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家居生活

草头天子(站在历史的角度读杜甫的诗8)

云基奔 2024-01-12 16:07:27

摘要:天宝三载(公元744年)夏,杜甫在洛阳遇见了他的偶像诗仙李白。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他的先祖因罪在隋朝末年流放到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市附近)。李白的父亲曾任任城县(今

天宝三载(公元744年)夏,杜甫在洛阳遇见了他的偶像诗仙李白。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他的先祖因罪在隋朝末年流放到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市附近)。李白的父亲曾任任城县(今山东济宁市任城区)县尉,于是举家搬迁到这里,但他成长却在四川的江油。李白是十六国时期西凉武昭王李暠的九世孙,与唐朝同出一脉,他比杜甫大十一岁。这里我还要说说李暠到唐朝的传承关系。

前秦攻灭前凉后,天王苻坚又派丞相王猛马不停蹄将割据中原与东北的前燕给灭了,基本上统一了北方。王猛死后,苻坚不顾他留下不可进攻东晋的遗言,在居心叵测的鲜卑人慕容垂、羌人姚苌的怂恿下,举兵八十万南征东晋。却在“淝水之战”中,被东晋击败,苻坚本人也被姚苌杀死,前秦政权一下子土崩瓦解。此时,北方一下子陷入十六国时代最为混乱时期,有七八个人同时称王称帝。汉代飞将军李广的十六世孙、陇西人李暠,趁乱势在凉州西部的酒泉建立“西凉”,是为凉武昭王。西凉是当时北方仅有的汉人政权,但却不属于“五胡十六国”之一。

李暠死后,其子李歆继位。卢水胡人沮渠蒙逊建立的北凉将西凉诗作眼中钉,不停骚扰。李歆不堪其扰,于西凉永建元年(公元420年)趁沮渠蒙逊南伐西秦,率军三万进攻北凉都城张掖,却为沮渠蒙逊击败,他本人也被杀害。至此,西凉都城酒泉为北凉攻占。同年九月,李歆的弟弟李恂据敦煌自称冠军将军、凉州刺史,重建西凉政权。第二年,沮渠蒙逊又率军来攻,引水灌敦煌。李恂无奈之下,自杀身亡,西凉灭亡。

西凉亡国后,李暠子孙四处逃散。李歆第三子李重耳逃奔北魏,历任弘农太守、安南将军、豫州刺史。李重耳的儿子李熙曾任金门镇将,率领良家子弟出镇武川镇(今内蒙古武川县)。李熙的儿子李天赐(又为李天锡)官至幢主,他就是北周著名的“八柱国”之一唐国公李虎的父亲,而李虎就是高祖李渊的祖父。根据以上描述,我们得知,李暠是高祖李渊的七世祖,他才是唐朝真正的开拓者。故唐朝建立后,追赠李暠为“兴圣皇帝”,庙号始祖。这也就是解释了,为什么战绩远不如卫青、霍去病的汉代“飞将军”李广在唐朝那么受欢迎与追捧了。这同样也解释了,唐朝不将李暠建立的“西凉”纳入到“五胡十六国”之中的原因了,而是把他当做晋朝的“忠臣”。太宗时代官修的史书《晋书》中,将那些胡人草头天子统统归到“载记”中,极尽蔑视嘲讽之能事。而李暠不仅列入“传”中,还对他进行避讳,不叫《李暠传》,称《凉武昭王传》,一开头就说:“武昭王讳暠,字玄盛,小字长生,陇西成纪人”云云。最后,《晋书》中完全以帝王的规格对李暠进行赞誉:“凉武昭王英姿杰出,运阴阳而纬武,应变之道如神;吞日月以经天,成物之功若岁。”即要表达李暠的帝王之姿,又要表现出他一贯忠于晋室,真难为编撰者房玄龄等人了。

从李暠到高祖,传承关系清晰明了,但到九世孙李白,却是一笔糊涂账,至今也没有人能说得清楚。李白是李暠九世孙的说法是他叔父李阳冰在去世后对外讲的,他生前从未对外说过,也不敢认。他在《赠张相镐二首》曾提到自己的家世:“本家陇西人,先为汉边将。功略盖天地,名飞青云上”。飞将军李广的后裔,他是认的。明明是李暠子孙,生前却不敢承认,有人据此认为他先祖中一定有不可言语的苦衷。故也有人大胆猜测李白是当年在“玄武门之变”被太宗杀死的太子李建成的后代,但我们稍微分析就会发现这个猜测是有问题的。李建成被害时才三十七岁,他六个儿子中,长子太原王李承宗早卒,其他五个儿子安陆王李承道、河东王李承德、武安王李承训、汝南王李承明、钜鹿王李承义与父亲同时被杀,都没有后代。

玄宗是高祖的玄孙,即李暠的十一世孙。按照辈分,玄宗还得叫李白一声“爷爷”。李白才华横溢,颇为自负,他的诗篇受到玄宗的妹妹玉真公主和秘书监贺知章的称赞,贺知章甚至称他为“谪仙”,意思是被贬到凡间的仙人。两人于是将李白推荐给“孙子”玄宗,玄宗看了后,对“爷爷”也十分钦慕,令他供奉翰林,为天子写诗人娱乐。李白自认高才,为“孙子”充任这“御用文人”的角色,让他大失所望,不免发点牢骚。最后被驸马张洎进谗言,被玄宗疏远,从翰林院放归。仕途的不得意,李白就索性纵情山水。这时李杜二人一见如故,携手同行,一起去寻访城北的范十隐士。在范十隐居,席间,三人朗诵屈原的《橘颂》,彼此心灵上产生强烈共鸣。随后,对李白无比仰慕的杜甫写下《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

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阴铿。

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弟兄。

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

更想幽期处,还寻北郭生。

入门高兴发,侍立小童清。

落景闻寒杵,屯云对古城。

向来吟橘颂,谁欲讨莼羹。

不愿论簪笏,悠悠沧海情。

唐人朋友间喜以年龄齿序作为昵称,李白在家中排行第十二,故称“李十二”。“范十”即一个姓范的隐士,据李白在《寻鲁城北范居士,失道落苍耳中,见范置酒,摘苍耳作》说此人的隐居之所“闲园养幽姿”,庭院深深,曲径通幽,以至于“城壕失往路,马首迷荒陂。不惜翠云裘,遂为苍耳欺”,推开木门朝院子一看,“酸枣垂北郭,寒瓜蔓东篱”,主人也很热情,“酒客爱秋蔬,山盘荐霜梨”,这让李白和杜甫大为感动,“还倾四五酌,自咏猛虎词。近作十日欢,远为千载期”。范十这样有诗有远方的生活搁到现在,真不知会羡慕多少北上广深的加班狗。

在诗中,杜甫先是李白进行高度赞誉,说他诗中“有佳句”,写得像阴铿一样好。阴铿是南朝梁时期著名诗人,善五言诗,向为杜甫所推崇。杜甫在诗中,描述他与李白不是兄弟,却胜似手足。二人携手同行,一起无拘无束饮酒玩乐,醉了就同卧一床、同盖一被。醒了就“屯云对古城”,对着古城吟唱、和歌。“向来吟橘颂,谁欲讨莼羹”,正如屈原在《橘颂》以橘子树的金橙光彩的外表、坚定不移的品质以自拟,此时谁还会贪恋故乡的风物之美呢?莼羹即莼羹鲈脍,出自《世说新语·说鉴》:“(张)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说:人生贵在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张翰是西晋时期齐王司马冏的属官,他是南方人,在北方衣冠眼中,不受重视。郁郁不得志之下,非常苦闷。有一年,秋风起,想起江南家乡的菰菜、莼羹、鲈鱼脍,因而说:“人生苦短,何必被官宦羁绊,远离家乡呢?”便辞官返乡。诗人最后因此感叹说:“不愿论簪笏,悠悠沧海情。”什么功名利禄,统统见鬼去,只想朋友间叙说真情。只有与“我本楚狂人”的李白在一起,杜甫才做一回真实的自己。

从前文我们可以推出,杜甫是高祖的五世外孙,也就是李暠的十二世外孙。这样算起来,偶像李白可是杜甫堂曾外祖父,差了三个辈分,两人称兄道弟,可有点不合适哦。

(0)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