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被流放了几次(屈原被二次流放)
云基奔 • 2024-03-20 09:00:33 • 次
公元前299年,屈原从汉北流放返回郢都。公元前296年,楚怀王死于秦国,因遭楚怀王幼子子兰等贵族排挤诽谤,屈原被第二次流放,放逐江南。对于屈原流放江南的路线,众说纷纭,近期细读了屈原诗集,从《九章哀郢》、《涉江》大致推测出了流放江南的路线。
屈原雕像
在《九章哀郢》中写道:“忽若不信兮,至今九年而不复”。意思是:突然遭放逐不被信任啊,不能回郢都至今已有九年时光。屈原先后两次被流放,第一次流放汉北,当时还并未革去三闾大夫(负责宗庙祭祀,兼贵族子弟教育闲差)一职,而第二次流放江南,流放时才被免去三闾大夫职务,因屈原是在顷襄王三年(公元前296年),楚怀王死于秦国后,被顷襄王流放江南,从此意可以推测出,《九章哀郢》是屈原在顷襄王十二年(公元前287年)所作的。《九章哀郢》有五句写道屈原流放出行时经过的地方,原文写道:“发郢都而去闾兮,怊荒忽之焉极。过夏首而西浮兮,顾龙门而不见。将运舟而下浮兮,上洞庭而下江。背夏浦而西思兮,哀故都之日远。当陵阳之焉至兮,淼南渡之焉如?”意思是:从郢都出发离开旧居啊,前途渺茫我罔然不知何往。经过夏水的发源处又向西浮行啊,回头看郢都东门而不能见其模样。将行船向下顺流而去啊,过了洞庭湖又进入长江。背向夏水边而思念郢都,故都日渐遥远叫人悲伤!面对着凌阳不知到何处去啊?大水茫茫也不知道南渡到何方?从现今的路线看,屈原流放江南是从郢都(今湖北荆州)出发的,经过夏首(今湖北沙市东南),由洞庭湖进入长江,过夏浦(湖北汉口)至陵阳(据说为今安徽青阳县南),这是屈原流放江南上半部分路线。
下半部分路线,在《涉江》中给出了我们答案,文中写道:“哀南夷之莫吾知兮,旦余济乎江湘。乘鄂渚而反顾兮,欸秋冬之绪风 。步余马兮山皋,邸余车兮方林。乘舲船余上沅兮,齐吴榜以击汰。船容与而不进兮,淹回水而疑滞。朝发枉陼兮,夕宿辰阳。苟余心其端直兮,虽僻远之何伤。入溆浦余儃徊兮,迷不知吾所如。”其意思是:可悲啊,楚国没人了解我,明早我就要渡过长江和湘水了。在鄂渚登岸,回头遥望国都,对着秋冬的寒风叹息。让我的马慢慢地走上山岗,让我的车来到方林。坐着船沿着沅水向上游前进啊!船夫们一齐摇桨划船。船缓慢地不肯行进啊,老是停留在回旋的水流里。清早我从枉渚起程啊,晚上才歇宿在辰阳。只要我的心正直啊,就是被放逐到偏僻遥远的地方,又有什么妨碍?进入溆浦我又迟疑起来啊,心里迷惑着不知我该去何处。从现今的路线看,屈原从鄂渚(今湖北武汉一带),渡过长江后,改旱路沿江上行,乘大船渡过洞庭后,改乘小船沿沅江逆水而上,早上从枉陼(今常德市一带)出发,晚上到了辰阳(今湖南省辰溪县),之后从沅江改道溆水河逆流而上来到了溆浦(今湖南省溆浦县),并在溆浦生活了近8年时间。
在公元前280年,溆浦所在的黔中郡被秦将司马错占领,见《素本纪》载:秦昭王二十七年“使司马错发陇西,因蜀攻楚黔中,拔之”,秦昭王二十七年即顷襄王十九年(公元前280年)。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陷郢都,屈原辗转来到湘水支流汨罗(今湖南省汩罗市)一带,在极度苦闷、完全绝望的心情下,于农历五月初五在汨罗江边抱石投江,以徇报国。屈原死后,百姓敬重他,哀悼他,因为他是和危害楚国的奸臣小人奋斗而死的,所以到了他的忌日,百姓们就挂起昌蒲剑,喝着雄黄酒,预防奸邪的侵害。同时,因五月初五正值端午节,百姓们怕他的尸体被鱼龙吃掉,便在这天包粽子投水祭之,并摇着龙船,到处去寻觅诗人。屈原的这种爱国精神,已经在中国人民心中生了根。
以上如有不妥之处,欢迎大家评论区留言指出,谢谢!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