螭吻怎么读(国宝小助手匠心独韵辽代琉璃螭吻)
云基奔 • 2024-03-29 23:48:58 • 次
岁月失语,惟器能言,
我们曾认为历史是沉寂的。
伴随着叶落花零、星移月隐,
尘封千年的国宝,惊艳了时光。
你看那牛牺尊的精巧器型,温顺敦厚却内藏乾坤;
你读那木板漆画的生动故事,简单朴实却启化人心;
你品那北魏玻璃器的清透蔚蓝,静默不语却耀世千年……
“同博蓝”志愿守其形,护其身,替其言,
每件宝藏都拥有自己的“守护人”,
他们讲述一件件国宝的前世今生......

01
中国的古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独树一帜,它们造型优美、技艺精湛,是古代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台基、梁柱和屋顶是中国古代建筑中三个最重要的地方。其中,最出彩的就是屋顶部分。屋顶的正脊两端有一种常见的建筑构件——螭吻。今天,让我们在这里与它相约。
螭吻,又名鸱吻、鸱尾。《辞源》中这样解释:鸱吻,宫殿屋脊正脊两端构件上的装饰,以外型略如鸱尾而称,又名蚩尾、祠尾。古人认为蚩尾乃水精,能辟火灾,故以为饰。实际上这就是古代一种防火观念、意识和愿望的体现。传说中螭吻是龙的第九子,形似鱼龙,龙首怒目,可避火灾、调风雨。它还有个雅称叫“好望者”,主要负责看护房屋建筑横脊,可以说它的职责就是一位“平安大使”。
现藏于大同市博物馆的这对辽代螭吻出自大同市华严寺薄伽教藏殿顶,呈现出含口吞脊、尾端前伸的造型,鳞纹细微,耳后有足,足上四爪,造型精美。这对螭吻釉色斑斓,栩栩如生,是大同地区极具代表性的辽代建筑饰件,虽历经千年风雨,至今依光泽灿然,同时也表达了人们祈求安宁幸福的愿望。
螭吻不仅寄托着古代劳动人民的愿望,更反映着不同朝代的文化变迁。几千年来,螭吻作为生活在屋顶上的精灵,是诗意和美好的存在,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神来之笔,更是承载于建筑背后的中国记忆!

插画创作:志愿者 晋一丹
“我”的档案
名 称:琉璃螭吻
年 代:辽代
高 度:2.86米
底边厚度:0.37米
材 质:琉璃
策 划:殷 燕
文 字:志愿者 晋一丹
审 核:林 皓 文 慧
编 辑:王雅玲
责 编:王利霞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