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家居生活

古琴伏羲氏和仲尼式区别(最全的古琴样式)

云基奔 2024-03-22 01:10:56

摘要:古代造琴基本分为三类:一是圣人造琴,如仲尼式、神农式、伏羲式等;二是文人造琴,如落霞式、蕉叶式、连珠式等;三是帝王造琴,如襄王琴、璐王琴等。琴式的式样是造琴人根据自己的审美

古代造琴基本分为三类:

一是圣人造琴,如仲尼式、神农式、伏羲式等;

二是文人造琴,如落霞式、蕉叶式、连珠式等;

三是帝王造琴,如襄王琴、璐王琴等。

琴式的式样是造琴人根据自己的审美趋向通过对琴身的变异而展示和发挥自己的艺术特色形成的,因此每一种琴的式样都反映出它自身的思想语言。

古琴式样主要是项部和腰部有所不同。现就常见古琴式样作出分析。

仲尼式

仲尼式,又称为孔子式、夫子式。仲尼式琴首为常见的方首,琴颈、肩处内收一斜下的圆弧,腰部内收一方条,项方折内收,腰内折呈一直线。整体简洁大方,弧度有圆有方,颇具儒家处世之道。此形制为流传最广,使用最普遍的两种形制之一。

伏羲式

伏羲式的造型浑厚,琴首微圆,颈1个弯圆,腰2个连续半月,其项自肩上阔下窄与琴首一体,琴腰为内收双连弧形,整个造型简洁大方,自唐代出现此样式以后,历代均有伏羲式名琴问世。伏羲式为样式中最为古老的一种样式,与仲尼式同为流传最广,使用最多的两种古琴形制之一

连珠式

连珠式,文人造琴式。项、腰各作3个连续半月形弯入,如珠串相连。

连珠式相传由隋朝逸士李疑创制,所表现意境类“日月如合璧,五星如连珠。”此制造型严谨,结构合理,音色清丽;后经演变,因项腰间弧度之别,又分为三连珠、四连珠及变体连珠等不同样式。

落霞式

“落霞式”这是一个美丽的名字,会联想到无际的天边,灿烂的晚霞,落日的辉煌,动人的情怀。

落霞式,文人造琴式,琴体呈波浪形。

落霞式为古代文人观赏晚霞之万端变化,突发灵感,仿作而来。其造型唯美独特,在琴的两侧呈对称波浪曲线,充满浪漫色彩,给人以无限遐想。“落霞乍续断,晚浪时回复”即描述了琴式所表现的“落霞”形象。

灵机式

灵机式

此形制概为古代文人灵机妙想而创,造型精巧,项有两大半月形弯入,腰则一小半月弯。

又称“万壑松式”,取自李白《听蜀僧浚弹琴》中的“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蕉叶式

蕉叶式是属于文人造琴的一类,他的形状顾名思义就是像一片芭蕉叶,曲折的线条像流动的的音乐,优美的身姿表现着文人独有的浪漫的情趣。并且琴护轸部位匠心独运的斫制成叶柄的样式,十分惹人喜爱。

蕉叶式,文人造琴式,琴头有一叶柄,通体无项腰之分,有如蕉叶般。

蕉叶式因临摹芭蕉阔叶得名,中生一茎,叶边起伏,如立庭院舞风承雨,是斫琴仿生创作的艺术高峰

神农式

神农式的式样:上部从琴肩部位起弯直接连到琴头;下部大致在雁足部位起一个弯,非常简捷,是流传较普遍的款式。

凤势式

凤势式

这一形制的特点是从琴头直接起弯或从岳山起弯,上边两个弯,下边两个弯,式样古朴而流畅,它是属于文人造琴的一种。

混沌式

混沌式

混沌式古琴通体浑圆此琴造型古朴圆润,取天地混沌初开之意,无始无终、周而复始,绵绵不绝。

正合式

正合式

正合式是属于最素净的一种样式

明清以后,古琴形制的风格多趋向于华丽、繁琐,但唯有一种样式例外,那就是正合式。

“大巧若拙”一词在此样式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此琴首 、颈、肩、腰等处,浑然一体,一线直下,无一丝变化,此样式若冠之以“素琴”再恰当不过。

正合式为明代以后出现一种样式,因其造型素净、 大方,也颇得琴人喜爱。

绿绮式

绿绮式

“绿绮”是汉代著名文人司马相如弹奏的一张琴。司马相如原本家境贫寒,徒有四壁, 但他的诗赋极有名气。梁王慕名请他作赋,相如写了一篇“如玉赋”相赠。此赋词藻瑰丽,气韵非凡。梁王极为高兴,就以自己收藏的“绿绮”琴回赠。“绿绮” 是一张传世名琴,琴内有铭文曰“桐梓合精”,即桐木、锌木结合的精华。相如得 “绿绮”,如获珍宝。他精湛的琴艺配上“绿绮”绝妙的音色,使“绿绮”琴名噪 一时。后来,“绿绮”就成了古琴的别称。

师旷式

师旷式(又名月琴式)

相传为春秋时期著名盲人琴师师旷所创,琴体在项腰间作圆月形,造型奇特,音韵如磬。

(0)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