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丸的意思(明末三大疑案之红丸案一颗红丸引起的皇帝之死)
云基奔 • 2024-01-11 17:40:46 • 次
上一篇文章讲了明末三大疑案之梃击案,这一篇红丸案其实可以算是梃击案的延续,故事的主角仍然是朱常洛和郑贵妃,只不过此时万历皇帝已经驾崩,朱常洛终于当上了皇帝,故事就要从其当上皇帝开始讲起。
一、新帝登基
上一篇梃击案讲过,万历万历皇帝宠爱郑贵妃,曾想立郑贵妃的儿子朱常洵为太子,对长子朱常洛并不待见,但是文官集团却以“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的规矩为由拥护朱常洛为太子,由此引发了万历朝持续几十年的国本之争。
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七月二十一日,明朝在位时间最久的万历皇帝病死,不讨万历皇帝喜欢的太子朱常洛终于熬到了这一天,八月初一日,朱常洛即位,改次年为泰昌元年。
万历中后期,万历皇帝几十年不上朝,朝政凋敝,党争加剧,又经历了万历三大征,军费开支加剧,从官僚富商那里收不来税,只能转嫁到百姓身上,导致民生艰难,张居正改革所积累下来的成果被消耗殆尽,大明王朝已是日薄西山。
万历皇帝死后,朱常洛在万历四十八年七月二十二日和二十四日,各发银100万两犒劳辽东等处边防将士,并且罢免了一些不合理的税收、增补空缺的官员,"朝野感动"。
朱常洛的即位,似乎让大家对大明中兴有了那么一点希望,然后仅仅半个月后,情况即急转直下,朱常洛重病了。
史书记载,八月初一日的登基大典上,泰昌帝朱常洛“玉履安和”、“冲粹无病容”,毫无生病的征兆,那怎么短短十天,朱常洛就突然重病了呢?
二、突发疾病
这事,还要从朱常洛的老对手郑贵妃说起。话说,万历皇帝去世后,万贵妃没有了最大的靠山,又与新皇帝之间有嫌隙,只得拼命巴结新皇帝,立马向朱常洛进献了八名美女,朱常洛纵欲过度;再加上中官崔文升给朱常洛服用利药,导致朱常洛每天要拉肚子三四十次。这一边是八个美人在旁服侍,一边是一天拉肚子数十次,这就是神仙也扛不住啊,就这样朱常洛的身子就这样垮了。
这可把文官集团们惹恼了,皇帝被一群女子和太监搞成这副样子,他们怎肯善罢甘休,于是以杨涟为首的文官开始弹劾郑贵妃和崔文升。
经过太医们的治疗,朱常洛的病情一直不见好转,太医们束手无策,这可把文官们给急坏了,这时鸿胪寺丞李可灼上本说自己有仙方可以治疗朱常洛的病,首辅方从哲最开始没有轻信,但是一日朱常洛问起,方从哲便将此事说了出来,没想到朱常洛竟然要试一试这个仙方,可能已经有了死马当活马医的意思了吧。
方从哲退下之后,并没有按照朱常洛的意思让李可灼献药,而是一直拖延,因为毕竟有朱常洛的爷爷嘉靖帝服用仙丹的例子在前面。但是朱常洛却等不起了,一直催问李可灼的仙丹是否送到,最后方从哲无奈,只好带李可灼进宫献药。
李可灼向朱常洛献上了两颗红丸,朱常洛服下一颗,没想到这药似乎真有疗效,朱常洛竟然感觉身体好了很多,竟然可以坐起来了,众人一见都十分高兴。可没曾想,当天夜里就突然暴毙了,即位也才一个月而已。
三、后续处理
泰昌帝朱常洛即位一个月即暴毙,留下了16岁的儿子朱由校,这就是后来著名的木匠皇帝天启皇帝,由此引发了明末三大疑案之移宫案,这个将在一篇文章中详细介绍,这里暂且不表。
话说朱常洛暴毙后,对于其导致其死亡的追责引起了一场较大的党政风波。
方从哲、李可灼、崔文升等人自然是成为了众矢之的,被认为对朱常洛的暴毙负有主要责任,吏部尚书张问达、户部尚书汪应蛟、礼部尚书孙慎行等诸多言官纷纷弹劾崔、李二人,说他们用药有误,导致皇帝死亡。而带领李可灼进宫进献红丸的首辅方从哲也被疯狂弹劾,只得自罚了一年奉禄,但孙慎行等人并不买账,仍然继续上疏弹劾,最终方从哲卸任离京。
而曾经有过涉嫌“梃击案”黑历史的郑贵妃自然也是被怀疑对象,刑部主事王之采、御史郑宗周、南京太常寺少卿曹珍等人便指责是郑贵妃要谋杀皇帝,夺权篡位。
看过上一篇梃击案的朋友看到这里,应该已经能够看出来,这件事又演变成了东林党人与齐楚浙党人的一场党争。
但是最终,事情的处罚并没有太严厉,天启皇帝只是将崔文升发遣南京,李可灼遣戍边疆,红丸案就此了结,留下众多疑点。
四、红丸案的疑点
红丸案的第一个疑点就是这颗红丸到底是什么?泰昌帝朱常洛到底是不是因为服用了红丸而死?有人认为红丸就是普通的春药,朱常洛服用春药之后,自然会有精神兴奋之感,但朱常洛身体虚弱,再加上服用春药兴奋过度,所以就暴毙了。也有人认为红丸就是道士炼的金丹,金丹服用之后令人亢奋(类似五石散),所以朱常洛吃药之后才会有回光返照之感。
红丸案的第二个疑点是郑贵妃有没有要谋杀皇帝?一些人讲是郑贵妃要谋杀皇帝,扶植自己的儿子朱常洵做皇帝;这一点是经不起推敲的。朱常洛自己有儿子,就算朱常洛死了,也轮不到朱常洵;而且还有一点,郑贵妃通过送美人和通过朱常洛的宠妃李选侍吹枕边风,已经和朱常洛达成了和解,朱常洛甚至已经下旨要封郑贵妃为皇太后。所以郑贵妃犯不着冒着这么大的风险去干这件事。
红丸案的第三个疑点是处罚为何如此之轻?参与此事的人中,首辅方从哲辞职回乡也大多是因为党争的压力,崔文升发遣南京,甚至献红丸的李可灼也只是遣戍边疆,并没有人因此丧命。到了天启五年,魏忠贤上《三朝要典》,李可灼遣戍边疆的责罚也免了。
红丸案之所以成为疑案,很大程度是党争的结果。很大可能朱常洛只是纵欲过度又误食丹药导致死亡,所以最终相关当事人的处罚才会这么轻。而这件事被东林党人拿来作为党争的工具,不断炒作,以打击异己。到了天启时期,魏忠贤为了打击东林党,又赦免了李可灼,或许这件事的实质自始至终只是党争而已。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