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传报道工作总结(喜迎二十大凝心聚力新时代)
云基奔 • 2024-01-13 04:03:05 • 次
凝心聚力新时代 昂扬奋进新征程——常德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综述
坚定不移举旗帜
理论武装引领前路、深入人心
理想信念坚定,方能把稳思想之舵。
近年来,我市始终坚持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在学懂弄通做实上持续用力,坚持线上线下相结合,不断把政治理论学习引向深入,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落地生根。
——“关键少数”带头学。市级领导以上率下、驰而不息,党员干部学在前头、走在前列。今年上半年,我市高标准高质量组织了6次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并在全省率先举办了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让群众过上好日子——习近平正定足迹》等四部图书学习使用工作扎实推进。
——理论宣讲全覆盖。我市建立了“市委部署、市委宣传部组队、各部门参与、市县联动”的理论宣讲联动工作机制。仅过去一年,市委宣讲团已深入各地各单位宣讲300场,线上线下同步受众70多万人;各区县(市)成立300余支宣讲小分队,开展微宣讲2000多场,受众30余万人。今年,市委宣传部、市社科联联合成立了“党的创新理论大学生宣讲团”,深入基层宣讲236场。
——党史学习求实效。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制定下发全市党史学习教育方案,建立学习清单、会议清单、责任清单、任务清单和实事清单,组建巡回指导组和宣讲团。推出“红色印记·百年征程”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特展,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制定实施方案,解决了一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其中,“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聚焦解决学位、床位、车位、厕位“四位”问题的经验做法,被中央《党史学习教育简报》推介。
立德塑魂育新人
核心价值强基固本、成风化人
人生需要信仰驱动,社会需要共识引领,发展需要价值导航。
近年来,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凝聚起全社会向上向善的强大力量。
2022年8月5日,武陵区丹阳街道紫桥社区“街巷小红人”党员志愿服务队成员冒着高温清除“牛皮癣”。记者 徐珊珊 摄
——先进典型层出不穷。我市坚持挖掘、选树在基层一线涌现的先进个人和集体,“身边的榜样”如群星闪耀。其中,姜开斌获评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王新法获得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周炜等53人获评“中国好人”。武陵区东江街道新坡社区等3个集体获评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林伯渠故居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志愿服务蔚然成风。我市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为载体,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2300余支、志愿者75万余人,打造了“傍晚课堂”“湖水守望”“微爸微妈”“法治夜话”“圆梦微心愿”等志愿服务活动品牌。津市市入选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其试点经验两次受到中宣部《每日要情》推介。
——文明创建走深走实。自常德今年开展新一轮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以来,成立了以市委书记、市长为组长的创建领导小组,组建工作专班,制定工作方案、任务清单、问责办法,开展了农贸市场、背街小巷等11个方面的专项整治。全市坚持“创建为民、创建惠民、创建靠民”理念,开展“干群齐参与、共创文明城”主题活动,组织市城区193家单位与109个社区(村)联点结对,干部群众对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支持率、参与率、满意率明显提升。
守正创新聚民心
宣传引导激昂有力、强音奋进
突出主题宣传,壮大舆论阵地,讲好常德故事……近年来,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工作方针,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和价值取向,持续弘扬主旋律、壮大正能量。
出新出彩的重大主题宣传,正是宣传思想战线针对舆论环境、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的深刻变化,不断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所取得的成果。我市建立重点报道机制,聚焦产业项目建设、脱贫攻坚、防疫防汛等重大主题,开辟“高质量发展看常德”“‘三高四新’在常德”“‘六大专项行动’兴沅澧”“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等专题专栏,掀起多轮宣传攻势,营造了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良好氛围。
2021年3月12日,全市新闻战线“庆祝建党100周年——‘追寻红色记忆 传承革命精神’”主题集中采访活动启动仪式现场。记者 冯顺前 摄
全市宣传大格局、“一盘棋”思想日渐成熟,实现了市内媒体与中央、省级媒体之间,市内各媒体之间,传统媒体与网络新媒体之间的相互呼应、协调联动,有效扩大传播效应,形成宣传“大合唱”。
在一篇篇稿件、一幅幅照片、一个个镜头里,常德故事讲得更响、传得更广。我市宣传推介的“口哨哥”曾祥富获评第七批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货运司机龙兵作为湖南省唯一获奖者获评全国2022年“最美职工”,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在央视《闪亮的名字——2022最美职工发布仪式》、2022年“中国梦·劳动美”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特别节目中亮相。90后乡村教师麻小娟先进事迹经媒体报道后,在省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引发学习热潮。
以人为本兴文化
精神生活充盈饱满、丰富多彩
文化是城市的血脉,也是每一个市民的精神家园。近年来,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加快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倾力推动文化事业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
夜幕降临,市城区紫菱图书馆内灯火通明,不少市民在此阅读书籍。 通讯员 张曙 摄
文化惠民不断“升温”,群众获得感不断增强。连续11年举办的群众文艺演出“百团大赛”,被群众誉为常德民间“文艺博览会”、民间文艺团体的“文化奥运会”、老百姓的“欢乐大舞台”。全市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农家书屋等文化惠民设施实现了全覆盖。市体育中心、常德博物馆等文体设施改造提质完成,3.75公里常德画墙、近100家车胤书屋等文化设施投入使用。
汉剧大戏《我娘是片钥匙》。通讯员 杨清 摄
文化之光,照亮前方,文艺精品不断涌现。丁玲文学奖作为全国性奖项开展评奖。常德汉剧高腔《帅孟奇》进京展演。常德丝弦《一封举报信》入选第十二届中国曲艺牡丹奖,汉剧大戏《我娘是片钥匙》被中国戏曲表演学会列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全国十台优秀剧目”,并作为我省唯一节目在中宣部举办的全国汉剧艺术研讨会上展演。常德丝弦《不屈的吼声》、荆河小戏《兰江渡》、鼓盆歌《菜缘》三部作品入围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第十九届群星奖评选。
突出特色展形象
文旅产业驰声走誉、熠熠生辉
文化赋能、旅游为民。近年来,我市深入实施以文旅融合为核心的“文化+”战略,把加快文旅产业融合发展作为经济转型升级的突破口,整合特色资源要素,挖掘特色文化内涵,打造了一张张亮丽的常德文旅名片——桃花源旅游区成功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柳叶湖旅游度假区晋升国家级旅游度假区。2018常德柳叶湖国际马拉松赛被中国田径协会评为2018中国田径协会金牌赛事。澧县鸡叫城遗址入选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常德河街入选首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去年,常德成功承办湖南省首届都市文化旅游节;引进湖南卫视品牌节目《向往的生活》《快乐大本营》实地拍摄;并受到人民日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主流媒体多次报道,推动桃花源旅游区、柳叶湖旅游度假区两大“国字号”景区成为游客热门“打卡”地。此外,常德卡乐星球主题公园、桃源热市云顶温泉旅游度假区、汉寿同发野生动物世界等重大文旅项目近年先后建成营业。其中,作为中南地区最大的综合性主题公园,汉寿同发野生动物世界总投资35亿元、占地2128亩,今年“五一”期间入园游客近16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1800余万元。文化产业风鹏正举,助力常德经济转型发展、行稳致远。回望过去,信心更足;展望未来,步履愈坚。新征程上,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将踔厉奋发、勇毅前行;新时代里,常德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将不断书写精彩篇章,让主旋律更加响亮、正能量更加强劲。
END来源:常德日报编辑:彭诗韵二审:郭作涛三审:陈 泳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