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趣闻百科

禅意的意思(是画还是没有文字的诗宫崎骏笔下充满禅意的世界)

云基奔 2024-01-09 20:47:20

摘要:前言:上世纪八十年代宫崎骏在动画界就已经是大师级别的画家了,他作品中深刻的主题,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以及对于绘画无限的热爱,都使得他的作品充满着quot;宫崎骏quot;式的独一无二的魅力。

前言:上世纪八十年代宫崎骏在动画界就已经是大师级别的画家了,他作品中深刻的主题,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以及对于绘画无限的热爱,都使得他的作品充满着"宫崎骏"式的独一无二的魅力。《时代杂志》也曾赞誉他:"在一个高科技的时代,宫崎骏这位动画电影导演,用最古老的方法创造出了不可思议的作品。"在他创作的三十年间,他每一部作品的诞生都会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他的动画不仅给孩子带来欢笑,同样让大人回归曾经最童真的时代。同时他还被誉为是第一个将动画上升到人文高度的思想者,迪斯尼也将他称之为动画界的黑泽明。同样宫崎骏也将佛教宗门中最重要的禅宗思想融入作品中,下面我们就走进宫崎骏的动画世界,来探讨禅意思想对宫崎骏的作品产生了哪些影响。

宫崎骏采访照片

一、 日本文化中的禅意

禅意是一个十分抽象的概念,人们对于禅意更多的是意会并不能做到言传。若要界定禅意到底具有什么内涵,我们首先不可避免的就是探究禅宗。因为禅意是由禅宗中升华而成的一种对生活和文化创造的理念。更早于禅宗的则是禅,所以说从禅发展到禅宗再到禅意,可以说是一种思想文化艺术的延伸。

禅最早起源于古印度文化中的瑜伽,最早的意思是静虑即冥想。原本作为印度宗教中的一种特定的宗教实践,后来被佛教兼并,禅从此被纳入佛教,成为了佛家中极其重要的修行方式。南朝时期,第二十八祖菩提达摩来华传教,并且创立了禅宗,他也成为了中国禅宗的始祖。禅宗的发展在我国唐末五代时达到了顶峰,成为了中国佛教中最大的宗教门派。从七世纪开始,日本文人入唐学习,将禅宗带回日本,从此属于日本的禅宗文化诞生,因为禅宗的思想理念很符合当时日本人们的需求,同时还与日本本土神道教相互融合,所以禅宗在日本全面的发展起来,并成为日本文化的精髓。

禅宗是日本发展最深,普及最广的佛教门派,在发展中它也形成了一套特有的文化,对当时日本人民的生活、价值观以及伦理道德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而禅意的本质实际上也是也是禅的升华,作为日本人民的一种精神寄托,同样也是我们人类智慧的结晶。禅的核心观念是用心去追逐自由,不需要形式的约束,不必出家、不必自我牺牲,只要心中保持着一份超脱,便可以成佛而这种对于自由的追逐和向往从而形成的"回归"理念实际上就是禅意的核心观念。

古画中的禅

二、 宫崎骏的画和禅意

宫崎骏在动画界的地位和成就是目前为止无人能及的,他的每一部作品都能带给观众前所未有的宁静和温暖。在这个什么都以"快"为主的快餐时代,宫崎骏独辟新径,坚持用自己的手一笔一画的创作他心中的小世界。禅文化在日本文化中本就有着极高的地位,但宫崎骏却能巧妙的将自己的画和禅意完美的结合在一起。

1、 宫崎骏童年透露出的禅意

宫崎骏的童年对于他作品的创作产生了很深的影响,虽然出生在东京,但是因为二战的原因,他很小的时候就跟父母搬离城市,来到乡村生活,这也是为什么他的作品中经常会出现大片的田野和茂密的森林。在乡村的日子就好像居住在世外桃源,这为宫崎骏后期创作积累了不少素材。但因为母亲身体的原因,为了给母亲看病他们又再次回到了东京。

宫崎骏和他的作品

宫崎骏小时候的梦想是做一名飞行员,所以他经常画各种各样的飞机,虽然在之后他并没有实现这个梦想,但是他将自己童年的理想以及对于乡村生活的怀念都融入自己的作品中。《白蛇传》是日本第一篇彩色的动画电影,宫崎骏爱上动画也是从这里开始的。看过苏俄的《雪之女王》后更坚定了他想要做一名动画师的决心。从最底层的原画人员到后来的导演,宫崎骏凭借着自己的努力一步一步走向成功。

宫崎骏之所以能获得成功,一是因为他将自己对于生活的热爱毫无保留的奉献给动画电影,更重要的一点是宫崎骏作品中蕴含的深刻的禅意,并且将禅意作为自己画中的情感力量。并通过魔幻、超能力、未来世界等极富想象力的题材来塑造自己的作品。他通过丰富的想象,搞笑的情节,真实的人物形象塑造来表达一些更有普遍深刻含义的东西。他说过自己创作的动画并不只是要让小孩子发笑,他更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净化人心。

宫崎骏画中飞行员

这与禅的追求不谋而合。禅宗美学基础的三个核心:"一是空,二是悟,三是境。"宫崎骏的作品立足于平凡人的平凡生活,用直觉而不是刻板的理论去勾勒作品中的偶然和不可能,将故事和情节融为一体,虽然没有在镜头和画面中说禅论道,但是却将禅意蕴藏其中。

虽然有些时候他的作品中也会出现一些血腥肮脏的场景和画面,如《幽灵公主》中砍下山神头颅的场景,《千与千寻的神隐》中无面人吞食妖怪的场景。虽然这些场景描写的是恶,但是其目的却是希望人们通过挣脱这些诅咒和束缚,感受到解脱和豁达。也正是因为有这些肮脏的场面做对比,"净化"才在作品中有了更好的表达。

《千与千寻》

2、宫崎骏作品中透露出的禅意

(1)《龙猫》:自然中发现的禅意

禅的修行被人归纳为四个特点:单纯、直接、自持、克己。《龙猫》这部影片毫无疑问我们可以看到前两个词的特点。不论是从前期的策划还是后期的制作,宫崎骏都极力营造出纯粹和自然的氛围。无论是绘画手法,还是画面构图,又或者是人物塑造与故事情节,这部影片都拿捏得恰到好处。《龙猫》是宫崎骏执导的第五部作品,如果说《天空之城》确定了宫崎骏的创作风格,那么《龙猫》就可以说是他成熟作品的代表。

这部影片也可以说是宫崎骏画风中最轻松的,并且充满着乡村的气息,将朴素的自然风景和孩童天真无邪的笑声结合在一起。宫崎骏这部作品中的禅意也主要存在于这两姐妹身上。小梅小月两姐妹发现龙猫,在它的肚子上睡觉,跟它一起玩耍,一起坐猫公车,这一切看上去都十分的轻松自然,但这些简单而又自然的场面背后都蕴藏着素朴的禅意。

其实孩子一直都频繁的出现在宫崎骏的作品中,因为他们比大人有更多的可能性,并且他们非常年轻没有被世俗污染。他们的内心世界也并不都是欲望,对待身边的事物也依旧保持着善良和好奇心。宫崎骏对于孩子形象的塑造与禅的目的十分接近,佛教在从印度传播至中国的过程中,由于民族特色等一些外部原因,佛教大师等人在此之上介入了很多肤浅的个人观点,禅的目的就是为了除去一切表象,而这群孩子就代表了人们曾经最真实的样子。因为她们的纯真无邪,所以她们才能看到大人们看不到的龙猫和煤炭精灵。

龙猫全家福

此外禅宗中还说过一句话:"于默动静,一切声色,尽是佛事。"宫崎骏的作品中台词也十分精简,很少出现大段的台词和复杂的对话。特别是在《龙猫》中,在搬家的卡车里,小梅盯着小月手中的糖盒,小月倒出一颗给她,在中文版本中这一段加入了一句台词:"谢谢姐姐。"在日版中却没有这句话,小梅在接过糖之后就自己去一旁仔细研究。

这不仅体现出一个孩子对于事物好奇的表现,同样也体现出小梅小月两姐妹之间深厚的情感

虽然中文版本的看上去更加有礼貌,但是却缺少了这份温情,增添了几分教化的滋味。就像禅宗中说到的"不立文字,教外别传"。很多时候往往不需要文字的束缚,直接进入事物,达到心物统一,物我两忘的境界。简洁明了,点到为止,一方面会将观众的更多注意力吸引在画面上,另一方面也会给观众留下更多想象的空间,让他们在作品中悟出自己对于生活的体会。

龙猫和煤炭精灵

此外本片中最重要的就是宫崎骏对于拍摄手法和色彩的运用。开篇一个全景镜头将温暖的日光和美丽的乡村景色展现在观众面前,随处可见的宽阔的田野,茂密的森林,人物在广阔的自然背景之下,没有过多的装饰,构图简单将自然的美和人与自然的关系展现的淋漓尽致。没有导演刻意雕琢的痕迹,完全像是对一个日常生活的写照。

另一方面色彩运用丰富却也不张扬,以蓝、绿、灰为主,给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线条的勾勒也并不复杂,却极具神韵极,将日本文化融入作品中。除了龙猫、煤炭精灵这些虚构的角色之外,其余的景物在现实生活中大都被宫崎骏见过,并且为了让画面呈现出最真实的状态采用了古典的方式进行全手绘。这一切不仅与宫崎骏的思想一致,同样和禅宗中追求自然的想法相符合。在人身上所表现出的就是真诚,在艺术上表现出的就是无装饰,不做作。

龙猫和小月

(2)《千与千寻的神隐》:找寻自我中发现的禅意

在汉语中自觉有自我察觉和自我主动去做两个含义,在佛教中"觉"就是"佛"的意思,有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三个含义,而禅宗是佛教众多派别中最注重自我修养自我觉察的门派,主要表现也体现在对自我和身边的事物如何认识,以及对本质的探寻。有了认识就要净化,以此来达到"佛物如一"的境界,而宫崎骏的《千与千寻》则恰好将这一思想表达了出来。

2001年《千与千寻》上映一举打破了当时日本的票房纪录,短短四天的时间就已经收获了将近20亿日元,甚至超过了《泰坦尼克号》,也作为第一个获得金熊奖的动画电影站上了领奖台。故事背景发生在一个鬼神的世界,女孩千寻与父母在去新家的路上误入隧道来到一个他们陌生的属于鬼神的光怪陆离的世界,在这里的日子他们通过汤婆婆和小白的帮助,逐渐适应这个世界,最终回到了自己的世界。

《千与千寻》海报

影片的主题讲述的是以千寻为主的主演人物,在这个陌生的鬼神世界从迷失到最终的找回自我的过程。千寻作为本片的主角,她的回归之路也是最漫长的。开始的千寻自私地抱怨乡下新家居住条件不好,进入隧道害怕躲在母亲身后。这一系列的描写都将她塑造成了一个自私胆小的形象。但进入到鬼神世界里,为了家人她开始努力,最后她变得勇敢真诚,能够独立并且能够帮助他人,这与开始的千寻判若两人。

同时名字作为一个人身上最重要的标志,在影片中也成为了"自我"的隐喻,因为在这个世界中忘掉自己的名字就再也回不去了。千寻在记住自己的名字同时还帮小白找回了名字。同样也历经重重困难最终挖掘自身潜能帮助小白求得了汤婆婆的原谅。宫崎骏将一个女孩的成长过程摊开给我们看,让我们知道了一切努力的终极目标就是回归。一个人坐水上电车,就代表着千寻已经变得坚强勇敢,这趟路途同样也是一场洗涤,让千寻在在找寻自我的时候快速成长,最终实现灵魂的洗涤。这也是开头我们说到的禅意的真实目的以及对于回归的理解。

水上电车

(3)《风之谷》:平等融合中的禅意

宋代是禅宗发扬和兴起的时代,那时禅宗的教义总结归纳就是四个字:"和、敬、清、寂。"其中第一个字和也是宫崎骏作品中强调的平等和谐。不仅要与自我和谐,他人平等和谐,最重要的是和自然平等和谐,这和禅宗的思想也趋于一致。禅宗中讲究的是:自然走向自心,再到自心回归自然。人与自然平等融合这不仅是禅宗想到表达的,同样也是宫崎骏作品中表达最多的主题之一。

《风之谷》作为宫崎骏第一部完全由自己原创的动画电影,是根据他的同名漫画改编的,因为这部影片宫崎骏才奠定了他在动画界的地位。影片重点讲述的是在大战中人类文明毁灭幸存下来的人类为了生存战斗,甚至牺牲自我最终和自然达到和解的过程。虽然影片整体是关于战争,但是并不注重描写战争,而是将重点放在了人与自然上。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创造出了越来越多的机器,逐渐人们开始让自己放在了世界主宰的地位,开始想要臣服自然改造自然,正是因为这种想法,才导致人与自然走向割裂。

《风之谷》中荷母一直以来致力保护森林,娜乌西卡也是为了恢复自然,但前者希望维持原貌,后者则希望推翻重建。宫崎骏最开始的时候是带着一种摧毁的观点以此来警示人类,但是到后来就发展成了共生。不论是《风之谷》还是《天空之城》他都表达出同一个观点,人类和自然应该和谐共处。娜乌西卡要拯救人类恢复和平,需要的是"心"的力量,这也就是禅所说的"直心是道场,直心是净土。"只有凭借"心"的力量,尊重生命,尊重自然人来才能与自然共生。

《风之谷》

3、 从宫崎骏的画看中国动画的禅意

在宫崎骏的画中禅意一直是复杂的,但实际上禅意的内核十分简单。宫崎骏的作品独特的魅力并不体现在他作品中的日式风格,相反他作品中经常会出现欧洲风情,人物也都过着西式生活。而他作品中的民族气息往往都掩藏在细节,是对自然的尊重,对勇敢的赞扬。反观中国的动画自《大闹天宫》以来一直都在走下坡路,究其原因也是因为中国在动画创作中有着几大误区。

《哪吒》剧照

第一是中国动画以《三个和尚》、《九色鹿》、为代表的作品曾经在世界风靡一时掀起了一阵水墨动画的热潮,但随着而来的是不断的后退,胡适说过:"我国文学有三大弊端,无病呻吟、效仿古人、言之无物。"这正是我国动画的现状。效仿古人并不是说不可以,因为我国古代创造出的艺术结晶一直都受世界称赞,近年来创作出的《哪吒》、《白蛇》都获得了极大的赞誉,他们的成功一半是有经典成分在其中,另一半也是最重要的是他们在其中加入了自己的创作思想。

另外一个则是面对外国动画的成功我们选择了照搬照抄,认为我们可以复刻外国动画成功的案例,但是在复制的过程中我们就逐渐迷失了自己的文化内核,也越来越依赖外国动画。所有的成功都是基于当地的文化背景以及个人的创新思维,一味的依赖借鉴并不能达到真正的成功,反而会禁锢自己的思维,缺乏了属于自己的民族内涵。

最重要的一个就是在发展的过程中禅的精神已经消失不见了,在欧美国家认为禅的根据地是中国,但如今想要寻找禅的精神就只能到日本。在宫崎骏的动画中将禅意表达的淋漓尽致,将禅仪式的"不说破"原则表现的淋漓尽致,让作者在作品中感悟,体验。将自己民族的特点不知不觉的融入其中,不按形式和套路,使之流淌在作品的潜意识中。这才是我国动画需要真正去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宫崎骏和他的动画人物

结语:宫崎骏一生创作动画,但他始终觉得自己是在做艺术,并不是在做商业。他创作作品的初心也是为了让观众在电影中得到放松,找回自己童年的影子,并且有自己的体验和感悟。他认为在现代像迪士尼这类的动画制造公司太过商业化,追求功利而忘了动画真正的意义是什么。他创作作品也并不是为了迎合人们的喜好,而是将自己的想法融入其中,传达出怀抱梦想的重要性。将禅意融入其中也是希望能够让人们在这忙碌的世界享受片刻的温暖和宁静。

参考文献:

1、《禅意与化境》

2、《宫崎骏:日本动漫艺术的集大成者》

3、《宫崎骏的暗号》

(0)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