中“谁谓荼苦,其甘如荠”诗句。“泥田杨序”第一段有不少篇幅是介绍泥田周氏的渊远历史,而《诚斋集》卷82《定斋居士孙正之文集序》第一段也是以较长篇幅介绍庐陵3巨姓的历史和科第之盛。“泥田杨序”第二段是叙说求序者与作者的渊源以及作序的缘由,此写作手法在《诚斋集》卷77—83中则是随处可见,即普遍采取先叙说求序人的道德文章、品性爱好,再交待与其的交游或世谊等,由此应邀作序。“泥田杨序”中勉励后学的“骎骎问学”“余虽老,将复见亢宗者焉”诸句,如《诚斋集》卷83《<檆溪集>后序》中有“今两先生远矣,予亦老而归休矣”、“予尚何言哉!独书两先生所以告予者于篇末,俾后学有闻焉”句等,作者晚年时常以此写法来教育和引导年轻后辈。诸多相似之处,不一一列举。

诚然,“泥田杨序”也存在文笔平平的问题,读起来似乎缺少一份灵性,与杨万里自由洒脱的散文风格略有差距。笔者认为,这应是作者碍于谱序的固有格式而受到局限。

(四)跋文的反证

朱熹是南宋名儒,与杨万里也是好友,其《晦庵集》中录有一篇《跋吉水周君家藏诉牒》,曰:

吉水乡贡周君,诉牒七通其家,宝藏阅八世余,二百年矣。览者不暇寻其端原。一旦丞相益国公表而出之,为之稽考岁年,推校事实,上及正朔名讳至纤至悉。于是周君之事,得以备见其本末……噫!若余之言,固亦无所用者,然使生因是而有发焉,则犹足为有用也夫!庆元己未(1199)三月甲子,新安朱熹。[5]


很巧的是,周必大《文忠集》中也录有《题周洽所藏南唐牒诉》,撰文时间比朱熹还早一年多,文曰:

右南唐吉水县乡贡进士周洪谊牒诉七幅,考之史氏,五代僣伪诸国,独江南文物为盛,然每岁科举取人甚少,多用上书言事拜官,惟广顺二年始命江文蔚知贡举,放进士……洽,字季宏,不陨世业,岂但遗迹是藏,固将起家以大其门,老夫虽髦,尚或见之。庆元丁巳(1197)冬至日。[6]


因为民国版《泥田周氏仕籍录》抄本中录有“周洽”之名,由此可知周洽是盘谷镇泥田村人,或者外迁于县内他村的泥田裔孙。“诉牒”即诉状,指当事人为表达或者实现自身权益,向官方提出的某种诉讼请求,并陈诉有关事实和理由。求跋人叫周洽,其祖父叫周洪谊,还是乡贡进士。南宋尚无“举人”称号,通过省一级解试后仍称“秀才”,后世多称“乡贡进士”。因为这2篇跋文是真作,表明泥田周氏一直重视本家族文献资料的征集。由此笔者认为,假如“泥田杨序”是伪作,那么此文应该署名为“朱熹”或“周必大”更合情理,毕竟他俩均有真作,可减少世人对“泥田杨序”真假的怀疑。

那么,“泥田杨序”是何时收录于该村族谱呢?光绪版《泥田周氏族谱》中录有明初内阁宰辅胡俨撰作的谱序:“翰林庶吉士、吉水周功叙持其族谱求题,余观旧谱,宋有杨文节公之序,元有程文宪公之叙,文献足征矣。”泥田村外迁于永新县的《厚田周氏重修族谱序》中录有周延于嘉靖三十九年(1560)撰作的谱序:“我周之谱,叠修于宋淳祐戌申(注:该年是首次付梓,此前为抄本),则有杨文节公之序。继修于元大德癸卯(1303),则有程文宪公之序。”[7]所以说,“泥田杨序”早在明初时就已收录于族谱之中,距杨万里去世约200年,从侧面印证此序文是真作的可能。

(五)文末之署款

首先要说的是,嘉庆版“泥田杨序”中的时间署款,泥田周氏修谱者出现了笔误,族谱中是刻成“嘉定四年甲子”。嘉定四年,其岁次并非“甲子”,而是“辛未”(1211),那时杨万里已去世5年;岁次“甲子”,应是嘉泰四年(1204),光绪版“泥田杨序”中即是写成“嘉泰四年甲子”。

其次要说的是,文末作者官职之署款,其表述内容无任何差错,但“吉水开国”句的后面漏写了一个“伯”字。具体是:杨万里于庆元五年(1199)三月以通议大夫、宝文阁待制之职致仕。第二年十二月,进封为吉水县开国伯,食邑700户。嘉泰三年(1203)六月,朝廷为他颁赠宝谟阁直学士省札,八月加授宝谟阁直学士致仕。第二年正月二十六日,朝廷进封他为庐陵郡开国侯,食邑1000户。[8]但是,古代因交通和信息不发达,杨氏获得消息和收到诏书却是半个月之后,且向朝廷呈奏《谢郊祀大礼进封庐陵郡侯加食邑表》。他获封“宝谟阁学士”之旨是开禧二年(1206)正月。所以说“泥田杨序”中时间和官职的署款符合历史真实。

再次,笔者则认为,文末时间和官职的署款应是泥田周氏后人自行添加进去的。理由有:关于杨万里题序作记的署名习惯,学界有多位学者为之撰文,且作过详细分析。如纪永贵教授说,杨万里序文署款一般是“或写皇帝年号+年数+诚斋野客+杨万里(或杨某)”,或直接署为“诚斋野客”,或是只署“杨万里”等。诚然,杨万里晚年撰文之署款,有时也会加入一长串官衔,如他为老师王庭珪撰《卢溪先生文集序》,署款为“淳熙戊午申九月晦日,门人、朝奉大夫、新知筠州军州事杨万里序”;为南丰县曾纮撰《<江西续派二曾居士诗集>序》,署款为“嘉泰癸亥四月丙辰,通议大夫、宝文阁待制致仕、庐陵杨万里序”,仅有数篇。然而,“泥田杨序”中署款职务如此之多,表述得那么具体,这不符合晚年杨万里的署款习惯。它应是与标题“原序”一样,由泥田周氏修谱时自行添加进去的,毕竟此做法在古时修族谱和编人文纪略时是常事。

笔者在这里还不妨大胆揣测:当时杨万里有可能是以普通跋文的形式、以平白之语撰成一篇短文,后世泥田周氏出于褒扬先祖之目的,改为“谱序”形式出现,并添加少量的溢美之词。嘉庆版“泥田杨序”与光绪版周原、湘潭杨序之异,即是谱匠擅自臆改的例证。

(六)周必大籍贯

周必大出生于庐陵县永和镇,且是以庐陵县籍参加解试和省试的,其祖籍则是河南管城,此观点在学界应无任何异议。但是,道光版和光绪版《吉水县志》中均录有《周必大传》,其缘由应是采信于家乡名士解缙《吉水泥田周氏族谱序》中的说法:“按,益国周文忠公之祖正始迁郴,其孙诜仕为吉州判官,复与泥田通谱,而取孚先之子寿耈为孙。公之文集可考,皆出于乌东者也。”这段话意思是说,周必大五世祖叫周正,从庐陵徙居郴州,周正的孙子周诜因出任吉州通判,那时又迁回庐陵,且复与泥田周氏通谱。后来,永和周氏曾以泥田人周孚先的儿子周寿耈过继为后嗣,由此得出结论说周必大为乌东周氏裔孙。至于解缙说这段话的依据是什么?序文中并未阐明,只是笼统地说,“公(周必大)之文集可考”。

诚然,周氏在世时,确实曾与泥田周氏讨论过通谱联宗事宜,他撰作的《敬斋记》中说:

绍兴庚午秋,予与永新周正宽平一同预贡籍,知其素慕王文正公之贤,植三槐于庭,筑堂临之,厥后终于廸功郎、监衡岳庙,蓄徳积善敷遗嗣人。其子尤,字才卿,即堂之阴架屋十楹,广二十尺,榜曰“敬斋”……嘉泰辛酉,仲子圭复以妙龄举于乡。父子过予,叙宗盟,陈世契,且求一言。予告之曰:“”六经辞虽多,而指甚要。故《中庸》‘礼仪三百、威仪三千’。而汉儒所记:以《曲礼》为首篇,以‘毋不敬’为首句,此所谓‘礼之本’也。本立,则礼无不行,亦犹诗三百,而夫子蔽以‘思无邪’之三语也,尚何隐显高下之别哉!请归,刻之石,腊月庚寅。[9]


该记文撰作于嘉泰四年(1201)农历十二月,索记人叫周正宽,字平一,其祖因避靖康之乱,迁徙于永新县胜业乡,系泥田村外迁裔孙,其子孙曾参与淳祐八年(1248)泥田族谱第一次刻板事宜。早在绍兴二十年(1150),周正宽与周必大、杨万里一起参加解试且均中举,想必那时三人便曾相识。关于周必大的籍贯问题,笔者曾撰写《周必大祖籍探考》,并得出结论:他的籍贯是吉安县永和镇,祖籍则是河南郑州。明初翰林侍读、泰和人梁潜作《泥田周氏族谱序》中也说:“此谱之作,详于沂滨以下者,以其居泥田之始也……益国文忠公必大居,尝与通谱者也。”[10]正因为周必大与杨万里交游长达50多年,两人极为熟络,杨氏必然知道周必大不是泥田村人。尽管解缙谱序中“按语”曾隐晦言及周必大与泥田周氏“皆出乌东”,致使有少数人误判为“周必大是泥田人”,但是“泥田杨序”中并未言及,这也从侧面印证杨氏撰文是真作的可能。

三、结 语

明前期内阁首辅、泰和人王直说:“夫作谱之法,谱其所可知,而阙其不可知,欲以传信也。”[11]但是,古代民间修谱均是在家族内部进行,缺乏官方或社会力量的有效监督,修成后也常是秘不示人,这就为部分家族“假借名人以自重”提供了可能。因此,当今世人对族谱中名士谱序的认定,不宜轻信,必须严加考证。

吉水县盘谷镇《泥田周氏族谱》中作者署名“杨万里”之谱序,尽管它未收入于《诚斋集》,也存在文笔平平,未达到世人对杨万里散文作品的期望等问题,但是,笔者从“周杨的渊源、求序者其人、谱序之文风、文末之署款、周必大籍贯”等5方面予以分析后,认为文中很多内容与泥田周氏、朱熹跋文、周必大籍贯等实际情况是能相互印证的,因此它应是杨万里撰写的一篇珍贵佚文。这篇佚文的发现,可增补杨万里文集、吉安地方志之缺漏,弥足珍贵。


注 释


[1] 解缙《解学士文集》卷5,文集存日本内阁文库昌平坂学问所。下同

[2] 杨荣《文敏集》卷14之《周氏栎阳八咏诗序》

[3] 刘才卲《檆溪居士集》卷12之《周鲠臣哀辞(并序)》

[4] 杨巴金《家刻本<诚斋诗集>校注》卷3第36页,江西人民出版社20201年8月出版

[5] 朱熹《晦庵集》卷84之《跋》

[6] 周必大《文忠集》卷47之《题跋》

[7] 周延《周简肃公遗稿》,文集存井冈山大学图书馆。

[8] 详见《诚斋集》卷133,如《庐陵郡侯告词》标题后标注:“嘉泰四年正月二十六日,中书舍人李大异行。”

[9] 周必大《文忠集》卷59《记(二)》

[10] 《井冈山报》2017年12月1日第8版:《庐陵悦读》

[11] 王直《抑庵文集·后集》卷22《乐安谢氏宗谱序》





一宋史研究资讯一

邮箱:txq1627@126.com

编辑:潘梦斯

(0)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