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历史杂谈

身败名裂(身败名裂的四个原因)

云基奔 2024-01-11 10:33:47

摘要:曾国藩,能够在满族人统治的大清王朝,成为一代封疆大吏里,确实有很多过人之处。在他身上,实现了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被誉为“中兴第一名臣”、“中华千古第一

曾国藩,能够在满族人统治的大清王朝,成为一代封疆大吏里,确实有很多过人之处。在他身上,实现了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被誉为“中兴第一名臣”、“中华千古第一完人”。曾国藩先生曾说,导致一个人身败名裂的原因有四:一,骄盈凌物者败;二,昏惰任下者败;三,贪刻兼至者败;四,反复无信者败。

一,骄盈凌物者败。

常言说:“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有人仗着自己有点本事,就恃才傲物,目空一切,与人相处,不懂得审时度势,不懂得谦虚谨慎,这样的人,就算有再大的本事,也难逃失败的命运。

古今中外,因骄傲而身败名裂的典故,比比皆是,楚霸王项羽出身贵族,力拔山河,英雄盖世,拥兵百万,一直不拿亭长出身的刘邦当回事,最后导致兵败如山倒,落得个乌江自刎的悲惨结局。三国时的关羽,因掉以轻心而走麦城;拿破仑因骄傲而兵败滑铁卢;庞涓因骄傲被孙膑的军队乱箭射死。

二,昏惰任下者败。

如果一个人不明是非,不守原则,随意任用下属,纵容手下违法乱纪,胡作非为,就不会取得别人的信任。这样的领导,刚正不阿的君子不会被重用,身边聚集的全是趋炎附势的小人,无论做什么事,终究会失败的。

三,贪刻兼至者败。

为人贪婪、苛刻的人,也注定会失败。儒家讲“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不义之财不可取”,但古往今来,能不被名利诱惑的人如凤毛麟角,栽倒在金钱、名利、女色上的达官显贵却比比皆是。儒家讲中庸之道,做人做事要适可而止,虽然大家都需要金钱,但不能贪得无厌,否则就会带来灾祸。

乾隆时期的和珅,可谓富可敌国,如果不是因为贪婪,怎么会贪污那么多钱?几辈子也花不完呀。如果他能懂得中庸之道,适可而止,见好就收,也就不会落个身败名裂的下场了。

四,反复无信者败。

人无信不立,诚信是一种做人必备的德行。无论古今中外,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任何人如果失去信用,都不可能在这个社会上立足。一个拥有诚信的人,会赢得别人的尊重和信赖,季布之所以“一诺千金”,就是因为他讲究诚信,只要他答应一声,比千两黄金都珍贵。相反,一个反复无常的人,就不会有人愿意和他结交,更不用说做成什么事业,大展人生宏图了。

(0)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