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家居生活

旌旗卷舒(芦山地方志)

云基奔 2024-01-12 08:08:12

摘要:【编者按】芦山县是“四二零”芦山强烈地震震中,全县生命财产遭受巨大损失。灾难发生后,全县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无私

【编者按】 芦山县是“四二零”芦山强烈地震震中,全县生命财产遭受巨大损失。灾难发生后, 全县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无私援助下,从废墟中挺起不屈的脊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万众一心、攻坚克难, 砥砺前行、感恩奋进,创出了一条灾后重建崭新之路,夺取了灾后重建全面胜利。为从特定的视角真实再现芦山县在“4·20”强烈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过程中发生的重大、重要、新鲜、 典型、特色性事件,以鉴于世人、存于史海,由县重建办组织协调、县地方志办具体负责编纂出版了《芦山县“四二零”强烈地震灾后重建大事记》(共二卷)。

中共雅安市委常委、芦山县委书记宋开慧,中共芦山县委副书记、县长周建华在《芦山县“四二零”强烈地震灾后重建大事记》(第二卷)卷首发表署名文章《芦山重生记》,高度概括、总结了芦山灾后重建的恢宏历程,现予转载,以飨读者。“芦山地方志”官方头条号将陆续转载《芦山县“四二零”强烈地震灾后重建大事记》(共二卷)内容,敬请关注。

摄影:何斌

“四二零”芦山重生记

(宋开慧 周建华)

丙申冰月,乾精芒芒,千古姜城,英木苍苍。癸已之灾倏忽千日,颓废之墟勃发生机。焕然一幅井邑似锦、江山如画之丹图;超然一派方兴未艾、旌旗卷舒之伟壮。抚脱胎换骨之身、追击风博雨之履,心旷神怡、不能自已,扼要以记、镌铭与世。

癸已丙辰辰时,芦山突发七级强震,生命陨落、家园破损。中央闪电部署、总理疾飞震中,三军驰援、天下呼应,回狂澜于既倒、拯万民于危溺。直后一月,人民领袖莅临姜城,瞻灾视情,筹决民猷,纬地经天,指引重生航程,标绘昌瑞霁景。

摄影:何斌

震后百日,县委、县政府携十三万民众从悲壮走向豪迈。千日奋战,带来山乡百年巨变。高楼林立、雕梁画栋,民之所居令人称奇;功能完善、服务优质,民之所享令人称心;纵横交织、内外畅通,民之所行令人称便;城乡一体、三产互动,民之所业令人称道;洞天福地、秀美无竞,民之所处令人称绝;颂声载道、满袖春风,民之所乐令人称叹…… 三年后,人民总理重回斯地,欣慰之喜溢于嘉表、勉旃之切荡激五内。

触景生怀,念兹在兹。芦山灾后重建,规模之大、前所未有,困难之多、闻所未闻,担纲之重、人迹罕见。凡亲历者,莫不为之而动容,深感创业之艰辛、建树之不易。

摄影:宋加平

一感党之恩情深似海。芦山重建,中央统筹指导,赋主体之责与地方、寄自立之信于群众;投入资金占总规八成,扶持政策盖民生百业;党和国家领导人、各级干部及各路贤达纷至沓来,筹济世经邦之略、谋兴家立业之计。殷切期望化作擎天之力、巨大关怀铸就浴日之功。此乃共产党人不忘初心、必得民心之永恒宗旨,我们要永远珍视、世代铭记。

二感人间大爱重如山。芦山重建,引四海关切、万众关注,逾十亿援建款物、众多援建人员涌入疮痍大地。德阳、成都两市分别从资金、项目、技术人才等多方面给予芦山有力对口支援;社会各界倾情相助、无私奉献,在废墟上播洒爱心。倒悬之危遇知己、深感恩光同日月。此乃中华民族济弱扶倾、患难与共之传统美德,我们要悉心珍爱、赓续文明。

三感人民心志凌九天。三年来,全县人民只争朝夕、挑战极限,全身心投入重建一线; 万众一心、风雨同舟,全方位凝聚正面能量;勇于担当、敢为人先,全领域践行重建新路。以无坚不摧之气概夺取了全面胜利,形成了“科学务实、以人为本、顽强拼搏、感恩奋进”之重建精神。此乃灾区人民众志成城、人定胜天之珍贵财富,我们要倍加珍惜、砥砺前行。

巍巍丰碑,传递无穷力量,重建精神,激励接续奋斗。迎着喷薄而出之朝阳,踏上灿然一新之起点,历经风雨洗礼、烈火熔炼的芦山人民,挺立时代潮头,自强不息、一往无前,必将斩获“五年整体跨越,七年同步小康”之更大辉煌。

二0一六年十二月

(审核:刘照辉;编辑:宋加平 黄禄艳;校对:黄建英 高玲惠)

(0)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