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意失荆州的人是谁(关羽大意失荆州其实)
云基奔 • 2024-03-29 09:45:04 • 次
师友们好,我是故事荟苑,今天说的这件事,史书上没有记载,只是近年来考古新发现的一些资料,据此推断而来,权当故事看吧。
人们常说,大意失荆州,意思是关羽荆州之失,是因为大意所造成的。
其实事实并非如此,荆州之失,失之必然,原因有多个方面,但有一个决定性因素,是人们未曾谈过的,让我们先回顾一下当时的情况。
建安24年7月,刘备自立为汉中王,曹操知道以后,非常生气,就派人到江东联合孙权,商量攻下荆州,两家共分疆土。这下,正戳中了孙权的痛点,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而且多次忽悠东吴,所以孙权对此耿耿于怀,早就有心联合曹操,夺回荆州。
正在此时,刘备加封关羽“五虎上将”,并让关羽攻取襄樊,关羽乘着虎威,起兵北伐,很快拿下襄阳,攻打樊城。曹操派于禁、庞德领兵救援,关羽大显神威,擒于禁,斩庞德,水淹七军,一时间威名大震,华夏皆惊。
(关羽水淹七军)
消息传到许都,曹操吓得准备迁都,远避关羽。后在谋士劝说下,曹操再次派使东吴,请求孙权发兵,两面夹击关羽。北边曹操利用樊城作为堡垒,不断派出精兵强将,与关羽展开拉锯战。南边孙权也行动起来,按照吕蒙计谋,让无名小辈陆逊为帅,示弱献媚,迷惑关羽,造成不敢、不会出兵夺取荆州的假象。关羽果然上当,于是从荆州撤走兵马,驰援樊城前线。
孙权见计成功,于是,点兵3万,快船八十多艘,选会水兵士穿白衣扮作商人摇船,其余兵士埋伏在仓中,到江边烽火台,以江中风大,客商避风为借口,偷袭烽火台,然后利用俘获的荆州将士赚开城门,占领荆州。随后采用怀柔政策,安抚恩施关羽官兵家眷,动摇军心。
(东吴兵马埋伏船舱,趁夜晚偷袭荆州)
北边樊城,城外曹操三路大军围攻关羽,城中守军杀出,内外夹攻,关羽不敌,引败兵渡过襄江,想撤回荆州,有人来报荆州已失,于是关羽转兵想投公安、南郡,人再报,公安守将傅士仁、南郡糜芳已降东吴,关羽只得领残兵前往麦城,之后派人去上庸求救兵,上庸守将刘封、孟达按兵不动,故意不发救兵。
无奈之下,关羽只得弃麦城奔西川,结果被东吴伏兵抓获,后被杀害。
从建安24年7月受封起兵到冬12月,仅5个月时间,关羽却经历了人生由鼎盛而衰亡,大起大落,就像过山车一样。
从这次战役来说,关羽在防范东吴方面,还是做了大量工作的,比如,设置烽火台,沿江上下,隔二十里或三十里,选高处设置一座烽火台,每台用50军士把守,发现吴兵渡江,夜里举火,白天放烟,在战术设防上,这确实是个很有效的办法。
关羽虽重视战术,却忽视了原定战略原则,在执行上出现失误,当年,诸葛亮把荆州交给关羽时,就不放心,曾问关羽如何镇守,关羽说,如果曹操来就北面拒敌,曹操与孙权一起来,就分兵拒之。诸葛亮说,如此,荆州就危险了。诸葛亮交待守荆州的原则是,北拒曹操,东和孙吴。
现在来看,诸葛亮这个策略还是非常正确的,荆州周围都是孙曹势力,距离西川又太远,没有后方,实际上是一座孤城,如果不能东和孙权,势必会四面受敌,然而关羽却并没有听到心里。
(关羽北伐败退路线图)
关羽不仅没有与东吴相和,反而与东吴关系处理的势如水火,有件小事,可以看出,一次孙权派诸葛瑾去找关羽给儿子提亲,没想到,关羽竟说,我家虎女怎么会嫁他犬子,弄得孙权下不来台,尊严大伤。这件事无论孙权动机如何,也不可用语言激怒对方,小事引来大仇。
关羽的傲气,通过一件事,也可以看出,刘备自立汉中王以后,加封大臣,派司马费诗带着封爵书来到荆州,关羽问道,汉中王封我什么?费诗说,五虎上将之首。关羽又问,那五虎将?费诗答,关、张、赵、马、黄。关羽一听,愤怒的说,张飞是我兄弟,马超是世代名家,赵云一直跟随我兄,也算是我兄弟,他们所封爵位与我相同可以,但黄忠算什么,敢和我同列,大丈夫终不与老卒为伍。于是,不肯受印。从这件小事情上,可见关羽胸怀远非大气。
另外,关羽对于手下将领刻薄寡恩,不能容错,守将傅士仁、糜芳不慎出了小错,关羽揪住不放,导致怨恨加深。刘封本是刘备义子,跟随多年,在刘备立嗣问题上,关羽极力反对,使得刘封心怀不满。这些都是关羽春风得意时留下的后患,以至于败后,竟无人愿意施救。
(关羽败走麦城)
同时,关羽刚愎自用,很少听得人劝,在荆州防务上,随军司马王甫深知东吴怀有吞并荆州之意,曾力劝说关羽,对于东吴不可放松警惕。对于糜芳、傅士仁以及荆州守将潘濬也不放心,提出关羽北伐走后,再安排一人总督荆州,但都被关羽断然拒绝。直到荆州被袭,傅士仁、糜芳叛变投敌,大势去矣,才知后悔,对司马王甫说,“悔不听足下之言,今日果有此事!”
对于关羽性格这一点,东吴也看的很清楚,东吴大将吕蒙守边时,关羽深知吕蒙有才,是个对手,所以谨慎防范,但是东吴使计谋,换小将,恭维示弱,一番操作,便击中了关羽软肋,在不了解真情实况之下,就放松防卫,撤走荆州兵马,荆州几近空虚,关羽赌的是东吴不敢来犯,却忽视了敢与不敢,是由实力决定的,东吴吞并之志不减,双方实力落差悬殊,夺而取之,势在必然,真理只在兵力之下,夺又奈何,哪有不敢、不夺之理。
(吕蒙偷袭占领荆州)
从以上情况可以看出,荆州之失,“大意”当然是其中一个因素,关羽性格孤傲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但这些都不是决定性因素。
孙曹夺取荆州之战,曹操动用兵力达8万之众,孙权动用兵力在3万余人,而关羽整个荆州兵力不足4万,北伐时带走多半兵马,攻取樊城时兵力不足,又不得不从荆州抽走大半人马,造成荆州大本营丢失,关羽退无可退,加之人心涣散,士兵跑路,蕞终,关羽身边仅剩几百人跟随,无兵可用,败亡也就成为了必然结局。
那么,关羽为何会无兵可用呢?
据有关资料显示,原来刘表占据荆州时,荆州富裕广袤,赤壁之战后,荆州一分为三,蜀汉荆州最大的南郡人口只有70万,而曹操占据的南阳郡尽管面积只有南郡一少半,但人口多达240万,相比之下,蜀汉荆州虽然面积不小,但人口却很少,这是兵源少的一个因素。
另外,荆州施行的一项涉农政策,这是导致荆州无兵可征的关键因素。2009年,在湖北古偃城,发现了一座古墓,从中挖掘出很多灰陶方形字板,记载着许多买地揽民的事项,相当于契约文书。比如说,建安22年8月28日,一个名叫姚孝的人,买地六百八十亩,同时收揽复民百余,不使从军,立卷为证。意思就是买地时收揽了大量复民,这些复民可以不用从军。
(来自网络侵权删除)
那么什么是复民?复民就是当时的一种没有自由身份的特殊农民,与有着自由身份的普通农民不同的是,普通农民需要缴纳农税,复民除此之外,还要再缴纳实物税,比如米、布等,而且复民缴纳的数额要高于普通农民。复民,依附于地主,就相当于地主家的奴隶,按当时规定,复民不服兵役,国家不可以征用为兵。
当时蜀汉荆州地广人稀,本来人口就少,加之地主圈地,附带揽收大量复民,造成可用兵源减少,募兵数量自然就少,无兵可征,这也就是关羽总督荆州4年,兵马却没有增加多少的根本原因。
在冷兵器年代,攻城才能掠地,仅仅地广对于战争来说,是没有多大作用的,有城而无兵可守,也只是空有。荆州兵力本来就少,关羽拉长战线,北伐远征,就更显得兵力不足,撤走荆州兵马,荆州空虚,东吴即便不用计谋偷袭,围而攻之,也会很快拿下,所以荆州之失是理所当然的事,并非“大意”所致。
师友们阅后,是否认可这个问题?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