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家居生活

国民党为什么会失败(台湾原行政院长陆军总司令郝伯村谈国民党失败原因)

云基奔 2024-03-22 13:24:00

摘要:前中国台湾“陆军总司令”、“行政院院长”的郝柏村观点:郝柏村:《郝柏村解读蒋公日记:1945—1949》,天下远见出版有限公司2011年屠传德:《美国特使在中国》,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年

前中国台湾“陆军总司令”、“行政院院长”的郝柏村观点:

郝柏村:《郝柏村解读蒋公日记:1945—1949》,天下远见出版有限公司2011年

屠传德:《美国特使在中国》,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年

魏德迈:《魏德迈在华回忆录》,《国外中国近代史研究(第14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

马歇尔:《国共内战与中美关系——马歇尔使华秘密报告》,华文出版社2012年

美国前国务卿-马歇尔

1.蒋介石骄兵轻敌,未听取马歇尔,史迪威正确建议

对于国民政府丢失大陆之因,蒋介石在去台后,曾反思并一度断言:“美必后悔莫及而马歇尔须负全责”,认为若不是马歇尔在东北力主调停、偏袒中共,致使国军贻误战机,就不会有大陆惨败。国民政府其他一些高官,也持有类似看法,如陈立夫说:马歇尔让“共党藉谈判以争取时间”,得不偿失。换言之,在蒋介石看来,1945-1946年间,倘无美国对其和、战政策的干扰,国民党军队是能够战胜中共军队的。马歇尔也成为《蒋氏日记》中评判最多,评价最差的人。

然而,郝柏村先生却持相反的观点。他相当赞同马歇尔的判断,认为国军自内战伊始,就已无力消灭共军:“马歇尔以其军事专业,判断不可能以速战速决,消灭中共武力,而战争持续,政府必败,故力劝蒋公与中共和平共存之道。”“历史证明是正确的。”

在马歇尔看来,当初蒋介石及其手下的国军将领,明显高估了自身的军事实力,误以为能在东北凭武力战胜共军,故而“谋求东北国共争端的政治解决,对国民党是利多弊少的事情。”

另一位美军将领魏德迈,曾于1944年接替史迪威任中国战区参谋长,与蒋介石关系极好,称蒋是“一位率直而无私的领袖”。但在1945年11月左右时,亦不看好国军的战斗能力,认为“国民党军队靠目前的力量——包括美国已经提供的援助在内,根本不可能稳定地控制华北,更不要说东北了。

蒋介石及国民党主要领将,严重高估了自身实力;严重低估了中共军事力量。

1945年抗战胜利时,国军名义上总兵力达到三百多万,但超过三分之一是吃空饷空额;实际兵力为二百多万,掌握了大量地盘兵力分散,造成兵力严重不足;而中共军队则相反,兵力少地盘少;但得以集中兵力,将国军逐次击破。

虽然在魏德迈帮助下,国军装备了45个美械师(旅);但是中共已拥有140余万军队,后在苏联帮助下获得30-40个日械师装备,30个以上苏械师装备,并配置5千多门各口径大炮,坦克600余辆,汽车2000余辆。

而国民党日械装备比中共略高,苏械师5个左右。美国为了迫使,蒋介石施行“民主宪政”从1946年7月开始,对国民党政府施行军事禁运;更惊人的是美国对中共援助实际上略少于国民政府略。国民政府没有获得苏援,中共是源源却不断获得苏联援助。

对马歇尔、魏德迈的看法,蒋介石显然未予重视。1946年9月,他还自信地表示,“要在六个月内彻底消灭共产党”。同年12月,马歇尔回国前,最后一次警告蒋介石“这样大一个共产党集团是不容忽视的,我认为在这个国家面临一场彻底的经济崩溃之前,国民政府已经没有能力把它摧毁。

2.共产党体制强于国民党,完全掌握政治,军队

对于抗战结束后的国、共两党体制,郝柏村说“共产党在毛泽东领导下,是一个思想坚定、组织严密、纪律严明、基层落实的战斗体”;反观蒋介石,其“在党内,形式是集权一体,而实际是组织松散、纪律不严……不能深入社会基层,尤其不能根植于农村社会”“与共党相比,其战斗力是脆弱的”。

两党体制上的差别,直接影响到各自的统治区。郝柏村看到,“中共在其控制区内,完全掌握了战争面……野战军在党政掩护下,机动集中运用,且就地补给”“国军以军事为重心的传统战争,党政只能随军前进,且必须在军队保护下生存……”此种情况下,“在共党控制区里,国民党很难生存发展;而国民党控制区里,潜伏的共党几乎无所不在。”

3.国民官兵实际战斗力比中共军队差

国军从将领到士兵,皆不具有合格的战斗能力。“黄埔一期仅受训六个月,完成一个排长的教育……故以黄埔一期为主的高级将领,对于战略、战术素养,尤其大军指挥能力,普遍不足……他们在第一线的指挥都是失败的……”他们属下的士兵“一向驻庙宇民宅,更无训练基地,亦无训练测验制度,全凭各部队长个人重视与否,故国军训练素质落差甚大。”

(0)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