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学成必归下一句是什么(教育纵横探青春需要一份历史感)
云基奔 • 2024-03-03 05:31:54 • 次
钱学森早年说过:我一直抱定一个信念:“学成必归,报效祖国!”归国后,有一次主席问钱学森是什么一直支持着他就算是历尽千辛万苦也要回到祖国的信心。钱学森老先生不假思索的想了一下说:“苟利国家,不求富贵。”为什么钱学森一生念念不忘报效自己的祖国?就是因为他生长于中国那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时代,对祖国百年屈辱的历史,有着痛苦迷茫的体验,有着刻骨铭心的感悟。如果没有一份深沉的历史荣辱感,他和一大批爱国科学家怎么会毅然决然放弃小我,放弃发达国家的丰厚待遇,毅然回到新中国,追求大我?
每次重温钱学森回归祖国、报效祖国的故事,都会令人心潮澎湃,敬佩不已!作为一名基础教育工作者,自然就联想到自己每日的立德树人工作,想到时下如何用历史故事启迪引领青少年,自觉远离游戏、远离欺凌、远离无聊、远离郁闷、远离颓废,向着朝气蓬勃、积极向上、学必有成、成必报国的方向迈进。
老话说:读史使人明智。何谓“明智”?“明智”就是耳聪目明,明白事理,头脑不糊涂,思想不迷茫,心中知是非。中华民族发展史有无数案例都告诉我们,一个人从小就了解自己国家的辉煌历史,就会自然对自己的祖国产生认同感、自豪感、责任感。从而打开眼界,提升境界,开阔心胸,就会对自己的学业、青春和生命有一番新的感悟和认识。
自古以来,我们中华民族就英雄辈出,涌现出了大量可歌可泣的爱国故事,如果青少年学生能够从其中几个英雄人物和爱国故事中获得启发和激励,也许就会对自己的人生规划走向产生重大引领作用。那么如何让学生有一份历史荣辱感呢?除了常规的历史、政治学科学习外,利用周末和假期,组织学生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党史教育基地、战役纪念馆、烈士陵园等地方实地参观学习,听解说或报告,或者组织集体观看反抗外来侵略的电影、电视剧等等,都会帮助学生通过英雄人物和爱国故事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
让学生多学点历史,多了解历史,不仅仅是学校老师的责任,家长、社会各界都应该站在培养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度,共同为学生提供优秀的历史素材,让英雄故事尽可能早的走进学生的心田,滋养、引领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启发、激励每一个学生有理想、有追求、有责任、能奋斗,积极主动将个人梦想融汇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来!
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学生,在学好文化知识的同时,应该自觉主动的学习了解我们伟大祖国五千年发展史和世界史,从历史中汲取丰富的精神营养,增加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增强爱国意识和报效祖国的能力,使自己的青春更厚重、更丰富、更广阔的,让自己的人生更有意义,更有价值,更有光彩!
(作者:李维东)
注:原创首发,欢迎关注。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