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海的意思(小小的江阴地方不大)
云基奔 • 2024-01-14 15:47:29 • 次
江阴市,现为无锡的一个县级市,简称澄,古称暨阳,江阴的江为长江,阴指长江的南面,其地处江尾海头、长江咽喉,历代为江防要塞,是长江南北的重要交通枢纽和江海联运的天然良港城市。
江阴原属吴地延陵(今常州),1983年,江阴县改属无锡市;1987年撤县建市。截至目前,江阴市辖6个街道、10个镇:澄江街道、南闸街道、云亭街道、申港街道、利港街道、夏港街道、璜土镇、月城镇、青阳镇、徐霞客镇、华士镇、周庄镇、新桥镇、长泾镇、顾山镇、祝塘镇;另辖4个乡级单位:江阴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江苏江阴靖江工业园区、临港经济开发区、青阳园区。市政府驻澄江街道。
笔者是江阴石庄人,依稀记得2001年6月,璜土镇与石庄镇合并,称璜土镇。同期还有利港镇与西石桥镇合并,称利港镇;澄江镇与要塞镇合并,称澄江镇;青阳镇与桐岐镇合并,称青阳镇;华士镇与陆桥镇合并,称华士镇;周庄镇与长寿镇合并,称周庄镇;长泾镇与河塘镇合并,称长泾镇;祝塘镇与文林镇合并,称祝塘镇。
江阴通行吴语,使用吴语太湖片-毗陵小片方言。江阴话分为城里、东乡、西乡、南乡4大门派。
江阴地方虽小,可方言差别很大,一股分东乡,西乡,东乡人(比如江阴新桥镇)讲话近常熟口音,“我”“你”“他”叫“俄”“嫩”“给”。而西乡人(比如江阴黄土镇)讲话近常州人口音,说“藕锅”“坭锅”“达锅”,而往南乡,如青阳这里又略带无锡口音,但是词汇带苏州常熟影响,叫“俄里”“嗯嗒”“伊嗒”了。这还不算,真正细分,还可分出不少区别。
我们一起看看江阴各地的方言体系分布和特征。
“硬派”城里话
江阴人“南人北相”,城里人讲话的硬,梗呛、嗓门大。人说,“宁和苏州人吵架,不与江阴人说话。” “缠”、“叨样”、“婊将”……城里话简洁干脆,硬朗短促,发音利落,多为入声。
“拖派”东乡话
东乡在地理位置上接近常熟,却没有常熟那么拖。常熟话的拖,实际上是它在读音节奏处理上的不均等,这个特点与周庄、华士以西的部分话有几分相似。真正接近常熟的北漍、顾山却没有这样的特点,只是发音极像常熟语。东乡人发音“他们”为“渠(gei)的/笃”,伯母为“嬢嬢(此处正字,不要随意更改)”,发声为阳平,称小女孩为“小细娘”,尾音部分拖音比较明显。
“团派”南乡话
在语调上类似无锡锡北锡东的南乡话。同属南乡的青阳、月城、徐霞客镇,虽在方言的发音上有着各自的特点。青阳人把“青阳”发成“亲娘”音,颇有几分音律美,月城语言优雅,哪怕指责别人“你这个人怎么这个样子”,也发成“嫩机个宁囊为色港样子个啦”,细声细气,即便是被说的人听了也不觉十分刺耳。徐霞客镇则是柔中带刚。古籍记载澄南是来自昆山松江一代的移民。
“犟派”西乡话
西乡话总体语调类似常州话。西乡人的发音很犟,听起来有一股子牛劲。“你咕、我咕”,咕哩咕噜,很实在地发音让人想起孺子牛。西乡人的“蛔线”,说的就是蚯蚓,把蚯蚓这种动物的形态以及相似形态的动物一并表达出来了。
“侉派”滩里话
滩里话是江阴境内江淮方言,语言接近对江的方言,呈带状分布在石庄到西郊的江边上,人口二万余,其中利港最多,约一万五千余人。这些人的祖先主要来自对江,也有来自南通、盐城等地。现年轻人能说吴语。该方言以利港长征村方言为代表。
各派方言使用人数
澄要话(市区澄江23万人,夏港4万,南闸4万,云亭3万,山观(城东街道)7万,峭岐2万)43万人;张家港境内南沙、港区、中兴、后塍的澄要话未纳入计算。
澄东话(周庄8万,长泾6万,祝塘5万,华士9万,新桥3万,顾山5万)36万;张家港境内杨舍、泗港、塘市、闸上、后塍的澄东话未纳入计算。
澄南话(月城4万,青阳7万,徐霞客镇8万,云亭2万,周庄祝塘3万)24万
澄西话(申港4万,利港6万,璜土6万)约16万
滩里话(璜土镇石庄、利港镇的江边)约2万
总结
俗话说:江阴十八蛮。意思说江阴辖区方言就有十八种,虽此十八并不是精确的计数,但也是用相对夸张的数字来形容江阴的方言杂而多。
江阴的地理位置,决定了江阴方言独特的韵味。东临苏州的常熟、张家港(张家港有近半地区八十年代初从江阴县划过去的),南临无锡,西临常州,北临(长江北望)靖江、泰州,在过去若干年的民间交往中,各相邻地区之间的语言相互交融和影响,使得周边的乡音各有各的特色,与外县市相邻乡村的语言交流十分流畅,与本市的边远地区的语言交流上反而显得生疏了,以至于常有一些笑话流于人们中间。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