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鸣大放大字报是什么(从文革时期的四大看人与人做到互相理解有多困难)
云基奔 • 2024-03-27 05:53:43 • 次
文革时期的四大,指的是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大鸣大放,指的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简称后称为大鸣大放,意思是谁都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而大字报大辩论与大鸣大放有类似的含义,就是不论对谁有意见(当然不绝对,总会有人除外),都可以写出来贴到宣传栏,或者自己想到的任何地方。大辩论就是辩论的双方,就有一个问题公开辩论,谁能够引经据典驳倒对方,谁就是革命的,反之当然就是反革命的。
按照一些人“真理越辩越明”的说法,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所有的事情都应该能通过辩论明辨是非。但是事实上,这只不过是善良的人们的良好愿望,现实中,是有很多人根本是不讲道理的。所以很明显,四大并没有达到“越辩越明的效果,才导致从四大发展到后来的武斗。最主要的原因,是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前提下,辩论失败并不意味着输了,而是意味着政治生命的结束。所以文革时期的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并没有达到“从天下大乱达到天下大治”的结果。这一切,都是因为人性的复杂决定的。
现在我们很多人说,屁股决定脑袋,这只是说的正常情况下。在文革那个狂热的年代,很多时候的辩论,与个人所处的阶级立场和个人利益,没有任何关系。所有辩论的目的只有一个——证明自己是真革命,是毛泽东思想的捍卫者。无疑,自己是革命者的同时,只能证明对方是反革命。如果双方甚至多方都这么想,那最后的结果是什么,自然就不难想象到了。所以在四大开始后的一两年内,四大不够用,最后只能付诸武力,武斗自然而然地到来了。
由于四大时期成立的革命组织太多,大家对自己的政治主张都不能说那么清楚,更何况与自己不是一派的观点?就当时来说,这些造反派的主要成员都是未经世事的学生,基本上不怎么涉及利益。所以大家争来争去,都是谁的观点更正确,更革命,更接近伟人表达的意思。不过大家从小接受的是同样的教育,家庭环境虽然有所区别,但是大多数都“差不多”,因此互相之间理解起来本不应该这么困难。
事实上却是,所有人所有造反派组织,都只会认为自己的理解是正确的,而与自己不同的帮派的人,自然是错误的。这充分说明一个问题,人要把自己的思想观念装进别人的脑子,实在是太困难了。龙生九子,各有不同的命运,所以才会有不同的形态。相对来说,人类其实比龙复杂的更多,所以才有“世界上最难的是把自己的思想装进别跟的头脑”这样的说法。
从表现形态来说,文革时期的大字报大辩论,与今天自媒体上的精彩纷呈十分相似。区别在于,当今自媒体上辩论失败的结果,可能什么都没有,也可能会损失一些粉丝和流量。而在当时,辩论失败的结果比今天恐怖很多,可能面临着成为反革命,失去政治生命的代价。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政治生命的终结,意味着一生难以成为正常人。想一想今天的自媒体,有多少人还会用“黑五类”打击别人,就能明白当时有多恐怖。所以才有那么多人用生命捍卫自己的信仰,最终爆发全国范围内的大规模武斗。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