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格的意思(小老婆由来考最早并不称妾)
云基奔 • 2024-01-14 23:11:41 • 次
从娄到妾——“小老婆”的由来
整整一个月,参加“礼遇中国”跨国文化交流活动,“梧桐树下戏凤凰”一点号的更新也受到了影响,现在开始要加紧写作。
在白罗斯,发现那里美女特多,而且男女性别比例失调,女多男少。在过去,这种情况下会允许男人纳妾,为一部分找不到丈夫的女人寻一个归宿——当小老婆。
纳妾现象,或者说小老婆现象,是何时出现的?其实早在4000-5000年前的父系社会,已出现男人不只一位异性配偶的现象。传说中,这一时期的舜帝就是多妻,一说他有2个妻子,她们都是尧帝的女儿,长女叫娥皇,次女叫女英,这也是姐妹嫁一夫的早期传说;另有说舜是3个妻子,一叫娥皇;,另两个一叫羲和,系太阳女神;一叫常羲,是月亮女神。她们之间是没有等级差别的,都是妻子。
在现代考古中,原始“多妻”现象也被发现。1975年在甘肃武威皇娘娘台考古发掘中,发现了很多夫妻墓,其中有两座墓是一男二女。
这些墓葬属于公元1600年前的齐家文化晚期。据考古报告,在48号墓中,一男子居中仰卧,两个女子分列左右,侧身,面向男子,下身屈肢,两手屈放胸前,两女子之间看不出等级差别,右侧女性较年轻,推测是男人的两个妻子。值得注意的是,这三人是—次埋葬的,有殉葬的可能。
而当年齐家文化已流行“一夫一妻”制,这种一男二女墓说明,当时有的男人不只是一位老婆了。当然这种多妻现象不会发生在普通男人的身上。
48墓号男子随葬品很丰富(见上图),身上的石璧多达83件,玉璜1件,脚下方随葬陶罐7件,平底尊2件,豆1件,小石子304颗。这决不是一般男人可以有的,一定是当时的“领导”。
在多妻现象后,“一夫一制”成为人类婚姻的主流。但同时,允许妻子之外异性配偶的存在,于是出现了从属于妻的“娄”,这便是大家谈论不多的“妻娄”婚姻制度。
何谓"娄"[lóu]?东汉经学家郑玄就《仪礼·士昏礼》注称:“古者嫁女,必侄娣从,谓之娄”。“娄”字本意也有陪嫁的意思,《尔雅·释言》即称: “娄、将,送也。”
(晚清丈夫与妻妾,老照片)
起初,娄与妻之间是有血缘或亲情关系的,随嫁是侄女或妹妹,属于同一家族的女性,娄从属于妻,为丈夫服务,有后来侍妾的作用和功能。这在春秋时期是很流行的婚姻形态。据《左传》,当年秦穆公将女儿文嬴嫁给晋公子公重耳(后来的晋文公),让几个妹妹陪嫁,其中有怀嬴。
所以《左传·僖公二十三年》记载,怀赢曾为重耳端洗脸盆,即所谓“奉也活盥”。怀赢不乐意侍候重耳洗脸,他洗了手不用手巾擦手,挥挥手把水甩干。怀嬴很生气,说: “秦晋两国地位平等,为什么轻视我?”公子担心引发政治矛盾,遂脱掉上衣自囚,以赔礼道歉。
(民国女子,现代影视)
在古籍《易经》中,也有妻娄制反映,其中第54卦“归妹”,就是以娄为卦象占卜:“初九,归妹以娣。跛能履,征吉。”
唐朝经学家孔颖达称:“女,谓之妹,从姊行谓之归。……跋能履者,妹而继姊而娣,虽非正配,不失吊道,犹跋人之足然,虽不正,不废,能履。”
(古代新娘,现代影视)
妻娄制早在商代已存在,从安阳殷墟出土的甲骨卜辞中,已发现了这种婚姻现象。商承乍在《殷契佚存考释》中认为,卜辞中的“奂”便是指娄婚。 而到周代,妻娄制度特别流行。《诗经》便有不少诗的内容反映这种情况。如《豳风·七 月》:“七月流火……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有一种解读,认为是女子担心陪嫁女主人做娄,所以才伤悲的。
妻娄制是古代中国长期流行的妻妾制的滥觞,娄与妻的关系真实有亲情、血缘关系,而妾则不一定。
(清朝皇帝与后妃,现代影视)
需要说明的是,与纳妾一样,娄也是有数量限制的,且流行于权贵之间。据《春秋公羊传》,周天子娶王后,可有妻娄12名;诸侯娶夫人,标配可以是1妻8娄。其他权贵,如卿大夫也可以有娄的,但只能是随嫁的娣侄。
一妻多娄的“妻娄婚姻”形态,到秦以后就不再流行,代之以一妻多妾制,妻妾之间的情亲、血缘关系不再有要求。
到民国时,妾又改头换面,被称为“姨太太”、“二奶”、“三奶”等等,也有称“大房”、“二房”、“三房”,民间干脆称妻子以外的配偶为“小老婆”。
(妻妾成群,现代影视)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