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家居生活

昂帕帕斯是什么意思(日本人的英语是什么水平)

云基奔 2024-03-07 01:27:36

摘要:日本人的英语水平仿佛永远是国人最佳的优越感来源。打开B站,搜索“日本人英语”,多达500多个视频和最高几百万的播放量,嘲笑日本人的英语仿佛已经成为经久不衰的视频母题。在1

日本人的英语水平仿佛永远是国人最佳的优越感来源。

打开B站,搜索“日本人 英语”,多达500多个视频和最高几百万的播放量,嘲笑日本人的英语仿佛已经成为经久不衰的视频母题。

在13年曾经网红一时的日剧《一吻定情》,当时最出圈的梗也是男主一句道尽日式英语精髓的「昂帕帕斯(on purpose)」。

“昂帕帕斯”意外地成为了这部少女漫改的出圈热点

但今天当我想再次和你聊聊日本人的英语这个话题时,我不想让我们仅停留在获取优越感的层面,而是想聊聊藏在无数个「昂帕帕斯」背后的日本教育问题与社会不公。

日本人的英语真的差吗

在这个问题上似乎真的很难给日本人挽尊。

虽然日本各大公司已经将托业(TOEIC)作为招收人才的重要考核标准,不管是车站的海报还是app的弹窗,托业广告已经侵入到了日本人生活的角角落落。但在这种“举国托业”下,日本人的托业分数似乎也并没有多好看。

创意已出神入化的日本托业广告

根据托业官方2017年公布的数据,日本托业的平均分是517分,而中国的平均分则比日本足足高了近100分。

托福就更不用说了,日本的听说读写四项皆在亚洲大国垫底。

托福听说读写全部垫底的日本

但日本人的英语真的“都”那么差吗?

答案似乎并非如此。

以小编的个人经验来看,名门大学里虽然有英语差得不行的学渣,却也不乏各种英语对话流利发音如同native speaker的日本人。

就算从数据来看,东大、京大等学校托业平均分都在680分以上,以国际化为卖点的上智大学则是有730分以上。各名门大学的国际教养学部更都是有750分甚至900分以上的平均分。

从整体来看,各项数据都显示出了日本人英语平均水平的确不如人意。但若是聚焦精英阶层,似乎与中国985高校的平均英语水平没有太大差异。这中间产生的巨大落差似乎令人迷惑。到底问题出在哪里了呢?

日本的小学并没有英语课

看到这句话你或许会不信,中国在2001年已将英语课列入小学的课程大纲,而在9102年的现在,一个发达国家的初等基础教育怎么可能会没有英语课?

答案真的是,没有

直至2011年,日本才规定从小学五年级开始要有每周1个课时的“外国语活动”时间。

而这个“外国语活动”也并非正式课程,只是让小学生们习惯英语的发音,学会简单的诸如“我的名字是XXX”、“3+5=8”这种程度的日常用语。

而与此同时,中国小学生从三年级起已经每周要上至少4节英语课,在韩国则是3节。

这样造成的结果便是——在小学毕业时中国小学生已经掌握了700个英语单词,韩国小学生则是450个,而日本小学生却仅仅只有285个。

中日韩三国中垫底的小学英语教育现状

出处:文部科学省(2014)「小学校における外国語活動の現状・成果・課題」

日本也在国际化的压力下寻求着基础英语教育的改革。

随着东京奥运会举办在即,日本的小学英语改革也正式提上日程。2020年开始5年级小学生的课程表上终于能出现“英语课”这个名词,而“外国语活动”这样的启蒙英语教学则会提前到小学3年级开始进行。

但这样的改变,到底是否能改变日本基础英语教育之痛?

基础教育之痛——「后宽松教育时代」

日本的基础教育之痛,并非仅仅只是“英语课到底应不应该列入小学课纲”这么简单的问题。背后是一个时代教育理念的转变和日益明显的师资储备的匮缺。

当日本文部科学省在30多年前举起宽松教育(ゆとり教育)大旗时,也许没有想到在30年后就要在这面大旗前加一个“脱”字,从“宽松教育”走向“脱宽松教育”。

尽管宽松教育在当时的历史情境下有其实行的相对合理性所在,但不可否认的是,宽松教育所造成的学力低下问题已经成为了日本基础教育不可磨灭之痛。

近年饱受争议的宽松教育

单从英语教育来看,中国学生在高中毕业时学的英语单词量是日本学生的2倍,而教科书的文章数更是日本的4~6倍

即使在强调脱宽松化的现在,也并非能如政府所希望般一蹴而就,日本的基础教育依旧背负着宽松时代所积下的沉疴固疾艰难前行。

另一方面,不管日本政府多么想改变英语教育现状,甚至接连推出政策要推进“全英语教学”,导入能够考核英语听、说、读、写四门技能的“大学入学共通测试”,但师资储备问题却依旧是跨不过的一道难关。

调查显示,日本的英语教师中只有36.2%的初中老师和68.4%的高中老师拥有CEFRB2水平的资格证明。

2013~2017年日本初高中英语老师拥有CEFRB2水平证书的比例

出处:文部科学省(2019)「平成30年度英語教育実施状況調査の結果について」

CEFRB2大概是什么样的水平呢?简单来说就是托业785以上,托福72分以上,雅思5.5分以上。

有考过以上考试的童鞋肯定不在少数,相信已经心里有数。

如果还有不清楚的同学,那我们可以再用一个更简单的类比。

如果你的英语四级分数在500分以上,你已经胜过了日本一半的初高中英语老师。

宽松教育虽已被抛弃,但执掌着教鞭或正准备走上教坛的却正是接受了宽松教育的这一代人。而日本政府不断推出的英语教学改革更是亟需大量英语师资人才的引入,在这两重难关之下,日本的基础英语教育能走向何方仍是未知之数。

隐藏在英语中的教育不公

宽松教育所带来的另一个问题是阶级固化。英语教育问题便是最好的放大镜,镜面之下映照出日本层级分明的阶层社会。

文部省也许没有想到,本意是为了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宽松教育政策,却把竞争的压力从学生转移到了背后的整个家庭。

当公立学校从6天上课改为5天,学习内容被削减了三分之一,而东亚国家典型的学历至上主义却丝毫没有被改变。

若想进入好公司获得好工作,意味着你需要在升学竞争中胜出赢得学历这块敲门砖。而这场事关人生的竞争从来不可能有任何宽松可言。

在这样的现实语境下,各种“学习塾”“进学塾”以及私立学校则成为了被转移的战场。

改编自真人真事的《垫底辣妹》女主正是靠补习班才考入名牌大学

在宽松教育举旗高歌的30年里,一边是日益失去竞争力的公立学校,另一边却是蒸蒸日上的补习机构与私立学校。于是,本是学生之间的竞争被转移成为背后家境的竞争。宽松教育彻底变成“格差教育”。

本就是精英集团的社会上层阶级自然对学历的重要性有着天性敏锐的感知,私立学校不用说自然是标配,学习班补习塾也同样不能落下,用金钱给孩子铺就出未来的康庄大道。

而处于社会金字塔下层的家庭,则只能在私立学校和补习塾高昂的学费下望“门”兴叹,让自己的孩子继续被“宽松”。

即使孩子争气在这种金钱竞赛中凭借自身实力脱颖而出,也还有大学四年240多万日元(约人民币15万)的学费这道难关等着他们。

文部科学省的一个调查则更能清晰看到这种难以跨越的阶层差距

据统计,“英语学习”是日本家庭在小学阶段的课外教育支出中最多的一项。年收入400万日元(约25万人民币)的家庭在孩子小学阶段课外教育支出的费用约是12万日元一年,年收入800万日元的家庭是这个数字的2倍以上,年收入在1200万日元以上的家庭则更是多达4倍

不同年收入的家庭每年在课外教育支出的费用

出处:文部科学省(2017)「平成28年度子供の学習費調査の結果について」

教育不公从来不是哪个国家的特例,这个深刻的社会问题横亘在每个国家的发展过程中,笼罩在每个人的头上,任谁也不能避免。

但这个问题在日本,似乎比我们所预想的还要严重。

我们自然可以继续嘲笑每个日本街头实验视频中连完整英语句子都说不出的日本人,也可以欣羡那些英文流利甚至能说多国语言的日本名校学霸。

但希望大家能明白,那些口语流利发音标准的名门大学尖子生,那些日本人眼中的标准エリート(精英),与我们街头所见到的一个个只会说“Sorry, no English”的年轻人中间横跨着的并非单单只是一道语言鸿沟,而是触目惊心的阶层壁垒。

因为今天的日本,可能也会是明天的中国。

(0)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