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荷花承恩露的后半句是什么(乾隆的诗没有最烂)
云基奔 • 2024-04-02 14:36:25 • 次
你知道我国有史以来,写诗最多的人是谁吗?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陆游、杨万里……
都不是!
正确答案:乾隆。
怎么样,是不是把你雷得外焦里嫩、两面金黄?
看到这里,可能有的朋友会说:拉倒吧你,乾隆会写诗?
呵呵,人家不但会写,而且写得还挺多,都可以申请吉尼斯世界纪录了,如果当时有的话。
乾隆写了多少首诗呢?2014年,故宫的工作人员在清理文物时发现了两个大箱子,里面装有乾隆诗稿2.8万余首,加上此前已知的1.7万多首,共计4.5万余首。
这是个什么概念?要知道,唐朝存在了将近三百年,一共涌现了两千多位诗人。这么多诗人忙活了这么多年,《全唐诗》一共才收录四万八千多首诗,而乾隆以一人之力吊打群雄,从而成为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上写诗最多的人,亮瞎了一众文人骚客的钛合金双眼。
乾隆爱写诗,爱到什么程度?据他自己说,若三天不写诗,便“恍恍如有所失”。
这是真爱,不是假爱,是发自内心的热爱。
于是,他有事写,没事也写;观花写诗,赏月写诗;登个阁楼写首诗,吃个黄瓜写首诗……
他不管何时何地,只要兴致一来,立马就开始写诗。
甚至,上厕所也写诗。
看到这里,可能有的朋友又会说:胡扯吧你,这肯定是杜撰的!
赵翼,知道不?就是高喊“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的那位,就曾亲眼看到有一次乾隆爷上厕所的时候,突然文思如尿崩,抓起厕纸一眨眼的功夫四首诗就写出来了。
这可不是野史,赵翼把这件事郑重其事地记在他的笔记里了。
赵翼很老实,肯定不会撒谎的。
再说了,如果不是真的,谁敢与皇帝开这种玩笑!
上个厕所也不忘写诗,就问你服不服?
乾隆巡视各地,在很多旅游景点留下的墨宝就更多了。比如,他曾经六下江南,当年的西湖十景碑,他一个碑写六首,来一次就留六十首诗。
乾隆几乎每天都在写诗,不可谓不勤奋。
只可惜,他老人家写了那么多诗,却没有人承认他是一名诗人,并且中国的诗歌史对他老人家也闭口不提。
为什么呀?来来来,下面我们不妨欣赏几首乾隆的代表作品:
第一首《新娘》
楼下锣鼓响叮咚,新娘羞坐花轿中。
今日洞房花烛夜,玉簪剔破海棠红。
这首诗很黄很暴力,建议未成年人在家长陪同下欣赏。
第二首《烟雨图》
雨后荷花承恩露,满城春色映朝阳。
大明湖上风光好,泰岳峰高圣泽长。
谁说皇帝忘记大明湖畔的夏雨荷了?这首诗情景交融嘛!
第三首《黄瓜》
菜盘佳品最燕京,二月尝新岂定评。
压架缀篱偏有致,田家风景绘真情。
谁说这首诗像顺口溜了,这分明就是顺口溜嘛!
第四首《过蒙古诸部落》
识路牛羊不用牵,下来群饮碧溪泉。
儿童骑马寻亡牯,只在东沟西谷边。
把草原风光写成这样,白搭你去蒙古旅游一趟。
怎么样,看完以后是不是感到一蟹不如一蟹,没有最烂,只有更烂!
像这样的代表作他老人家还有很多,不再一一列举了。
总之,乾隆的诗虽然数量庞大,质量却不高,这就是他的作品不被人广为传诵的原因。
唯一的一个例外,是沈德潜帮他完成的一首《飞雪》诗,被收录在如今的小学语文课本里。
有一年冬天,沈德潜和一大帮官员陪着乾隆游西湖,刚好天降大雪。乾隆诗兴大发,脱口而出,“一片两片三四片”。大臣们一听,赶紧叫好。乾隆很高兴,第二句也来了,“五片六片七八片”。众人一愣,只好尴尬地继续奉承皇帝。乾隆第三句紧接着来了,“九片十片十一片”。众人都呆住了,正等着皇帝往下说“十二十三十四片”,这时候沈德潜赶紧出来救场,续了一句“飞入芦花都不见”,才算救了乾隆的大驾。
严格来说,这首诗只有最后一句还算不错,前面的不提也罢。这首诗之所以会入选课本,估计是主编认为这种诗有助于小朋友数数,在学习语文的同时顺带把数学也学了。
乾隆的诗实在令人不敢恭维。当然这句话只能私下里说,有本事你当着乾隆的面说说试试,除非你活腻了。
身为皇帝,没人敢指出他的不是。据说,纪晓岚就曾经极力夸赞乾隆的诗作;沈德潜拍马屁说:“本朝御制诗,如日月经天,江河行地,千百世当奉全集为准绳”;刘墉等人甚至刻意模仿“御制体”,以示对皇帝的真心崇拜;其他的大臣也不甘落后,纷纷效仿。
面对大臣们的恭维,乾隆信心大增,写起诗来更是一发不可收拾。
而且,他一边写,一边还不忘出版。即位之前,就早早出版了《乐善堂全集》诗;而他当太上皇的时候,也没闲着,又出版了《御制诗余集》。
看到这里,可能有的朋友会在下面嘀咕了:身为皇帝,要名有名要利有利,乾隆这样做到底图个啥?
人呐,说到底就是个虚伪的动物,哪怕再谦虚的人,都渴望别人吹捧。面对大家的恭维,他嘴上说着“哪里,哪里”,心里却在说:“快夸我! 快夸我!”
人人都是如此,皇帝也不例外。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