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有哪些珍稀野生动物(罕见彪鼠出没江西九岭山首次发现)
云基奔 • 2024-02-29 23:38:44 • 次
本文内容来自于网络,若与实际情况不相符或存在侵权行为,请联系删除。本文仅在今日头条首发,请勿搬运。
近年来,我国生态保护力度不断加大,森林覆盖率也实现了显著提升,如今已达到23.04%,森林面积达到了2.2亿公顷,着实令人欣喜。这股生态保护的春风,助推着野生动植物种群的扩张。根据2022年的数据显示,我国的重点野生动植物保护率已高达74%,稀缺物种的数量也有了显著增加。大熊猫种群已增至1864只,朱鹮数量超过6000只,亚洲象总数也达到了300只,而藏羚羊的野外种群更是恢复到了30万只以上。这一系列数据无疑彰显了我国稀缺生物种群的扩大,生态保护成果的显著性。就在2022年6月下旬,江西九岭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又迎来了一次罕见的发现,这是该区域首次记录,那到底是什么罕见物种呢?
江西九岭山的保护工作人员在回收红外相机监测数据时,偶然发现了一只斑纹斑斓的猫科动物。从画面中可以清晰看到,这只斑纹动物活蹦乱跳,尾巴一甩一甩的,活泼非凡。然而,在还未确认之前,许多人难以想象,这居然是一只罕见的“彪鼠”!虽然这种生物在我国分布较广,但其总体种群并不众多,因此在九岭山保护区首次亮相,着实可谓罕见。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4月,福建汀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也曾记录到了这一物种,成为福建省的首次发现。这说明罕见的“彪鼠”正朝着北方扩散,这也是生态环境保护为其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生存空间的明证。
自江西九岭山首次发现“彪鼠”以来,该地区还相继发现了其他罕见生物,如中华秋沙鸭、白颈长尾雉、白鹇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九岭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认定为一片稀有的生物乐园,拥有独特的生态系统,坐落于长江中下游的鄱阳湖平原与洞庭湖平原之间的九岭山脉,是一颗生态明珠。该保护区内拥有典型的中亚热带低海拔常绿阔叶林,丰富的丘陵河流湿地生态系统,以及多样的生物种群。因此,这一次稀缺生物种群的扩大,实属不易。
“彪鼠”,又称斑林狸,或有斑灵狸、斑灵猫、东方蓑猫、彪、刁猫、虎灵猫等别名。其独特的外貌以斑纹为特征,布满全身,清晰可见。该生物主要栖息于森林地带,尤其喜欢选择森林和稀疏树木丛生的地方,以此建立起自己的家园。它们以捕食蛙类、啮齿动物、蜥蜴等为生,活动范围广泛,甚至偶尔会踏足人类活动区域,因为它们也是老鼠的天敌。这种生物具有出色的攀爬能力,能够轻松地捕食松鼠和鼯鼠,因此被赋予了“彪鼠”的美名。然而,由于其外貌和体型与野猫相似,很容易被误认。资料显示,它们的尾巴约占体长的80-90%,尾长在300-375毫米之间,后足长60-68毫米,耳长30-35毫米,颅全长65-75毫米,体重在4.1-8千克之间。
然而,正是人类的不慎破坏了“彪鼠”的家园,导致了它们数量的迅速减少。该物种依赖的原始森林区域不断受到破坏,栖息地急剧减少,使得“彪鼠”这一稀缺物种的数量急剧下降。其皮毛珍贵,毛茸茸、密实、花纹艳丽,被制成的裘服美观大方,因此备受猎杀。然而,由于其繁殖能力不强,每年只产一到两窝,每次产2只幼崽,使得其数量更加稀缺。基于此,该物种被列入我国的二级保护动物,但也有人呼吁将其升级至一级保护,考虑到其对保护生态平衡和农业生产的重要作用,这一建议也颇具合理性。
总的来说,江西九岭山首次发现“彪鼠”的出现实属不易,虽然其种群规模尚未有确切数据,但这一发现无疑丰富了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为该地区的生态系统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江西作为生态环境保护的先行者,其森林覆盖率已稳定在63.1%,自然保护地数量达547处,占国土面积的11.46%。这为生物种群的繁衍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也是生态保护事业取得成就的有力佐证。
以上内容资料均来源于网络,本文作者无意针对,影射任何现实国家,政体,组织,种族,个人。相关数据,理论考证于网络资料,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本文作者赞同文章中的律法,规则,观点,行为以及对相关资料的真实性负责。本文作者就以上或相关所产生的任何问题任何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直接与间接的法律责任。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