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子是什么类动物(鸭稻共生)
云基奔 • 2024-03-23 20:39:14 • 次
众所周知我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大国,鸭稻共生技术也是我们祖先想出来的一种生态种植方式,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2020年8月17日,宜兴市莲花荡农场员工、毕业于南京农业大学的博士研究生许俊峰来到稻鸭共作田头
鸭稻共生技术最早起源于明清时期,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没有推广至全国。
后来流入日本、韩国、越南等国家,并广泛运用。
鸭稻共生技术不仅能显著的增加稻田的产量,增强水稻的质量,还可以大大的减少人工成本。
因为鸭子是杂食性动物,主要以杂草、昆虫和水生动物为食物,既可以减少害虫对于水稻的危害,又减少了农药的成本,提高了水稻的质量;由于鸭子不断的在稻田内活动,不断地踩踏土壤,可以促进水稻根部的发育,有利于水稻的生长;鸭子产出的粪便还可以给稻田增加肥料,减少肥料的使用。
2020年8月16日,在宜兴市莲花荡农场大田里拍摄的鸭子。
至于它为什么不吃水稻呢?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收水稻的经历,有的话应该都知道。每次收割的时候,如果没穿长袖,露出的部分就会留下一条条红色的伤痕,而且还特别痒。这是由于水稻的叶子很锋利的原因,也是鸭子不喜欢吃水稻的原因。
不过这项技术也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
比如选什么鸭子和水稻合适?一亩地放多少只鸭子合适?什么时候放都是很有讲究的事情。
而且各地的模式不一样,没有一个统一的标注,不过一般放本地鸭居多。
前期需要将稻田围起来,防止其他动物来吃鸭子,也需要给鸭子建造一个鸭舍遮风挡雨。
一般插完秧10天左右,将出壳同样10天左右的小鸭子放入稻田内,水深大概和鸭子的脚掌差不多深为最佳。要注意的是,在水稻抽穗的时候一定要将鸭子关起来,不然鸭子很喜欢吃水稻的穗。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